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G17:全球夥伴

地球科學系

與國家海洋研究院簽署合作備忘錄,攜手進行極地測站國際合作。

受全球暖化、極端氣候變遷影響,中央大學為了探測北極極區冰川消融動態產生的變化,成立探測隊準備前往觀測。另外,中大地科院也和國家海洋研究院攜手,在北極共同參與極地海洋環境監測及調查,讓臺灣在極地議題上能與國際同步接軌。透過本次簽署合作備忘錄,國海院與中大地科院希望共同致力推動海洋環境資料調查、海洋環境資料庫應用、共同參與極地海洋環境監測及調查,讓臺灣在極地議題上躍升國際。



相關連結1

相關連結2

相關連結3

相關連結4

相關連結5


工學院

永續「復興」-打造智慧韌性部落USR計畫與桃園市政府合作。


復興區因交通不便、城鄉發展以及文化差異等問題,使得人口外流現象短期內無法改善,是桃園市面積最大但人口最少的地區,也使得復興區成為地方創生的國家級關注區域。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人類如何與自然環境共生,成為一大挑戰。復興區地處山林,易受天災侵襲。颱風、豪雨,常造成土方滑落、橋梁及邊坡崩塌,甚至電力中斷,讓復興轉瞬成為孤島。居民屢受極端氣候之災所苦,亟需有效解方。

以「回應永續發展,打造智慧韌性部落」為目標,以「往山裡去、與復興共學、共作、共好」為願景,中大工學院積極回應復興區面臨的困境與挑戰。透過教育部USR計畫,以復興區為實踐場域,鏈結知識生產與社會實踐。

地球科學學院

臺美國合計畫-天氣氣候模式之改進與緊急應變策略之擬定

大氣系林沛練教授執行之科技部計畫「臺美(US)國合計畫-天氣氣候模式之改進與緊急應變策略之擬定以提昇極端天氣災害防救之能力」,主要是中央大學、台灣大學、中央研究院、中央氣象局、國家防救災科技中心等單位研究人員與紐約州立大學Albany分校的研究團隊合作執行「臺美(US)國合計畫—天氣氣候模式之改進與緊急應變策略之擬定以提昇極端天氣災害防救之能力」,研究中緯度和熱帶氣候下之極端天氣,特別是豪大雨對流系統之預報研究。此多年期計畫將著重分析、預測、強降水之災害減緩以及更廣範圍之全球應用。



相關連結1

相關連結2


社會責任辦公室

舉辦國際地方創生交流會與參與競賽,共思全球永續發展

舉辦「地方創生國際交流會」,與日本鹿兒島大學線上交流地方創生案例,希望透過本次案例交流,借鏡日本在地方創生的建樹。而中大學生團隊以對桃園新屋在地的認識,特別與新屋愛鄉協會合作,開發一款融入在地議題,並兼具生態與觀光的遊戲《掌上新屋》,與日本學生團隊進行線上交流切磋。除此之外,跨校學生團隊參加「第一屆亞太青年線上交流網及全球社會創新理念競賽」,以處理「當地農民的農產品生產過剩問題」為題,從四十隊中脫穎而出,獲得第二名佳績。

相關連結

相關連結2

相關連結3



地球科學前瞻應用研究中心

桃市府攜手中央氣象局、中央大學 打造6座岸基波流觀測站

透過數據防護海岸!桃園市政府、中央氣象、中央大學簽訂「桃園市海岸環境監測合作協議書」,並由國家海洋研究院副院長吳朝榮擔任見證人,將在3年內於桃園市大園、觀音、新屋區海岸設置6處岸基波流觀測站,分析後的數據將作為桃市海洋保育政策的參考。


鄭文燦表示,桃園市海岸線總長度達46公里,沿線有許多重要設施,包括桃園國際機場、竹圍及永安漁港、大園及觀音工業區、大潭電廠、桃科工業區等,往北還有林口電廠,並有許多寶貴生態,他上任後提列了許厝港國家級重要濕地,是全國最好的侯鳥棲地,其次為草漯沙丘地質公園、觀新藻礁生態保護區,另在永安漁港周邊有新屋石滬、牽罟漁業活動等。

相關連結2

相關連結3





社會責任辦公室

中大綠聚人社發起自主微課程-氣候領袖培育,培育未來就業新視野

中大綠聚人社於108-2學期,向學校教務處發起六週的自主學習微課程- 氣候領袖培育。透過這門課程學習企業職場的環保永續實踐,並從實作課程中培養個人表達、策略規劃等能力,以加深對於環境議題的認識、促進社會資源的連結能力。

此外,因應疫情的緣故,該自主學習微課程以線上學習的方式舉行,讓更多對於氣候、能源、消費等議題有興趣的友人皆能一同上線學習、參與實作活動。

微課程結束之後,於109年6.19日中大綠聚人社亦與台大、政大、陽明等校同學一起召開「青年氣候倡議記者會」,共同倡議成立溫管法檢討委員會,期政府與社會各單位共同為氣候危機超前部屬。

地球科學學院

解決海洋問題的起點 中大國際研究生攜手淨灘

中央大學地球系統科學國際研究生博士學程9月26日舉辦「TIGP-ESS 2020環境教育活動」,由地科系林殿順副教授及中研院黃柏壽特聘研究員帶領大家進行觀音草漯沙丘淨灘和環境教育活動,並配合環保署執行ICC淨灘監測,清除了近80公斤的人造垃圾,幫助學生更認識台灣環境、地質、近岸水文、環境保護、能源議題等問題。

這次根據「海岸廢棄物寶特瓶及垃圾組成(ICC)監測工作操作手冊」進行淨灘,期待藉由舉辦類似這樣結合淨灘的環境活動外,更教育學生垃圾相關知識,盡量不要造一次性的垃圾,從源頭垃圾減量做起,希望每個人都能盡一份心力,用行動愛護桃園海岸,為維護地球環境而努力,並讓國際學生更了解及親近台灣。

地球科學學院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

李明旭教授代表科技部參與貝爾蒙特論壇合作研究行動 (之一)

貝蒙論壇是由致力於推動跨學科和跨學科科學發展的組織、國際科學理事會和區域聯盟組成的合作夥伴關係。論壇運作以貝蒙特挑戰為指導,這是一份鼓勵國際跨學科研究的願景文件,為理解、緩解和適應全球環境變化提供知識。該 CRA 將為若干可持續發展目標做出貢獻,例如發展目標 6-清潔水和衛生、目標 13-氣候行動或發展目標 1-消除貧困,但還將解決不同發展目標之間的權衡、協同作用和衝突,並將做出貢獻提供有益於多個發展目標的管理選項。 李明旭教授的角色是科技部 (MOST) 的項目協調員 (GPC) 代表小組,以促進台灣計畫主持人的參與,以建立穩固的國際研究合作並管理資金以支持他們的活動。 

