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
福榕汽車材料行廠長
現職:
新北蘆洲區調解委員會調解委員/主任委員
時光苒荏,歲月悠悠!
好快!離開她已經六十幾年了,而她如今亦已是百歲高齡!幫我愚智啟蒙的母校有太多的美好回憶,清新悅耳的上、下課鐘聲。
下課操場的躲避球、女生的跳格子、天冷擠牆角、中午木質蒸籠的便當,那種香氣⋯⋯太美了!
當時學校沒有太多的經費,籬笆都是由家裡帶來的,有好多設備都是就地取材,搬溜滑梯的石頭印象最為深刻了。然而在那環境中卻孕育出好多的名人校友,遍佈各地。
感謝本屆的師長們不懈的努力、終究成立了今日的大坪國小百年校慶,謝謝您們。
今天的相聚不容易啊!無論年長的、年輕的校友們爾後有相遇請不要忘記相互問候、寒暄!
親愛的大坪國小我們永遠愛您,也願您永遠青春美麗!
第29屆(民國63年)校友
學歷:台北縣萬里鄉大坪國民小學
基隆市銘傳國民中學
致理商業專科學校國際貿易科
淡江大學會計學系學士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航運管理學系企業管理組碩士
經歷:勝源報關行 外勤
中國農民銀行 行員
合作金庫商業銀行 經理
現職: 合作金庫商業銀行 經理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回顧民國75年進入中國農民銀行(民國95年已併入合作金庫商業銀行)任職而成為終生志業已滿35年;再回想求學階段小學7年、國中3年、專科5年、大學4年、研究所2年,最讓人印象深刻且影響深遠當屬小學階段,記得民國56年8月(55年前)抱著喜悅、害怕的心情到學校辦理入學報到,開始啟蒙教育,一年級讀了2年(第1年寄讀),直到六年級畢業共7年,那時候的老師都很年輕多是剛從學校畢業分發到這個交通不便、物資缺乏的山上偏遠農村小學,個個充滿熱誠與活力,將學校習得知識,教育山上的小孩,小學時期導師,除了課業還兼顧學生生活與輔導,可說無微不至,讓人深刻體會到: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實施前畢業的校友,很多校友大坪國小是他人生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求學的校園,我在小學期間除了第一年寄讀外,學習成績都在前段班,記得五、六年級春耕時期,下課母親會叫我將田裡的牛牽回家,心想又要寫功課背書怎麼辦,來回約一小時,所以就將要背的國文課本帶著,跑步去田裡,回程就坐在牛背上,因為牛走路很慢,就這樣到家已完成背書的功課,當時父親除了種田外還得去崁腳做礦工,所以稻田田埂除草的工作,就由母親負責,每到假日就得陪母親、二哥去田裡割草,割草時天氣熱,腳蹲久很痠,手被草割傷又起水泡,累了就躺在田埂上,有一次大聲的說長大後不要種田,母親說不種田,那就聽老師的話好好讀書。當六年級畢業那年,級任導師謝秀雲老師跟媽媽提議國中讓我到基隆就讀,提早跟都市小孩競爭,因應以後升學考試,由於生長於一年有一半以上日子都在下雨的山上農村,養成個性溫和與刻苦耐勞的精神,做起事情就像牛的苦幹實幹,耐磨耐操。
人生每十年為一階段:十歲不愁、二十不悔、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古來稀。人生童年不愁階段是所有校友共同的記憶,母校大坪國小是所有校友共同回憶的地方,士農工商,各行各業,傑出校友,比比皆是,感謝校友會給我機會,在這數位時代來臨及少子化衝擊,適逢建校百年,願母校在歷任校長帶領,老師用心教導及校友會協助,共同為作育英才,百年樹人,我大坪。
經歷
1995成立三兄弟豆花店第一家門市
1999成立三兄弟豆花店7家直營門市
2000開放加盟創業
2000~2010加盟店共140家
2010~2019國泰人壽業務襄理
2020三姐妹農家樂
2002榮獲中華工商經貿科技發展協會「企業領導人才金龍獎」
2012榮獲國泰人壽內部訓練五星講師
現職
國際同濟會如意分會捐血主委
