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Community)」是孩子最熟悉的地方,不僅是活動的場所,也是孩子們成長的空間。
從2017年開始的行動方案開始,我們透過課程方案,帶著孩子們發現「社區老化」及「商圈人潮流失」等藝術街商圈所面臨的重大議題;如何讓社區再造(community reconstruction )?人潮回流?透過與社區主委的訪談中,讓孩子們思考了可行的模式。
我們試著從孩子的眼中,來發掘社區「好玩」的東西,透過藉由地圖資料的蒐集、店家的探索等活動,透過孩子的眼光及創意,介紹東海社區好玩的地方,並透過Youtube影片的製作、宣傳,以及地方FB社區網頁的推播傳送,增加觸及率,達到協助社區活絡的目的。另外,也透過質地拓印的課程中,帶孩子們發現老舊社區的不同的質地、紋理,透過拓印的過程編織孩子們對社區的印象,以及拓印的成品重新組合,拓出孩子們對社區的不同想像,讓這些平凡無奇的社區老物老生命再造。
本次課程實施適逢疫情爆發停課,課堂作業透過線上學習模式進持續進行,也驗證了本項課程在疫情期間現上學期的可行模式。
本次行動方案以找尋家鄉符合「綠色、永續」的店家作為訪查、開箱對象,並運用影像編輯App Canva來編輯走讀所採集到的素材,融合藝術、社會、及資訊等領域進行跨領域教學。由社區走讀及美感花道及茶道課程,深入了解自己家鄉社區的特色產業及如何讓家鄉更加美好宜居的議題挑戰,進而探討家鄉社區創生議題,啟發學生對城市永續的問思能力。
在108課綱的上路,在「跨領域」及「素養導向教學」的目標下,我們透過課程發展出的行動方案,將教室拓展到社區,將知識應用於生活脈絡中,日常情境裡。並期望本套課程能以SDGs指標4作為目標:推展高品質教育,推展創造高品質的教育內容(4,3),協助拓增 學生社會技能(4.4),並提升學生永續經濟的觀念(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