地球科學學院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

李明旭教授代表科技部參與貝爾蒙特論壇合作研究行動 (之)

貝蒙論壇是由致力於推動跨學科和跨學科科學發展的組織、國際科學理事會和區域聯盟組成的合作夥伴關係。論壇運作以貝蒙挑戰為指導,這是一份鼓勵國際跨學科研究的願景文件,為理解、緩解和適應全球環境變化提供知識。全球環境變化提供知識。該CRA將為若干SDG做出貢獻,例如SDG-3-良好的健康和福祉、SDG6-清潔水和衛生、SDG13-氣候行動或SDG1-消除貧困,還將解決權衡問題、不同發展目標之間的協同作用和衝突,並將有助於提供有利於多個發展目標的管理選項。 李明旭教授的角色是科技部的項目協調員(GPC)代表小組,以促進台灣計畫主持人的參與,以建立穩固的國際研究合作並管理資金以支持他們的活動。

地球科學學院大氣科學學系

中大與日本理研簽署MOU 共同發展大氣科學及數理計算

中大與日本理研(RIKEN)於2019年12月簽署MOU以推動共同研究及學術交流,有效期間為五年。原定2020年2月28日辦理聯合研討會慶祝簽署MOU,但疫情影響, 沒有辧理研討會。中大與日本理研在近年來在大氣科學,地球科學,科學計算,數學等各領域皆有密切的學術合作與交流,而中大在這些領域在亦表現相當出色在國際間佔有一席之地。透過正式簽署MOU,中大與日本理研可進行實際研究人員,學生交換,並可共同建立科學,技術,產學應用合作平台,包含聯合舉辦演講,研討會及論壇。推動此雙邊合作的大氣系楊舒芝老師表示,藉由此MOU的正式簽訂,可望將更近一步推動台日雙邊合作,共同提升雙邊研究能量。

研究發展處產學營運中心

NCU-Covestro 聯合研發中心

經中大產學中心國際產學聯盟媒合與協助之下,科思創與中大共同成立 NCU-Covestro 聯合研發中心。研發中心已選址於中大理學院教學樓,共 2 層約 400 坪的空間,將規劃有辦公室、實驗室、精密儀器室、塗佈室等;完工後將成為中大校園內,具典範特色之功能性材料研發中心。聯合研發中心已於 110 年 5 月 7 日上午舉行動工典禮,公司研發團隊預計於110 年 10 月底進駐。聯合研發中心完成後,5 年內將有光纖、粉體塗料、水性塗料等研發團隊加入,中央大學也會有化學、化材、生醫等 9 名教授參與,共同執行超過 13 件產學合作案,此次國際性合作,對中央大學關鍵性功能材料發展也具有指標性意義。

相關連結

交流協定書.pdf

文學院哲學研究所

與韓國全北大學「東北亞法研究所」締結MOU協定

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應用倫理研究中心加強與國外教育機構的學術合作,為雙方在教育、學術方面交流和合作圓滿順利,特地簽立MOU獎勵雙方教育機構所屬教授之相互訪問研究、促進學術刊物之發行暨資訊交流,以期擴大本中心永續發展相關研究之視野。

地球科學學院大氣科學學系

中央大學與韓國氣象廳合作將雷達風場合成技術WISSDOM

廖宇慶老師與鍾高陞、張偉裕老師等團隊於2017年開始至2021年期間,率領雷達氣象實驗室團隊參與韓國氣象廳(KMA)為2018年平昌冬季奧運所籌備的觀測實驗,與韓國氣象廳持續合作,其中廖宇慶教授將都卜勒雷達風場合成技術WISSDOM移轉給KMA,並運用此技術於2018年冬季奧運會實際舉辦期間,用該地區所獲得的氣象雷達資料進行反演合成,提供比賽進行時各項天氣系統在複雜地形上對天氣變化即時研判的參考。經過奧運結束後,KMA更將用於韓國平昌地區WISSDOM分析的範圍擴展到整個朝鮮半島,並將其作業化,用於整個韓國地區,提升對於全韓國氣象雷達資料應用,並提高個精密的風場資訊提供給氣象模式...

2020千里馬行銷資源.pdf

研究發展處產學營運中心

青年創新創業國際育成計畫

「青年創新創業國際育成計畫」為本校與桃園市政府青年事務局合作之計畫,內容包含辦理新創千里馬創業競賽、國際培訓課程、桃園新創日等活動;與台荷加速器、台灣新創競技場、台灣最新型加速器等共同辦理前進國際市場培訓、媒合交流會等,同時依照新創團隊或公司屬性推薦相關國內外展會活動,如Meet Taipei 創新創業嘉年華、InnoVEX新創特展,推廣品牌、形象,接軌市場拓展商機,為新創千里馬找到伯樂,使創意發想能具體實現,打造桃園成為「創新創業之都」。

相關連結

客家學院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

科技部沙克爾頓計畫─台馬客家研究學者學術交流研討會

客家學院蕭新煌講座教授帶領六名團隊成員共同執行科技部領袖學者助攻方案─沙克爾頓計畫之「臺灣客家研究之區域化與國際化輔導與發展策略」研究計畫。團隊於2020年1月10日舉辦「台馬客家研究學者學術交流研討會」,邀請馬來西亞學者:黃子堅教授、安煥然教授、陳湘琳教授、吳益婷教授、杜忠全教授、陳中和教授及白偉權教授,共計七名共同參與,並有數名博士生參與旁聽。

會議期間,雙方學者交流個人的客家研究領域、與本計畫有關的研究議題(族群政治、飲食、語言、文學、宗教、性別等)及相關成果,並由海外學者建議後續研究方向和參考資料。

總教學中心藝文中心

提供小型專業劇場空間,與青年團隊合作,成為培植藝文的搖籃

黑盒子劇場是桃園市目前最專業的小劇場表演空間,為活化空間,除了對內免費開放租借場地,成為學生畢業公演的表演場地;對外則提供在地藝文團隊創作與演出,積極與小型表演團隊合作,免費租借劇場,以培植與強化在地藝文展演的能量,提升桃園藝術表演與文創產業的發展。2020年與鐵四帝舞團及「足夢舞人」踢踏舞團協辦,於劇場拍攝舞蹈MV,共同推廣現代舞蹈藝術;另提供場地予桃園市政府藝文設施管理中心及BEAR Theater劇團,進行青少年劇場工作坊及共融劇場演出。總計全年度與校外團隊合作協辦,免費提供場地共108小時。