國際扶輪社北海岸分社社員
基隆家扶中心委員
三兄弟食品有限公司公關經理
三姐妹農家樂負者人
我是大坪國小37屆畢業生,在這六年的小學階段生活及學習是一生中最快樂最純真的時光⋯當時總想著只要我長大就「不用被人管」誰知道長大後確想著「不要管別人」⋯
一二年級懵懂無知⋯
郭文雄老師教導我們學習ㄅㄆㄇ123
三四年級男女授受不親,桌上要劃楚河漢界⋯
周資質老師教導我們九九乘法表,躲避球、盪鞦韆是下課必搶的遊戲
五年級課業壓力,最怕月考⋯⋯下課最愛跟幾個要好同學在榕樹下唱歌仔戲/流行歌曲/跳舞
六年級彼此競爭又珍惜,寫寫畢業紀念冊,留下祝福的話、拍拍照片⋯記得畢業典禮那天翁賢良導師和同學們哭成一團⋯大家各奔前程。如今一晃眼就過了40年了
我三年級就開始參加大大小小的演講比賽⋯雖未學校爭取榮譽,但對自己往後成長及事業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在陌生的環境不怕生、勇於表達自己、應對進退之間及急智反應都能給自己帶來更多機遇⋯⋯
經歷:
水電工、木匠學徒、藥廠售服員、文具公司外務員、建築公司員工及食品廠店員等。
陸軍第一士官學校助教、陸軍野戰部隊、總統府上將戰略顧問。
現職:
無。(已退休,現為財團法人崇德文教基金會終身志工)。
母校大坪國民小學,坐落於磺嘴山東面山腳下,風景秀麗、烏語花香、群山環統、溪水清澈,素有陽明山後花園之美稱「大坪」。欣逢母校建校百年,故特題對聯以資紀念。
橫聯:百年樹人
上聯:大眾向學求智慧
下聯:坪台相逢已百歲
期盼母校世世代代校運昌隆。
後學民國四十七年畢業於母校─大坪國民小學第十三屆.小時候身体瘦小,家鄉鄰居父老暱稱「肚狗」,家中弟妹多人,排行老大。金山初级中學畢業後,出外謀生,曾做過水电工、木匠學徒、藥廠售服員、文具公司外務員、建築公司員工及食品廠店員等工作,可惜均未能適應。民國五十五年進入陸軍第一士官學校,常備士官班第三期就讀,完成高中教育。士校畢業留校担任助教,民國58年保送陸軍軍官學校,六十二年畢業,派赴陸軍野戰部隊服務,自下士(士校畢業)、中尉(陸軍官校畢業)、上尉、少校、中校、上校、少將、中將、上將,最後服務於總統府上將戰略顧問退休。
自小生長於鄉下農村,養成簡樸勤劳習慣,與軍旅生活之克苦耐勞習性相同,視軍旅規律生活甘之若飴。由於軍中文化之純潔性與制度化,提供一位無任何背景的農村子弟,實現報效國家、實現人生目標的優良環境,本著「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之理念,善盡軍中一分子的責任,有始有終。
母校之學長學弟學姊學妹及鄉親父老們,應鼓勵親朋好友或自己子弟,進入重中發展,在「升官發財請走別路、貪生怕死莫八此門」的理想感召引導之下,必開創出光明前景。
軍中退休後,感念母校栽培,每星期五早讀時間,参加財團法人崇德文教基金會終身志工,與黄老師、蒲老師、柯講師、大女兒柔靜及後學,到母校導讀百 孝經、三宇經朱子治家格言、弟子規等經文,迄今已經第八年,期盼學弟妹們在經文的薰習之下,每一位均能具有光明智巷,身心健康,將來為國家、社會、家庭善盡自己的一份責任。
感謝母校、感謝石校長及百年校慶等備委員會陳主委暨各位委員抬愛與照顧,要後學寫一篇百年校慶紀念文章,謹以上文表達對母校的感恩、感激、感謝!祝福母校校運昌隆,籌備委員會各位委員、校友們、學長學姊學弟學妹們身體健康、家庭幸福美滿。
第17屆 蕭光志
經歷:
台大助教、輔大物理系 副教授
現職:
無。(退休教師)
大坪國小建校一百年,百年樹人,樹人已百年。
我的記憶沒有那麼久遠,民國45年入學,迄今66年。從小記性很差,又有臉盲症,人事印象模糊,許多往事其實不是原始記憶,而是從長輩口中回傳的再版。當然也有一部分原版留存,只是比例隨著癡呆的進度日漸下降。
入學
對我來說,入學不完全因為是義務教育,主要是太頑劣了,父母束手無策,未及齡就送去『借讀』,丟給老師管教。據說效果出乎意料的好,大坪是魔法學校,迅速讓我脫胎換骨,不再帶著一眾囉嘍弟妹惹是生非,從此一心向學,變成超乖小孩。感恩老師,您們厲害!
