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 | REPORT 2

香港市民接種新冠疫苗的原因

香港浸會大學傳播系助理教授曾姿穎博士於2021年6月22日到6月30日,透過網上問卷(1,654)了解香港「疫苗猶豫」背後的原因。


基本數據:

  • 性別:男(782人,47.3%)、女(872人,52.7%)

  • 年齡:18到68歲(平均歲數為38歲)

  • 教育程度:大部分(65.5%)擁有專上或以上學位

  • 每月個人收入:平均值為港幣20,000到39,999之間


「疫苗猶豫」


報告一《「疫苗猶豫」背後的恐懼》提到香港有「疫苗猶豫」的情況,為了解箇中原因,本報告將透過文字雲(word cloud)分析為什麼部份香港市民選擇接種新冠疫苗。

針對全體已經接種第一針疫苗的人們


是次問卷調查42.2%的受訪者已經接種第一針新冠疫苗(698),而已接種的人裡,25.4%表示接種了復必泰疫苗(420)、15.3%接種了科興疫苗(253)、1.5%接種了其他疫苗(25)。


以下文字雲(word cloud)所見,大部分已接種新冠疫苗的人們,都是為了保護自己和家人、為了安全、防疫的原因選擇接種。

本文字雲不包括常用的停用詞/意義不大的詞出席少於7次以下的詞也不被顯示。

選擇復必泰疫苗 vs 選擇科興疫苗

已經接種復必泰的受訪者,除了為保護自己及家人,對比已接種科興的受訪者,較多表示是出於想外遊出行的原因而接種。已經接種科興的人們,則較已經接種復必泰的人們,更多提及「公民」一詞。

本文字雲不包括常用的停用詞/意義不大的詞,出席少於6次以下的詞也不被顯示。

本文字雲不包括常用的停用詞/意義不大的詞,出席少於6次以下的詞也不被顯示。

總括來說,香港市民選擇接種疫苗的原因大同小可,主要還是出於疫苗能帶來保護作用而去接種。因此,公共衛生專家有必要強調疫苗帶來的保護作用,不論是保護個人還是家人/社會。

參考資料

曾姿穎(2021)。《「疫苗猶豫」背後的恐懼》。浸大受眾研究。 https://sites.google.com/hkbu.edu.hk/buar/research/covid-19-research/covid-01

如需轉載或引用,請註明出處,並使用本網站提供之格式:

曾姿穎(2021)。《港人選擇延遲或不願接種新冠疫苗的原因》。浸大受眾研究。 https://sites.google.com/hkbu.edu.hk/buar/research/covid-19-research/covid-02

Tsang, S. J. (2021). Reasons why Hongkongers are Delaying or Skipping COVID-19 Vaccination. BUAR. https://sites.google.com/hkbu.edu.hk/buar/research/covid-19-research/covid-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