總教學中心藝文中心

招募藝文志工參與表演藝術服務與欣賞

擴大校園社區志工服務層面,結合志願的文藝尖兵,安排社區居民參與表演活動前台引導工作,鼓勵社區居民關心文化藝術,也藉此提升表演藝術活動參與率,同時,提供退休民眾,再次服務社會貢獻一己之力的機會,並落實藝術活動推廣,將文化藝術帶入家庭,生活藝術化。

總教學中心通識教育中心

國際事務的多種面向與探索以及認識國際志工服務

於國際事務學分學程中,除邀請極具國際志工服務經驗講師趙中麒分享相關志工服務經驗,也分享族群衝突與民族主義、緬甸政治社會發展和難民與圓柱燈內容;也於講座後提供同學提問了解國際志工服務的申請程序,並且媒合參與其他國際性質服務的國際事務人員、志工、學術研究團隊,至課堂中與學生分享諸多在援助國際弱勢團體的相關經驗。

地球科學學院學士班

完成社區防汛整備 桃市水務局辦理清溝總動員

汛期即將來到,由桃園市政府水務局所舉辦的清溝總動員活動配合防疫,採取分流清掃及全程配戴口罩進行,平鎮區東社里、東安里、永福愛鄉展望協會水患自主防災社區,聯合中央大學服務學習活動,一起在於新街溪沿岸進行清溝,共同清淤約1,200公尺0.11公噸,過程中學生個個穿上雨鞋戴上手套,下水溝和志工叔叔阿姨們一起體會防汛工作的重要。

中央大學陳瑞昇教授表示,學校能結合防災社區一同於汛期前清溝,實為一件別具意義的活動,除了讓學生在這極端氣候的環境下擁有防汛觀念,也讓學生有知識以外的身歷其境清溝體驗,在志工普遍高齡化的時代中,有年輕人加入防汛的行列,將大大提升社區防汛的能量。

社會責任辦公室

中大自主社群-NCU Green邀華德福小朋友動手作香草娃娃

中大學生自主學習社群-NCU Green於109年7月1日邀請華德福小學家長與同學們共同參與中大Idea garden創意空間,並帶領小朋友一起透過五感認識香草.不只觀察葉子的差異,也賦予每種香草不同的想像。最後,小朋友們不僅認識綠葉薄荷、瑞士薄荷、檸檬馬鞭草、玫瑰天竺葵外,更一起動手實作出可在家裡照顧的植栽小寶寶。

當天大小朋友一起共同體驗了紓壓的香草午後,並透過校內師生與社區學校間的交流互動,達到校園食農教育的推廣成效外,並能讓小朋友實際親身體驗生活中的大小知識。

文學院中國文學系

做中學、學中思、思後變:中文系服務學習課程

本系服務學習課程合作的服務單位有三個(山東國小、路得啟智學園、真善美福利基金會),所有的學生都會安排到每一個單位,體驗不同的服務對象與內容,一來藉此拓展學生接觸的層面,對於社會能有更多的認識;二來也可讓他們在服務過程中多培養一些能力。除了服務之外,也搭配一些相關的學習活動,如職涯講座、心理諮商講座等,讓他們能將服務經驗與未來的生涯規劃進行適當的連結與印證,提升整體服務的價值,並激發其意願與興趣。

總教學中心語言中心

英文繪本說書人微課程,讓中大學生共同體驗與小朋友說書的美好

本中心所舉辦的英文繪本說書人自學活動,乃是一個結合自主學習以及社區服務的微課程,第一階段由中心老師主持三場、共九小時之訓練課程,教導學生針對預定目標,進行英文自我訓練。第二階段於課程結束後,帶領學生走入社區,至合作幼兒園(中大附設幼稚園、亞碩幼兒園、福曼珊幼兒園)進行五週說書服務。

此項活動非常受社區幼兒園的歡迎,已經成為中壢地區多所幼兒園的亮點活動,也對這些幼兒園的教學活動產生啟發。

文學院中國文學系

「金聲」全國中文研究生學術討會

本系研究所每年定期舉辦「金聲-全國中文研究生學術研討會」,凡經學、中國哲學、文學、小學等領域,且尚未公開之論文皆可投稿,期能勉勵研究生在追求深度與廣度的學習歷程之際,亦能同時保有研究的初衷與質樸的撰文筆觸。徵稿對象為國內及港、澳、大陸相關研究所碩、博士班研究生,並於稿件中評比擇優,邀請著名學者、專家參與特約討論,希冀透過研討會的舉辦,精進研究深度、擴展學術廣度,提供本系研究生發表及學習的交流平臺。

地球科學學院大氣科學學系

中大主導臺美全球學習與觀測裨益環境GLOBE計畫教民眾

The GLOBE Program全球參與國家共有126國,臺灣則在科技部補助下,由本校大氣系林沛練教授擔任計畫主持人推動之。計畫連結了全球師生與科研界,一同蒐集大氣、水文、土壤、生物資料,探討地球科學環境生態問題。臺灣現有60所學校,參與人數達4,044人。GLOBE計畫關注的SDGs目標有...、12.責任消費及生產、13.氣候行動、14.保育海洋生態、15.保育陸域生態及17.多元夥伴關係。以2020年執行的活動舉例來說,本計畫邀請GLOBE-NASA專家與臺灣師生合作,投入大氣、水文及孑孓的觀察,並運用收集到的資料探討病媒蚊議題

總教學中心體育室

用「體育」打造一座與在地社區共榮的校園環境

本校體育室積極與桃園市政府及桃園市各公私立大專校院共同籌辦大型運動賽會,並協助或支援社區、鄰近學校及公司行號機關團體辦理運動會、趣味競賽等活動,如中大紅襪社區棒球隊、獅子會桃園分會年度運動會。首次辦理「109年桃園市中等學校暨小學擊劍聯賽」已圓滿落幕,落實運動向下紮根,向上提升之理念藉以提升擊劍運動水準,厚植基層優等運動選手,並提供優質比賽場地供參賽選手進行競賽,一起推動桃園成為希望、健康城市,並為學校及社區帶來經濟效益。