父母
從小家貧,營養不良,據說幾次差點夭折,自然瘦小羸弱。有一次放學大雨,大俠蕭爸特別去接我,單手把我夾在簑衣底下拎回家,踏水無痕,健步如飛。那時我多『小隻』呢?記得(真實記憶不是鄉野傳說)我發燒不退,家母背我去崁腳看密醫(他的正職是警察,是大坪、二坪、崁腳、溪底四村唯一的西醫),須上下陡坡,很陡,不論我多小,媽媽輕功不如先父,還是背得很累,把我放下叫我自己走,不孝子說:「媽媽,我沒力。」媽媽又背起我繼續走。
警察神勇,替我打退無常陰差。
六十年後,媽媽摔裂踝骨,我背她就醫,稍微體驗了肩上的重負。差別是,我踏著整齊的階梯緊握扶手下四層樓,當年媽媽在陡峭崎嶇的山徑走了好幾公里。
那時期,級任老師一班全包,國語、算數、音樂、美術、勞作、體育……,還有珠算,老師個個都文武兼備十項全能。學生嘛――全校都算是『放牛班』,放牛是家庭作業,多數同學有放牛經驗,我也不例外;但是和圖畫上的牧童不一樣,我們不騎在牛背上,上不去,又危險,也沒有笛子,更不會吹曲。六年後畢業了就回家幫忙種田,再過幾年,媒婆會來推銷個老婆,生幾個小孩放牛,日出日落,生生不息。
先父一句話打破這個循環:「不讀書翻不了身!」他更進一步思考,「讀鄉下初中上不了高中」,於是我去基隆考初中;「台北的高中才能考上好大學」,所以我再前進台北。
大坪到台北,為了這個目標,先父窮盡一生的一切。
老師
小牧童要升學困難多多,例如,有一年聯考作文題是『假如教室像電影院』,沒聽說哪個同學進過電影院,幸好我考的不是這個題目。
六年級的級任是褚慶鼎老師,他知道我要大膽進軍基隆,給我很多幫助,課外單獨輔導,上到天黑還拿手電筒送我回家(那時我住的地區還沒電沒路燈);有時假日也加課。當時山東籍老師特別多,有幾個一起搭伙,上完課叫我跟他們吃水餃配大蒜,吃得我涕泗縱橫。如果作文題是『水餃的滋味』,全校大概只有我會寫,我怎能不感激涕零?
勉強擠進基市二中(現銘傳國中),老師的辛勞沒有白費,父母的期望沒有落空。如果沒有褚老師,我應該還在大坪繼續放牛的循環。
由衷感謝大坪的所有老師。
學經歷:
上海中醫藥專科畢業,
中醫師特考及格,廣州中醫藥大學碩士。
曾任基隆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中醫師全國聯合會理事,生命線理事、家扶中心扶助委員。
專精中醫內婦兒疾病、針灸,園藝治療。
曾獲新北市文學獎、後山文學獎、吾愛吾家文學獎。
現職:
同德中醫診所院長
位於磺嘴山腳下的大坪國小創立於民國11年。當年設有溪底、崁腳、雙興三個分班,讓離校較遠的低年級學生就讀。
當時男女合班,為維持上課秩序,防止男生嘻鬧,女生竊竊私語,老師規定男女同坐,共用一張長型課桌。男生常伸開雙手佔用大部份桌面,故意引女生生氣,於是刻劃中線,楚河漢界不許越雷池一步。越刻越深,形成一道深溝。是奇景,也是藏匿於時光縫隙的兒時記憶。
大坪雖是一所超迷你小學,學校老師利用偏鄉優勢,發展在地特色,帶領學生親近土地,在種植中體驗辛勞,學會珍惜食物,與人分享的同時,進而關懷土地。蛇與昆蟲是他們的朋友,沒有課業壓力,不用補習,這裡的孩子是幸福的。
近年學校增建了舒適籃球場、釘木地板的明亮圖書館、還有諾大視聽室,木造的宿舍也改建為水泥磚牆,教室雖經翻修仍保持一樓建築原貌,橄欖樹依舊茂盛,對照兒時光景,痕跡猶在。只是門口的那顆白色櫻花與水泥建造的古樸溜滑梯不見了。
百年樹人。大坪國小孕育有將軍、教授、法官、與經商有成的無數各行各業菁英。作為我受正規教育的唯一一所母校,我的感恩加倍。
祝福大坪國小,100歲生日快樂。
學經歷:
文化大學學士
美國Goddard College跨領域藝術碩士
寫作獲頒1999年台北文學獎散文首獎,〈二坪我的里山〉等文章收錄於文建會《閱讀文學地景》叢書
