一、活動意義與目的:
第三屆台灣科學節「海洋 Long stay 」到校教學活動,透過旅行的意象,安排海洋教育學者、國內講師與館內專業人員由館內出發,以屏東、台東、花蓮三縣市的學校為知識傳播場域,提供直送到校的海洋教育,供有興趣之師生共同參與一場知識饗宴,使課堂內不再是傳統乏味的講述式教學,讓學生享受議題融入教學的樂趣,透過「探究與實作」於親身操作中學習到知識的魅力。
二、活動流程與內容:
1.讓小朋友接力繪畫出獨一無二的魚類,讓學童明白魚類有各種不同的外觀。
2.了解不同居住環境及覓食方式的魚類有著不一樣的身體構造。
3.認識魚類的特殊能力。
4.人類對於魚類的危害。
5.魚類輕質土實際製作。
三、達成決議或成效:
1.學童發揮想像力,畫出獨一無二的魚,讓學童明白,魚類並不是只有一種特定的形狀。
2.藉由實際照片,讓學童了解不同構造的魚有著不同的居住環境與飲食習慣。
3.透過講師知識的傳遞,瞭解海洋目前面臨的問題,讓學童明白平日我們應該自備水杯和
餐具,減少使用一次性飲料包裝產品,一起愛護海洋,為海洋環境盡一份心力。
四、心得建議與檢討:
學童透過講師的講解及遊戲體驗,提升學童對於魚類的認知及減塑議題的重視,進而改變對待海洋的態度,鼓勵學生發揮公德心,做出實際的減塑行動,讓海洋生態系得以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