工學院

透過USR計畫推動科學教育,培育人才,朝向永續發展目標邁進。

計畫團隊透過各子項目所涵蓋之議題內容,發展課程與教學合作,由計畫分項與工學院學士班「釔鈦客」學生團隊深入復興區國中小,以團隊專業的領域,進行防災、水源與原民文化等專題製作之共學計畫,帶領國中小學生進行專題製作,同時也辦理具有在地元素的科學教育營隊,傳播在地環境教育與環境保育理念,結合人文思維與科學教育,期能厚植落實在地教育基礎,培養永續復興之在地人才。「釔鈦客」學生團隊也以這規劃獲得信義房屋社區營造2020年度楷模獎殊榮。也因為藉由與部落的共學合作,帶領團隊學生進入場域,培養他們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創意能力,以落實社會關懷與實踐之教育目標。

社會責任辦公室

USR計畫-時機來了!中大攜手在地夥伴 翻轉桃海 永續三生

桃海三生計畫團隊藉由科學實證結果(海岸環境監測數據)作為環境保護與開發兩造的對話基準,包含了自然環境、社區發展和在地文化保存。保護在地文化,並以推動社會企業方式促進海岸社區發展。與在地居民共同合作,藉由海岸環境監測、保育行動、環境教育、社會企業推動等,建立海岸社區的永續發展,讓桃園海岸魅力再現。

搭配社區永續發展之需,以三生一體(生態、生活、生產)透過海岸環境監測及環境保育行動,健全在地之環境教育及社會企業,形塑低開發衝擊的環教觀光產業,成為桃園海岸綠色廊道,創造地方環境與社區共生再興。

社會責任辦公室

USR計畫-從閱讀泰雅到興趣驅動部落學習

桃園市復興區國中小推動身教式持續安靜閱讀,且復興區課程策略聯盟邀請為復興區全區教師作整日共培研習,使更多教師瞭解並參與本計畫,精進教學專業。參與本計畫閱讀研習後,有11位教師通過教育局審核,獲得教師閱讀指導證照。復興區教師根據施如齡教授開發MOSA TAYAL泰雅桌遊,設計跨域主題教案並教學實作;張立杰教授訓練中央大學學生與長興國小教師合作,協助學生「數學島」自主學習,二年級學生數學成績顯著進步。「遇見泰雅」桌遊融入今年介壽國中社會科、探索課程;前期與復興區公所合作,今年出版之《泰雅生活誌》,已作為介壽國小「走讀校園」課程、三光國小「品桃原」課程之教師參考書,及各校民族資源參考書或班級圖書。

社會責任辦公室

USR計畫-楊梅社會影響力工程再造

新住民到台灣落地生根面臨許多挑戰,楊梅影響力計畫希冀帶領更多學生走進社區、了解需求,並輔助在地新住民婦女能夠擁有創新與創造力。除辦理一系列培力課程,透過辦五月節包粽子、夏日電影、共好文創市集、富岡老照片展等活動。與楊梅的瑞原、大東、員本社區合作,帶入設計思考的架構,嘗試建構出創新的模式原型,預期設計出通過驗證的原型產品或服務解決長者的痛點,讓長者可輕鬆無負擔地運動、達成飲食均衡,並測試成為社會企業的可行性。未來將配合課程進行資源調查、建立在地更豐富的知識庫,同時持續與在地組織、青年以及新住民合作,發揮社會影響力

社會責任辦公室

USR計畫-藝文浸潤永續社區—中壢平鎮在地文化的紮根與共榮

中央大學以人文關懷與社會永續作為校務發展主軸,透過善盡大學社會責任及建構永續生態體系作為實踐方針,因此本計畫執行重點為培育人文素養與社會關懷,紮根在地藝文進而創生地方永續。藉由與公部門、周圍社區鄰里攜手合作,在文化事務上,積極活化保存中壢平鎮的在地傳統,持續編修醫護客語教材,傳承發揚客家文化之際,鏈結多元族群的藝文活動,並創建雙連里藝文社區文創團隊,從社會與文化脈絡中,培力社區進行族群、文化、生活、藝術等實踐。在環境永續上,由教師與學生提供專業平台,促進在地居民形成關心社區、凝聚社群歸屬感,進而投入當地事務,以社區培力方式提升環境保育意識並關懷居民身心健康,建構在地社會互動網絡以達成社區永續。

社會責任辦公室

USR-Hub 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海洋和海洋資源以促進可持續發展

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大學生組織團隊,應用其於課堂所學專業之物理探查技術-地電阻影像法,於桃園市大園區新街溪口附近,探查工業廢棄物掩埋現況。參與本計畫的學生團隊首先於2020年8月14日進行新街溪口之場地踏勘,就現地之測線規劃進行討論;隨後於8月下旬就中央大學校園內,進行野外作業流程、測量步驟、儀器操測之演練;最後密切觀察天候、海岸條件,於9月上旬在新街溪口現場執行野外資料之採集。野外資料收集後,本計劃參與學生隨即於研究室內分析、解算地下電阻率構造,並從電阻率剖面中學習、研判新街溪口地表以下20公尺深度內的電阻率特徵,初步分析場址測線所在位置下應屬原始地層反應,垃圾填埋情事於清運後應已不復見。

社會責任辦公室

USR-Hub 影響力創業家實驗室

影響力創業家實驗室計畫透過辦理培訓課程與社區參與,由業師指導利害關係人訪談與建構社會影響力資料並進入社區與地方組織進行實務操作,培育學生社會價值與影響力管理工具之專業技能,讓學生走進社區實際接觸議題目標,落實社會參與並提升就業競爭力。

社會責任辦公室

USR-Hub 餐桌上的氣候變遷

餐桌上的氣候變遷計劃系與在地社區興平里合作,促進校園與地方的連結與互動。執行日程為109學年度下半年度十月底至十一月初,為期四個週末的擺攤活動,前往興平里天幕廣場與民眾宣達環境氣候變遷之理念,希望能透過理念的宣傳,讓民眾對環境有所認識,並能審視生活周遭的各式生活行為是否正在牽動著環境的變遷,重新對生活模式進行反思。而我們也透過各式活動,諸如有獎徵答、看板宣傳、桌遊寓教等富有互動的宣傳方式讓民眾能更為親近與輕鬆的參與活動,達到有效的氣候變遷宣導。

社會責任辦公室

「智慧健康創新園區」,提升區域醫療品質與促進智慧健康產業升級

桃園市政府提供八德區2.56公頃文大用地作為中大延伸校區,希冀帶動當地發展,八德校區已列為中長程校務發展重要規劃,跨領域整合學研能量,以預防及精準醫學為核心概念發展「智慧健康創新園區」,將分從三大主軸推動:「亞洲特色醫療與照護中心」(中大附設醫院)為設置499病床之特色醫療與照護;「智慧健康科技園區」聚焦在推動智慧生醫、醫療、照護及運動等科技研發;「新創基地與國際人才培育中心」提供人才培育及創新創業孵育,八德校區之開發除有助提升居民醫療與教育品質,均衡區域發展與驅動產業創新,促進桃園智慧城市願景實現及國家智慧健康產業升級外,亦是中大承擔社會責任之具體展現。