東海大學美術系及藝術研究所專任助理教授
現職:
專職畫家
我的小小黃金時代 文•林銓居
每一個人心裡都有他自己的黃金時代。雖然我並不確定這是否就是我的黃金時代。一九七零年我入讀大坪國小雙興分校,教室是一間獨立在雜木林與蘆葦叢中的水泥房,沒有圖書室、沒有操場,也沒有沖水蹲式廁所,但有一位文質彬彬、神態像都市文青的老師柯錦鋒。在那個沒有名牌包與文創包裝袋的年代,他每個星期到大坪母校開會之後,會用一條包巾帶回幾本課外讀物。半個世紀過去了,我至今還可以想像他戴著眼鏡、穿著白襯衫與深色西裝褲,揮汗走在那條被運煤卡車壓出兩條深溝的卵石馬路上的身影――他把包巾像古代書生那樣側背著,背著《小紅與小綠》、《小鴨鴨回家》和《沒有媽媽的小羌》的讀本。用這些讀本和課本,他教會了我們注音、標點符號與國字,然後再帶著我們走路到崁腳、搭上客運車與公路局,一班一班轉車到汐止參加「七星區國語文競賽」。在走進樓房高起的汐止國小之前,在走下公路局巴士的那一剎那,我們蹲在路邊的水溝嘔吐,因為我們暈車,因為我們沒搭過長途公路局。
小學三年級之後,我從鏡湖走路到大坪母校上學,去程費時五十分鐘,回程都是下坡,只須要四十分鐘。大寒與霜降的節氣,同學們的腳踝被凍紅凍腫,臉上淌著綠色的鼻涕。而此時胖藺(藺振聲老師)打開他被榕樹濃蔭覆蓋的宿舍木門,倒出一盆灰燼,冒出了一股熱騰騰的白煙:那是他省吃檢用、自己開伙燒飯的小烘爐的灰燼,傳說他把金條都藏在炭灰裡,以備反攻大陸回老家之用。他的外省腔是那麼重,聲音是那麼高亢,帶著巨大的教學算盤和藤條,帶著鄉下人少見的肥胖的身軀,和經常從公廁舀出大肥去澆灌他親手栽種的南瓜的原始肥料的味道,威儀不減的走在教室的廊道上。沒有人知道他曾經走路到我家,百般懇求我的父親讓姊姊繼續升學――那個年代的女孩小學畢業後就大多失學了,胖藺請求我的父親,由他來出學費,讓我姊姊唸初中,他看出來姊姊有讀書的天賦……。不久學校有姓苻的老師、有姓安的老師來了,現今回想起,他們當時年輕得像個還在摸索人生方向的大孩子,男的會跳舞唱歌,女的穿著高跟鞋,一個學期或一年之後,他們請調走了,我們不知道他們從哪裡來、要往哪裡去,屬於他們的時代、他們的家庭背景、他們的城市夢想,我們要等到多年之後才慢慢理解。
而我們的世界除了學習知識和德智體群,除了由幾根蠟筆、一盒廣告顏料和一台風琴所帶來的美育之外,再沒有別的想像了。如果有所謂外面世界的話,那就是每年的兒童節,由教育部組織到偏遠校區播放電影的娛樂了。工作人員架起銀幕,柔軟的布幕隨風輕輕搖擺,播放著林青霞帶著青天白日旗泳渡四行倉庫、柯俊雄壯烈成仁的畫面,軍機轟炸、炮火連天的影像和音效,搭配著我們每個人手上分到的一小塊紅豆麵包。帶著驚愕、激情和小孩子們不能承受的悲壯,帶著國家未來主人翁的想像,我們吃完了人生第一個不同於紅麵龜的西式麵包。
五年級的某一天下午,我去辦公室時看到郭麗貞老師哭了。學校裡唯一一台黑白小電視機播放著蔣公去逝的消息,郭文雄老師像後來的電影《悲情城市》裡的台式文青那樣神情肅穆的坐著,一語不發。一時我並不知道政治巨人的隕歿所帶來的影響,但是長髮披肩、青春美麗的老師的哭泣聲,她黯然神傷的樣子,成為了那個年代難以言說、卻最具象徵意義的影像。
記得有一次郊遊日,鄒校長要我們到牛背山上去剷草坪,師生們每個人用書包背了兩三片草坪回來「美化校園」,期待將來在櫻花樹下有一片整齊的青草地。七零年代的校園已逐漸改建過,但仍遺留著某種說不清楚的風格。晴天時,朗朗的楓香樹、茂密的茄冬樹,面北處涼風陣陣的榕樹,以及校門口附近的老櫻花、老橄欖樹、老竹柏,搭配著背景遠處、矗立在西邊的牛背山,很久之後,我們才知道它們可能是一種古老的、跨世代的校園遺風。
