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卓軍首先以莊子的「蹈水丈夫」寓言開始敘述,描述了一個在瀑布旁游泳的人,因為長期與環境互動,對水的感覺和能力得到了培養,因此他可以毫不畏懼地游進湍急瀑布中,展現了對環境的駕馭能力。這個故事引出了環境心理學家James J. Gibson的境身力(Affordance)理論。這一理論強調了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環境不僅培養了個體的能力,個體也通過與環境的互動而影響環境,塑造個體特定環境下的能力和經驗積累。壞鞋子舞蹈劇場的作品《吃土》正是運用類似的經驗進行創作,舞者在山岳溪流間轉化出境身力,也透過自然環境中的體驗獲得力量,並將這些力量轉化為舞蹈中的虛擬表現。這個過程展示了主體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在特定環境中,個體被誘發並提煉出經驗,這些經驗在身體中積澱,形成特定的能力特質,如山性或水性。這種互動不僅促進了個體對環境的適應,也使個體從環境中獲取能量並表現自己。
接著,龔卓軍分享2022年在Mattauw大地藝術季「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的策展經驗。這個藝術活動以曾文溪為核心,通過探索水流結構和地質板塊運動,描繪了複雜的水文特徵,展示了地理構造和西部流向的影響。團隊在獵人的帶領下進行儀式祈禱,並進入山林尋找與自然環境互動的方式。他們起初沒有具體的策展概念和名字,只是進行一般的踏查。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團隊發現了許多中途的舊地名,因此決定將Mattauw大地藝術季命名為「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並且開始具體認識山區的樹木、動物、植物和溪流中的魚類狀況。最終,他們製作出相應的地圖,並從中找到了萬物議會的概念。在萬物議會中,參與者扮演不同的角色,每個人以第一人稱的角度為自己所扮演的地景代言,過程中不僅僅是表演,有時也會有爭論。議會場地位於山水實景旁邊,展示不同的地形和物種,讓參與者體驗與地景互動的獨特感受,也融合了藝術表演和自然探索的活動形式,展現了對於環境、文化和社會議題的多角度思考和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