社會責任辦公室

2020桃園新創日 健全桃園創育平台

桃園市政府近年來積極推動多項創業政策,國立中央大學亦配合舉辦創業相關競賽鼓勵青年勇於創新,延續2020新創千里馬創業競賽熱度,為使具潛力之新創團隊能爭取到資金挹注並站穩腳步,今(109)年首次與桃園市政府青年事務局和桃園市政府社會企業中心於10月27日共同舉辦「2020桃園新創日」,邀集55組新創廠商團隊參展,請來創投機構、加速器及企業廠商與新創團隊交流媒合,為初創公司尋求突破的機會,並模擬募資活動強化新創團隊募資與商業對談的能力,透過創投媒合平台,為新創千里馬找到伯樂,使創意發想能具體實現,打造桃園成為「創新創業之都」。

社會責任辦公室

中央大學與鹿兒島大學地方創生國際交流

秉持社會責任、致力連結在地,日本地方創生的推動比台灣更早,有許多可借鏡之處,因此藉由線上交流會,讓中央大學、桃園在地協會與日本鹿兒島大學互相交流。學生社群中央創遊特別與新屋愛鄉協會合作,開發一款融入在地議題,並兼具生態與觀光的遊戲,期待可以透過此遊戲發現新屋自然生態之美,振興在地觀光。日本鹿兒島大學創生場域在錦江町,這個小鎮依山傍水、民風純樸,團隊將老舊的空屋改建成招待所並進行地方創生計畫,期待讓世界各國看見這地方的美並且把當地的土產行銷到各地。透過雙方互動了解彼此在地方創生的投入內容,學習對方的執行經驗,讓雙方未來在執行相關計畫激盪更多創意,更為桃園沿海地區推動的地方創生增添新的活力。

社會責任辦公室

園遊會公益演出_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

學生社群阿卡貝拉運用其專業知能實踐於中大附近的在地場域,在11月及12月各有一場園遊會義演,第一場是「國際兒童村義賣園遊會」表演,用純粹的歌聲以及激勵人心的歌詞,帶給國際兒童村的孩童歡笑,也鼓勵他們勇於追尋自己喜愛的事物,如同他們用歌聲帶給人希望一般。第二場是受到天使發展中心的邀約為「天愛感恩募款園遊會」獻唱,藉由學生溫暖的人聲歌唱來傳播愛,此次主軸為飛越疫情分享愛,透過園遊會,讓來參與的民眾欣賞表演、逛攤舒心的同時,也能支持機構幫助身心障礙者的服務。兩場活動皆親赴場域實踐公共服務,除深化學生在地認同感,也為參與活動的人產生社會影響力。

社會責任辦公室

圖書館防疫總動員

圖書館因應COVID-19疫情,製作「免費充電站-防疫期間研究不打烊」網頁,羅列免費線上資源及試用資源,以遠距教學方式推出資源利用課程,方便師生線上進行研究及學習。並推出以下防疫主題活動:

1.「疫起讀電影--電影人的超前部署」書展,並舉辦「最好的時光 .林文淇談電影」演講。

2.「防疫新生活」主題書展,提供防疫的生活指引。

3.參與清大「記疫」團隊「後疫情時代的展望」書展活動,舉辦「記疫書展」

4.邀郭文華館長演講「除惡務盡:從天花根除經驗看新冠肺炎的全球未來」、Michael Shiyung Liu演講「從近代西方疫情統計發展反思新冠肺炎當下」。

社會責任辦公室

社會參與式服務學習課程陶塑公民素養

新冠肺炎的防疫時期,中央大學提倡「我有能力 幫助防疫」的服務學習精神在桃園市政府青年事務局和林沛練學務長共同指導之下,特別召募一群學生「防疫志工」投身防疫工作。開學迄今,已有超過200名學生加入,依照意願與專長分組,實踐各類防疫社會服務,成為防疫尖兵。

社會責任辦公室

資源回收做環保、保護地球更美好

本校遵循環保署推展之環保4R原則「減少使用(reduce)、重覆使用(reuse)、循環使用(recycle)、回收再用(recovery)」,每年舉辦1~2次環保活動,宣導落實環保回收、資源永續利用的觀念與傳承;定期舉辦「廢乾電池舊換新活動」,每年平均回收約400公斤重(約16,000顆)廢乾電池,成功的將「廢乾電池要獨立回收」觀念深植於教職員生及其親友。

本校賡續宣導廢棄物減量、分類及資源回收之觀念下,平均資源回收率自103年33%逐年提升為109年40%,顯現本校在資源回收工作上的成效。109年參加桃園市政府環境保護局所舉辦之各級學校資源回收校際競賽,獲頒甲等佳績。

社會責任辦公室

人文深耕  文化資產活化與應用

校園的首要工作為知識的生產與傳播,教育與學習,本中心這兩年致力校園人文深耕,將地方創生、文化資產理念導入校園,把校園當成一個社區,並結合外部社區、單位、地方政府,透過活動舉辦、人文專書出版,在大學社會責任中發揮影響力。

崑曲博物館典藏與展示主題「崑曲」,已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口述及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崑曲博物館從「學術研究」與「藝術推廣」兩個層面,推動臺灣有形、無形tangible or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的「文化資產活化與應用」,切合國家文化議題之脈動,除了發揮文化資產的當代價值,也把文化資源的社會共享,列為博物館工作的目標與亮點。

社會責任辦公室

衛星遙測協助環境監測及永續發展-1

桃園因民生與灌溉用水需求擁有為數眾多的埤塘,因此素有千塘之鄉美名,然而隨著石門水庫興建與後續土地利用改變,埤塘數量自百年前的萬口以上逐漸下降,縮減至目前約千餘口規模,並轉型成為養殖與休憩為主的觀光據點。然而隨著時間變化,每年埤塘個數以及蓄水量也因為變化而需要動態更新。本中心團隊運用遙測模組針對80口埤塘周圍及水池本體進行三維建模,使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垂釣聲納進行水深測量。除能遏止埤塘違規填廢,遏阻民眾投機之行為,確保國土永續利用,亦能評估現存埤塘蓄水量之現況,使既有的蓄水設施兼顧蓄洪、減洪及水源調配之功能,可供後續作為防洪減災利用之參考。