我的父親生於一九二四年,他和他生於一九二九年的弟弟,也就是我的三叔,分別在日據時代和光復初期畢業於大坪國小。近幾年我經常和九十多歲的三叔見面聊天,聽他說小學(那時候叫「公學校」)的往事和光復後的變化。但不變的是,一直到我入學的年代,在走路上學途中,似乎都有著金燦的陽光與連綿翠綠的梯田,伴隨著大圳路直抵我們的校門口。我們從這個偏鄉小學開啟了遙遠的、未知的、奇幻的漫漫旅程,開啟了一生的壯遊。而今距離我輩畢業,竟也匆匆過了半個世紀,偶一回首,真恍如夢境。
經歷
臺北地檢署黑金專組檢察官
士林地檢署襄閲主任檢察官
臺高檢查緝黑金行動中心檢察官
最高檢察署特別偵查組檢察官
法務部廉政署肅貪組組長
法務部司法官學院導師
現職
臺北地檢署黑金專組檢察官
臺高檢查緝黑金行動中心檢察官
法務部廉政署肅貪組組長
臺高檢署檢察官兼法務部廉政署肅貪組組長
我本人從事檢察官的工作已超過25年了,這是一個外界比較難以窺其堂奧的工作,我嘗試將生涯中所偵辦調查而與故鄉比較接近的案例,用口語化來作一個簡要的說明。
與屍體為伍的日常
首先檢察官的工作脫離不了屍臭味,幾乎所有檢察官一定要從事刑事訴訟所賦予我們的一項職權--相驗,簡單的說就是與法醫、警察一起驗屍,以免有人死於非命,而沈冤未雪,基於對死者的尊重,我們要面對屍體,詳細檢驗,尤其是死亡後數日始發現的驗屍案件,實在非一般人可以想見其味道與慘狀,這是一般人的異常,但對檢察官而言卻是日常。我印象中比較接近故鄉所發生的相驗案件,一件是民國99年4月26日國道三號高速公路基隆市七堵走山案件,造成3車4死慘劇。另一件我個人印象較深刻的是國道5號高速公路南港匝道蝶戀花遊覽車翻覆車禍造成33人死亡,猶記得翌(27)日凌晨在臺北市立第二殯儀館驗屍間停滿屍體,我們穿梭在屍體之間,仔細檢驗屍傷,稍不注意就會碰觸到屍體,迄今記憶猶新。
學童綁架案件
我在臺北地檢署服務時,曾經一個月內連續偵辦過二件擄人勒贖,也就是綁架案件,記憶中其中一件案件的犯嫌共有2人,都住在新北市萬里區基金社區,他們綁架臺北市大直國小的學童,後來因會被害人家境並非富有,被告2人豪無所得,學童平安獲釋,但被告2人也都被判10年以上有期徒刑,本件被告2人犯案的動機,則因賭博輸錢欠債,挺而走險。
核二廠工程過往採購陋習
前(109)年我本人職務調動擔任法務部廉政署肅貪組組長,督辦調查新北市金山區核二廠前工程採購公務員貪污及廠商暴力圍標、詐術圍標等案件,順利偵破,核二廠也改善一些工程上舊有陋習,算是為故鄉盡點心力。
毒品無所不在
猶記得基隆地檢期間,在接觸的卷證資料中,竟然發現到毒品無所不在,就連偏鄉的大坪、雙興,也有少數毒品人口,這是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有需求就有供應,甚至私運毒品進口,雖然我未曾偵辦、查緝毒品專組案件,但相信不久的將來會有一波令人震撼打擊毒梟的行動。
慢跑與健身
我平日喜歡慢跑,藉以釋放、疏解工作壓力,一堅持轉眼就超過31個年頭了,風雨無阻,寒凍未歇,鍛練出較強大的肌耐力與心肺功能。每年我們慢跑團體也都會配合萬金石馬拉松或金山萬里溫泉季活動,例行從臺北市士林捷運站起跑,途經風櫃嘴、北28道路,翻山越嶺經過大坪、雙興抵達金山,這是一趟長達33公里鮭魚返鄉之旅。也利用時間慢跑兼作公益,安排陪伴視障朋友一起跑步,陪伴他們走出戶外,一起領略臺灣戶外之美與健康。最近年齡漸老,養成重量訓練習慣,鍛練肌肉與肌力健身也有3年,迎接有品質的人生後半場。
謹與大家分享,祝福大坪國小歷屆校長、老師、校友、各位學長姐、各界先進,大家平安健康,長命百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