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三 | REPORT 3

「疫苗猶豫」與香港市民對假新聞的看法

香港浸會大學傳播系助理教授曾姿穎博士於2021年6月22日到6月30日,透過網上問卷(1,654)了解香港「疫苗猶豫」背後的原因。


基本數據:

  • 性別:男(782人,47.3%)、女(872人,52.7%)

  • 年齡:18到68歲(平均歲數為38歲)

  • 教育程度:大部分(65.5%)擁有專上或以上學位

  • 每月個人收入:平均值為港幣20,000到39,999之間


疫苗猶豫


本報告定義「疫苗猶豫」為人們有計畫接種疫苗,但出現延遲接種的情況。樣本中有466位受訪者(29.6%)符合此定義。當中,還未接種第一針的受訪者有901,48.3%表示沒有打算接種(435人),而有打算在未來三個月內接種的和打算在三個月以後接種的分別為30.0%(279人)和20.8%(187人)。


假新聞的嚴重程度


問卷調查數據顯示,21.4%的受訪者表示假新聞的情況在疫情期間完全不嚴重或不大嚴重354),44.1%表示一半一半,34.6%表示頗嚴重或非常嚴重571)。後續分析發現,對於假新聞在疫情期間的嚴重程度與疫苗猶豫並無相關性。

假新聞對防疫成效的影響

針對假新聞對防疫成效的影響,13.5%受訪者(253人)表示影響不大或完全沒有影響,31.4%表示影響一般,而過半(53.3%)受訪者,即882人,表示假新聞對防疫成效頗有影響或非常有影響。同樣的,市民對於假新聞對防疫成效的影響大小疫苗猶豫並無相關性。

對新冠肺炎新聞的關注

數據顯示大多數人都比較關注新冠肺炎的新聞,70.7%的受訪者表示頗關注或極其關注相關新聞。

後續分析發現,人們表示越關注新冠肺炎的新聞,越會覺得疫情期間的假新聞情況嚴重,同時亦會覺得假新聞對防疫成效有較大的影響而對新冠肺炎新聞的關注度越高,有疫苗猶豫傾向的人士越會準備在更早的時間接種疫苗

基於人們對科興疫苗和復必泰疫苗的認知高低都不影響疫苗猶豫的程度,我們有理由相信對新冠肺炎新聞的關注度影響疫苗猶豫的遲疑程度,反而有可能是計畫早接種疫苗的人比越較晚的人更關注相關新聞和資訊。

另外,雖然有研究顯示越能分辨真假新聞對人更願意接受疫苗(Montagni et al., 2021),本樣本並為發現類似情況。

參考資料

Montagni, I., Ouazzani-Touhami, K., Mebarki, A., Texier, N., Schück, S., & Tzourio, C. (2021). Acceptance of a Covid-19 vaccine is associated with ability to detect fake news and health literacy.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Oxford, England).

如需轉載或引用,請註明出處,並使用本網站提供之格式:

曾姿穎(2021)。《「疫苗猶豫」與對假新聞的看法》。浸大受眾研究。 https://sites.google.com/hkbu.edu.hk/buar/research/covid-19-research/covid-03

Tsang, S. J. (2021). COVID-19 Vaccine Hesitancy and Perceptions of Fake News. BUAR. https://sites.google.com/hkbu.edu.hk/buar/research/covid-19-research/covid-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