社會責任辦公室

衛星遙測協助環境監測及永續發展-2

太空遙測中心協助環保署執行河川裸露地表判釋及農廢燃燒面積偵測,運用衛星影像進行環境監測,協助空氣污染防制工作之執行,加速改善空氣品質,有效降低民眾暴露於空氣汙染危害的機會。以環境監測而言,衛星影像可觀測沙塵及進行生質燃燒分析,即時追蹤東亞霾害或大陸沙塵等跨境傳輸事件。當河川裸露地之揚塵現象及農廢燃燒發生並造成相關污染現象時,傳統地面調查常囿於時空限制,難以有效、迅速掌握區域環境評估與污染災情之整體監控。衛星影像因具有大範圍、多時性、多光譜及數位化的特性,能取得大範圍影像資料,大幅提升對於河川裸露地以及農廢燃燒的研判效率,讓決策者可以充分掌握污染源的範圍,作為進行相關污染管制之參考。

社會責任辦公室

掌握國內經濟情勢,克盡大學社會責任

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為掌握民眾對國內經濟情勢之感受與認知,克盡大學社會責任,自2004年開始每月進行「消費者信心指數」調查與相關資料整理、分析,迅速反應消費者心理意向消長趨勢,可視為經濟層面的民意調查,多年來獲得許多國內外的新聞報導及學者專家引用。台經中心於每年3月、6月、9月、12月定期召開「台灣消費者信心指數成果發表記者會」,邀請各領域專家學者,根據消費者信心指數調查結果評論台灣經濟情況與展望,已經成為國內外媒體例行報導的重大財經訊息。此外,消費者信心指數調查結果也可提供政府研擬相關施政決策、進行經濟預測與民間各界應用之參據。

社會責任辦公室

以中大防災專業與在地服務精神 培植桃園市民防災素養與能力

國立中央大學災害防治研究中心本著專業與在地服務之精神,與桃園市政府合作,輔導桃園市里長、社區幹部及熱心居民共同推動「韌性社區」,藉由韌性社區活動,使社區居民有更高的防災意識、正確的觀念與居家防護技巧,落實提昇社區防災能力,使社區有更高的災害容受力,達到社區永續的目的,為中央大學發揮在地服務精神之證明。

社會責任辦公室

推動社區與地方發展,綻放生命力

工學院帶領學生深入社區在地實踐,扮演活絡地方創新發展之重要角色。學生將專業知識結合當地文化及產業特色,協助解決地方問題,帶動地區繁榮。透過社會參與專案企劃、幼兒園科學教育、防疫服務、廢水處理場見習、建築物結構安全檢查、一日志工體驗等方式,實踐大學社會責任。工學院因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促進學校與社會共生共榮,為區域永續發展提出實質貢獻,將大學社會責任列為重要教育願景。

社會責任辦公室

促進偏鄉教學品質,族群相互理解

中文系服務學習課程師生,赴山東國小、真善美學園、路得學園等偏鄉小學與身心障礙者機構,進行說故事、陪伴等各項服務。五年以來,師生們發揮所學,深入社區鄰里,解決偏鄉小校資源相對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又能從零開始,學習與身心障礙者相處,促進社會中各族群團體間之融合與相互理解。總體而言,中文系服務學習課程,符合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之目標4「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以及目標10「減少國內及國家間不平等」。

社會責任辦公室

人工智慧與創新科學於基礎教育之推廣與延伸

生醫系投入於桃園本地國小資優教育之人工智慧與創新科學推廣以及延伸。目標為介紹人工智慧的歷史典故、當代發展、技術原理以及實驗實作引導,同時協助中小學發明展之面試模擬、發明成品協助製作、物理原理教學、程式教學等資料科學與實作科學之教育服務。本服務之宗旨在於將大學端專業中最具有當代代表性之人工智慧技術,由淺而深地向下延伸擴張至國小資優教育內容。為引導並推廣資料科學與實作科學之基礎,內容著重於當代人工智慧與日常生活間之契合感以及互相包容之模式。目標在於加深且加廣國小資優學生對於人工智慧的認知、利用與創新,並培育他們使用人工智慧技術以實作為目的服務社會之使命感。

社會責任辦公室

市民萬人心房顫動篩檢計畫

心房顫動為最常見的心律不整,隨著年紀增加,罹病率大為攀升,70歲以上可達10%。心房顫動病患發生中風的機會比常人多五倍。心房顫動患者多半不易出現徵狀,容易被忽略。如何讓醫療照護拓展到醫療資源不足的地區,並且協助病患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並控制病情,是中央大學生醫團隊長久努力的課題。中央大學團隊深入社區,利用人工智慧演算法與取得美國FDA認證的微型心電圖裝置與雲端平台,從2018年6月至今陸續與桃園市、臺北市、新竹市、臺南市、屏東市等各地醫院及衛生所合作,2020開始與慈濟基金會合作進行大規模心房顫動篩檢,目前已有超過兩萬人接受監測。

社會責任辦公室

推動小學環境教育服務學習課程,落實社會責任

1.協助智慧生技教育中心運作,同時規劃課程培育學生取得生技相關證照。

2.開設生技醫療相關課程,協助智慧生技教育中心之開課及運作,培育種子中小學生物及自然教師,或儲備學士後醫學、學士後中醫、學士後護、藥劑師、獸醫師等人才的社會需求。

3.開設「新藥研發流程與原理」、「藥品研發核心技術」、「免疫疾病與臨床用藥」、「生物大數據資料庫與人工智慧藥品研發」四門課程。

4.持續開課輔助鄰近高中生的生物學習。

5.109年4-6月份,本系共有14位學生至參與中平國小進行環境教育服務學習活動,針對環境教育課題設計活動內容,總共服務八個班級各兩梯次。

社會責任辦公室

福梓社會當仁不讓 防災減損 地科做先鋒

本校地球科學學院師生團隊以專業研究分析,貢獻社會,為台灣環境守護、並積極推廣地球科普教育,協助鄰近高中啟蒙學子對地球科學的興趣。善盡大學社會責任,讓政府制策執行防患於未然,有效地讓各項基礎建設更臻安全堅固,以保障全體社會人民安全。並積極推廣地球科普教育,協助鄰近高中啟蒙學子對地球科學的興趣。善盡大學社會責任,讓政府制策執行防患於未然,有效地讓各項基礎建設更臻安全堅固,以保障全體社會人民安全。

