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適合你的跑法:你身體上的一切決定了你是那一類型跑者,從足弓類型、姿勢、雙膝與髖部對齊程度、到腿長與身長比例,都有關係。你必須依自己天生的體型做調整,跑步時愈有效率愈好。

    --想變快,先練肌肉:著重肌力及阻力練習的訓練課表,能使肌肉更有耐力維持你的跑步姿勢和重心。

    --提升耐力:就是慢慢增加雙腳承重時間。 

    --聰明吃喝,有效恢復體力:跑步時要補充電解質、水份;長跑或激烈運動之後,多吃抗發炎的飲食,也就是大量的新鮮水果、蔬菜、omega-3必須脂肪酸(深海魚類如鮭魚、鮪魚、亞麻籽、核桃等)。

   --充足休息才能恢復體力,表現更好:

   --前腳掌著地與後腳跟著地:跑步是單腳碰觸地面,走路則是體重比較平均分配於雙腿上,因此對於腳的壓力是減輕許多。前腳掌著地有著生物力學上的優點,例如可以更快由腳趾離地,有證據顯示比起腳跟著地,對身體更安全,所以近年來才有提倡赤腳或是以簡易鞋,作為跑步的方式。而市面上的跑鞋則是因為後腳跟有加高鞋墊,穿上它們,如今有75%-80%跑者都是腳跟著地型。

   --腳步放輕:腳步剛落地時,應落在比髖部稍稍往前一些的地方。你的雙腳落地時應該是愈輕愈好,不應該發出碰的一聲。

  --上半身擺動你的雙臂:你雙臂擺動方式,對耐力和速度有關鍵的影響,要特別注意尤其是你覺得累的時候。跑步時,注意要把上半身維持在髖部正上方,且微微的往前傾斜。頭部及下巴豎直不要往下看。

  --如何呼吸:建議跑步時採取6秒循環呼吸法,先用鼻子和嘴吸氣2秒,憋氣2秒,接著用鼻子和嘴吐氣2秒。

       --鞋子:足弓形狀、身高體重、打算跑多少,都是要考慮的。

       --襪子:最快把汗水帶離身體的材質,避免皮膚磨擦。

       --褲子:注意排汗功能、縫線要處理好。

  --衣服:夏天注意防曬及排汗;冬天則是保持乾燥、保暖,可以試試看羊毛。保護好雙手、頭部和耳朵。

       --跑前能量加給:吃大餐要3-4小時後再開始。

       --跑後營養補充:跑完後補充400-600卡,最好30-60分鐘補充完。

       --攝取抗發炎食物:富含維生素、抗發炎食物、Omega3必須脂肪酸-色彩鮮豔的蔬果、堅果、深海魚類。礦物質、蛋白質。

       --適當的水分補充技巧:要喝多少取決於你的體重、跑步時間長短、戶外氣溫及流汗量。如果是短距離-少於1小時,出門前應該喝177-237毫升、若是5-10公里天氣又悶熱,那應該喝些運動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