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豐原區第十所設立之國民小學,以學區內信仰中心「廣福宮」及學區橫跨北陽、東陽、南陽三里之意涵,命名為「福陽國小」;自94學年度開始招生,是豐原地區現今最晚創設的學校。校舍規劃以ㄇ字型合院建築為主體,展現低樓層與簇群式的耐震考量;校園前庭為古樸優美之紅磚廣場,校舍中交錯著大、中、小型碧綠草地或廣場,使空間運用更加符合效率與彈性原則;校舍空間以穿堂、走廊、無障礙坡道串連,再加上電梯連結各樓層,是少數能夠在進入校門之後完全「無障礙」的國小校園規劃,極具有指標與象徵性,提供給學區孩童一個清雅寧謐、安全友善的學習樂園。
本校雖地處豐原區邊陲地帶,學區內弱勢家庭超過三分之一,近年也面臨少子化及學生外流的壓力。在多位校長的校務經營,讓學校硬體建設及校務發展逐漸成形:融合社區家長期望及校內教師專業,先後發展出資訊、太鼓、田徑、直排輪、扯鈴、跆拳道、美感教育等特色;學校圖書館藏書已逾15000冊,並引進巡迴書車、劇場導覽、藝文展演、國際交流等資源,全力帶動校園學習風氣;設置課後照顧班六班,透過家訪、電訪深入瞭解與關懷學生需求,以落實學習輔導與弱勢扶助的友善氛圍;並於101年8月起增設幼兒園,配合幼托整合政策便利鄉親。現任校長郭國澄於111年8月1日到任。
族群文化、環境生態與在地產業是「在地課程」發展的根基;未來學校將繼續積極與社區資源聯繫,推動教師專業自主及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以跨領域的全人思維培育新時代棟樑,期望能成為「青山綠水」的文化傳承基地,帶動「人親土親」的學習氛圍,打造綠山巷的「幸福暖陽」!
福陽的學校願景2C2P:Curious、Creative、Practical、Promotive,配合本校校訂課程四大主軸:以「好奇心」進行生態探索、用「創造力」徜徉於藝文世界、把「實踐力」走讀在文史踏查、將「推廣力」發揮於國際雲端傳揚家鄉之美。善用在地資源、珍惜學童內在質樸、將芸香、白米、漆藝、林業、糕點等亮點與故鄉文史、產業、藝文等資產發揚光大,一則加強本土認同,同時培養優勢溝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