社會責任辦公室

客語復振與推廣-客家學院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失去語言的承載,一個族群的文化勢必隨之消失。2018年修訂的《客家基本法》,已將客語列為國家語言之一,客家學院在面臨客語保存、復振與推廣勢必扮演關鍵角色。本院陸續推動「桃園客語薪傳師培訓課程」計畫、「學科術語客家語編譯工作」、「客英大辭典諺語」資料庫網站建置,及推動「醫護客語工作坊、「外籍看護與新住民客語教學」等多項推廣與研究計畫,積極投入復振客語政策倡議,讓客語支援教師、薪傳師能經由專業培訓、考試,培養出更多客語專業人才,也願意投入客語復振與推廣行列。未來預計規劃辦理「臺灣客語與國際少數族群語言政策及發展」國際研討會,會議共識將可作為提供我國政府推動語言政策之參考。

社會責任辦公室

服務學習:學生課後輔導隊與地方性別諮商

客家學院希冀提供訓練本院學生,具有客家領域的專業之外,同時成為具有公民素養與社會參與的博雅人才,遂於服務學習建立學生自主學習機制,成功培力一支「客院課後輔導隊」,於學期中進行桃園中壢區新明國小課後輔導。同時本院師生亦努力推動改善傳統習俗文化中性別刻板印象,於107年起進行桃竹苗地區客家宗族「女兒(姑婆)回祖塔」行動,實踐大學教育融入地方性別議題的社會責任。實質影響109年12月由新竹湖口盧電光宗族第一次舉辦祖姑婆登龕入宗祠法會,象徵慎終追遠與性別平權,引領客家文化往前進,客委會「女兒(姑婆)回祖塔」並榮獲109年行政院性別平等創新獎。

社會責任辦公室

光電巡禮-光電科學與工程學系

光電巡禮是李正中教授於2015年協同光電系同事共同發起的科普教育活動,迄今已舉辦19次,主要與產業界合作募集所需之費用,讓全台位於偏鄉地區國中學生至本校校園參與活動,活動內容由本系學生利用系館現有資源及簡單易取得的材料設計光電實驗,使中學生得以實際體驗何謂光電科學,及了解生活中與光電相關之知識及其原理,並從中提升對科學之興趣。未來此科普活動將會持續舉辦,並拓展至高中端,讓參與活動的國高中學生有更多機會了解自己對科學的興趣所在。

社會責任辦公室

科學教育中心在地科學活動參訪服務

科學教育中心投入社會責任活動,提供K-12學校師生體驗探究與實作的科學學習模式,試圖解決該校缺乏教育資源的現況。科教中心積極辦理相關科學活動,服務在地學校,提供師生教育資源。課程以跨領域方向發展,亦強調在地連結。

社會責任辦公室

翻轉偏鄉醫療:物聯網結合科技打造遠距復健教室

資工系結合科技部「偏鄉早療實驗計畫」,整合資訊工程及特殊教育專業,並與物聯網做結合,建置雲端資訊平台,以「家庭」為中心的早期介入家庭日常生活晤談評估系統,讓偏鄉地區之遲緩孩童能享有較好的療育和減輕家長負擔。並開設「資訊與社會服務」課程,將資訊工程相關專業能力與社會做連結。另電機系與通訊系亦持續辦理兒童程式營及與杏泓科技合作舉辦2020中央電機科技營,讓學生能藉由服務他人的活動中學習到「助人為快樂之本」的道理。並將自身所學之電機、通訊專業知識與他人分享,亦提升了學生團隊合作及專案執行等軟實力。

社會責任辦公室

社會企業教學創新實踐與公益傳播獎

尤努斯社會企業中心推動跨單位教學整合與學生社會參與,透過推動社企經理人專題、開設影響力地圖微課程、開設社會企業與社會創新學分學程、開設社會企業實務專題課程等,盼提升學生業界實作經驗、實際社會參與程度以及對社會議題的主動覺察與嘗試解決問題的動機。公益傳播中心109年上半年舉辦「第二屆公益傳播獎」決賽期活動,包括「影響力攝影家」、「影響力YouTuber」、與「影響力漫畫家」三組競賽類別,並舉辦「第二屆公益傳播獎決賽暨國際論壇」評選出前三名。國際論壇主題為「為社會共好的影響力媒體」,邀請英國、菲律賓、與台灣的講者分享如何用媒體創造影響力。

社會責任辦公室

用「體育」打造一座與在地社區共榮的校園環境

體育室秉持著本校打造無圍牆與社區共存共榮的環境,並響應政府推展全民運動及社區服務的精神,持續提升本校運動軟硬體設備,使全體師生、眷屬與周圍社區民眾能充分享受豐富完善的運動設施,提升國民健康指數,減少醫療資源的需求,推動社區總體營造的概念。

「桃園市中大運動中心」的設置,為全國首創與地方政府合作,打造屬於市民運動休憩及健康推廣的場域。未來將結合本校現有運動設施及智慧健康檢測中心,提供更全面、更貼近民眾需求的運動環境。另外,本校運動場館設施也充分運用,除了提供教學與一般民眾使用外,舉辦運動賽事,持續推動運動風氣的發展,讓桃園市成為希望與健康代表的城市,成為大學社會責任的實踐者。

社會責任辦公室

桃園在地藝文活動推廣

2020年疫情蔓延,世界各地藝文活動多停止辦理,但為了不讓藝術教育停擺,讓藝文工作者依然有登台的機會,我們協助舉辦桃園地景藝術節、桃園電影節、鐵四帝舞團MV拍攝、「足夢舞人」踢踏舞團MV拍攝、青少年劇場計畫演出、Bear Theater劇團【艾瑪】在地共融劇場公演、蝦米人聲樂團公演等活動。招募學生擔任志工,協助各項活動推廣宣傳與執行,並做好各項防疫措施,讓大家能安心參加藝文活動,接受藝術的薰陶。

配合本校社會責任辦公室,參與桃園地區社區藝術浸潤計畫,協助多項活動,活絡本校與社區聯繫。

地球科學學院學士班

地球科學啟蒙─在地高中多元選修跨領域專題課程

中大地科院自109年3月起投入在地高中之『多元選修跨領域專題課程』,由本院教師群聯手講授一系列地科專題課程,內容涵蓋大氣科學、氣候變遷、地體構造、地震、海洋研究、地下水、太空探索、流星雨等等議題,盼能藉此啟蒙本地高中學子對地球科學的興趣。上半年自3月9日起由中大壢中「壢遊地科」揭開序幕,下半年亦將在武陵高中擴大辦理,修課對象網羅中大壢中、武陵高中、內壢高中之一、二年級學生。

課程設計深入淺出,搭配監測儀器、野外採集樣本等實物展示,讓高中學生認識地球科學的同時也更容易理解相關研究如何進行,以及地球科學如何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社會責任辦公室

