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止之地旁的永續循環—
賴家的有機農場
靜止之地旁的永續循環—
賴家的有機農場
文/圖 王怡文
台中市太平區的丘陵之間,有一時光靜止之地--「太平古農莊文物館」。這裡除了保存許多台灣早期農村生活的痕跡,也成為當代永續農業的重要起點。近年來,古農莊旁的有機肥農場,以雞糞發酵為基礎,種植藍莓、紫蘇、梨子、木瓜、大蔥與水蜜桃等,實踐一種回歸土地、擁抱循環經濟的新農業思維。
循環經濟的概念就是運用雞糞,利用組織培養製成有機肥(發酵液),並且使用木屑加上木黴菌來除去臭味,不僅能降低污染,更可以回饋土壤養分,讓土地得以長期耕作達成再生循環,比起過去仰賴化肥與除草劑的高強度農作模式,更注重生態平衡。
在溫室裡,低矮的灌木叢上結滿藍莓,它們在不施農藥的條件下成長,靠的是種過薑的酸性土壤與良好通風管理,展現有機耕作對健康與環境的雙重承諾。
農場主也嘗試在原本廢耕地塊上種植紫蘇,因為紫蘇葉可作為中草藥與香料,並且將來也在嘗試開發紫蘇茶,讓土地行銷更加多元。
農場主人賴玉敏說:「有機肥農場不僅是一塊生產基地,更是一堂活的課程。」
農場與太平古農莊共同合作,定期開放學生與社區民眾參訪,讓人們從「看懂文物」走向「理解土地」。
在快速都市化的台中太平,這樣一個結合古意與綠色思維的農業空間,不僅保存了文化的根,也為未來種下希望的種子,並踏上綠色未來的土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