USR-Hub中小學永續發展目標G5「科學探究人文議題」

<中小學永續發展目標G5「科學探究人文議題」微課程計畫>於大學課程中,帶領學生以G5 為主軸,整合五個教學元素:Game (遊戲)、Goals (目標)、Geography (地圖)、Group(群組)、Gadget (科技),進行跨域課程與教材設計。目的從遙測系統中瞭解周遭地區之重要SDGs 環境生態與人文發展議題,進而設計中小學素養導向的跨域學習課程,傳遞重要議題,向下紮根,在未來能夠採取個人成長與環境永續發展的行動。第一年的成果包括建立數位科技擴增實境學習式互動沙盒遊戲,體驗地形與居住的關係。在遊戲過程中以地形卡牌及實體細沙,在動手玩的過程中進行生活中的科學與地理概念的學習。

社會責任辦公室

中大學生社群創立銷售平台-青松市集,協助小農銷售有機農產品

中大學生的自主學習社群-中大青松市集,一開始是由學生的社會參與課程而成立,後續則透過其自發舉辦的說明會而逐漸認識桃園在地的青年農民,於訪談互動中發現桃園在地仍有許多值得深入了解的有機農產品。進而確立社群舉辦市集、連結大眾與在地農產之社群使命,其透過行動促進生產、消費等兩者間的互利。

  中大青松市集已於109年9月於新屋區笨港國小推廣食農教育課程,帶領國小學生動手製作三明治與蜂蜜芥末醬,讓學生辨識蜂蜜的真與假。此外,中大青松市集更相繼在10月、12月於中央大學舉辦市集,向在地民眾推廣好吃健康的小農產品、精緻特別的手工創作。

社會責任辦公室

維護海洋生態降低污染 中大師生淨灘

桃園市海岸線面臨垃圾危機,為了避免垃圾流入海洋,影響生態環境,中央大學地球系統科學國際研究生博士學位學程於2020年10月舉辦一場環境教育活動,師生在草漯沙丘淨灘,共計清出77.8公斤垃圾,讓當地減少污染。

這次環境教育活動,由地科系林殿順副教授及中研院地球所黃柏壽等五位老師,帶領21名學生親自動手為海灘減輕負擔,同時也對於近岸水文、地質與地形加以簡介,並配合環保署執行ICC淨灘監測,上傳淨灘成果,一共清除77.8公斤的人造垃圾,其中玻璃瓶為6.1kg、寶特瓶為8.5kg、一般垃圾為11.6kg、漁具為51.6kg。

社會責任辦公室

中大師生組「藍海環保潛水隊」 自願擔任海底清道夫

為守護生態環境,由中央大學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所長黃志誠發起,帶領師生在2020年7月成立「藍海環保潛水隊」,參與執行海洋保護署與桃園市海管處的淨海活動,近20人全副武裝深入海底,自願成為「海底清道夫」,希望為我國海洋環境及生態保育盡一份心力。

黃志誠指出,海洋廢棄物型態區分有海岸、海面及海底3種,其中海底垃圾最不易清除,必須透過具備專業潛水技能人員,才能進行水下作業清理。桃園市海岸線筆直優美,長達46公里,但海洋垃圾問題嚴重,加上海水濁度高,不易觀察和清理。除呼籲政府重視外,也希望號召更多有使命感的年輕人,共同加入中大「藍海環保潛水隊」,一起守護美麗的海洋。

工學院

藉由USR計畫,帶領學生與在地合作合作

計畫團隊透過各子項目所涵蓋之議題內容,發展課程與教學合作,由計畫分項與工學院學士班「釔鈦客」學生團隊深入復興區國中小,以團隊專業的領域,進行防災、水源與原民文化等專題製作之共學計畫,帶領國中小學生進行專題製作,同時也辦理具有在地元素的科學教育營隊,傳播在地環境教育與環境保育理念,結合人文思維與科學教育,期能厚植落實在地教育基礎,培養永續復興之在地人才。「釔鈦客」學生團隊也以這規劃獲得信義房屋社區營造2020年度楷模獎殊榮。也因為藉由與部落的共學合作,帶領團隊學生進入場域,培養他們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創意能力,以落實社會關懷與實踐之教育目標。

學務處服務學習發展中心

服務學習課程_專業融入型服務學習課程、社會參與型服務學習課程

本校具有服務學習或社會參與內涵之精緻化服務學習課程,其相關資料經委員會議通過,且完成校內開課行政程序,則修習該課程之學生得免修服務學習課程,每門課得免修一學期必修之服務學習課程。目前已開設之課程有:藥物濫用與服務學習;社會參與之導航與探索;公益行銷電影實務專題;資訊與社會服務III;資訊與社會服務II;資訊與社會服務I;創意、傳播與社會參與;數位行銷與社會影響力攝影專題及智慧醫療之社區實踐,共計九門課程。

學務處服務學習發展中心

服務學習課程特別企劃_防疫志工

中大的「服務學習課程防疫特別企劃」招募各類型防疫志工,例如「校園環境觀測組」融入文創設計或資訊科技,紀錄追蹤校園環境的變化並提供環境改進建議;「活動宣導組」利用假日,在中大校園中設計活潑有趣的戶外闖關活動,向遊客或民眾進行防疫觀念宣導;「防疫支援組」熱心協助教學數位化,未來將協助課務組、教學發展中心建立「線上學習支持系統」,擔任遠距教學服務工程師;「新聞行銷組」與「創意研發組」則發揮中大學生設計思考能力與生命關懷的熱情,即便疫情嚴峻,依然守護著「同理」與「感恩」的服務學習精神,設計文創作品,將人間的溫暖與希望傳遍全世界。



學務處服務學習發展中心

服務學習課程特別企劃_WE CARE 環境教育志工活動

全球新冠病毒疫情管理期間,中央大學服務學習志工團隊不但投入防疫工作,服務學習發展中心「WE CARE 環境教育」學生志工團隊亦參與龍潭三和社區文化發展,與三洽水環境教育中心合作規劃一系列環境教育課程暨社會服務活動,實踐環境教育社會服務。


學務處服務學習發展中心

學生自主團隊《雙連里藝術創生社區改造專案》

雙連社區和中央大學有著密不可分的特殊地緣關係,而中心蘇立仁主任於一年多前由地方反毒及健康關心議題做起,連結該里里長及里民,直至今年三月初開始深入地方的回饋服務,進一步的探索當地的特有人文背景,預計展開二~三年的長期計劃,將雙連里當地特有文化整理後藉由藝術創新的手法再次重現,帶領著當地居民,不論年齡大小共同參與,讓當地居民和下一代,以及中央大學的學生體認文化保留的重要性及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