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資訊科技相關社會議題-網路霸凌

校園霸凌

個人或體持續以言語、文字、圖畫、符號、肢體動作、電子通訊、網際網路或其他方式,直接或間接對他人故意為貶抑、排擠、欺負、騷擾或戲弄等行為,使他人處於具有敵意或不友善環境,產生精神上、生理上或財產上之損害,或影響正常學習活動之進行。

如果你就是「受害者」,你該怎麼辦?

影片中主角是一個住澳洲雪梨 的小胖子,在連續三年不斷地被嘲笑 體重與身材之後失控抓狂,作出了反擊。

如果你是現實生活中的霸凌受害者,會不會像他那樣反擊?為什麼?

如果這件事發生在fb或是ig上呢?

一、什麼是網路霸凌?

  • 105-02-26 11:19

「網路霸凌」(cyber-bullying)

個人或群體指透過電腦或電子通訊軟體,以社群網站、部落格、手機簡訊、電子郵件等方式散布不實訊息

對特定人或特定人身邊的親友進行【騷擾攻擊】,將訊息快速蔓延,使【受暴者遭受歧視、恥笑

其中包括對特定人以【充滿歧視性的批評】、

張貼令人難堪的【言語攻擊】

用移花接木的圖樣、個人秘密照片、難堪的票選或充滿性暗示的貼圖攻擊。

來源:內政部警政署 https://www.npa.gov.tw/NPAGip/wSite/ct?xItem=78840&ctNode=12879&mp=1

來源: http://news.pts.org.tw/detail.php?NEENO=202855 公視新聞網 兒盟:上網按讚 四成孩童成霸凌幫兇)

二、常見的網路霸凌形式

I-SAFE 網站把使用媒介所呈現的霸凌形式,以系統性整理如下

(引自《網路裡的小孩》):

(一)語言滋擾:

透過電子郵件或手機簡訊,傳送具威脅性、憤怒、粗魯或淫穢的訊息給某人或者某個線上團體,例如網路聊天室。

(二)行為騷擾:

透過電子郵件、手機簡訊,持續不斷的傳送侵略性訊息給 某人或線上團體。

(三)毀謗抹黑:

傳送或張貼傷害某人的不實言論,包括架設網站或網頁, 以嘲弄某人。

(四)假冒他人:

冒充別人名義傳送或張貼令對方出醜的訊息內容,甚至讓 對方置身可能危險中,這也包括假冒別人的網路暱稱發送訊息。

(五)陷害他人:

傳送或張貼關於某人的資料,內容挾帶敏感、隱私或讓當 事人尷尬的資訊,包括轉寄私人訊息或影像。故意設計讓人難以為情 的資訊,然後公諸於世。

(六)排擠他人:

在線上團體裡專門刻意排擠某人,使其無立足之地。

三、網路霸凌的法律責任

網路世界和實體世界一樣都得遵守法律,網路霸凌的行為可能會涉及《刑法》中的誹謗、公然侮辱、恐嚇等罪嫌;以下列舉可能涉及的網路霸凌行為,以及所觸犯的法律規定。

刑法公然侮辱罪、誹謗罪、民法侵權行為 。

發表或散播批評、誹謗、不實的言論,包含舉辦或參與惡意票選活動

刑法恐嚇危害安全罪

發表警告、恐嚇的言論

刑法公然侮辱罪、誹謗罪、妨害風化罪、妨害秘密罪、散布或販賣猥褻物品及製造持有罪。

上傳或散播不雅、破壞他人名譽的照片/影片,包含移花接木的不實照片 :

刑法傷害罪

  • 上傳攻擊行為的影片:

個人資料保護法、刑法妨害秘密罪 。

公布他人個資,包含人肉搜索後 po 他人個資:

刑法無故入侵電腦罪

盜用他人帳號(以便冒名進行以上行為):

來源:教育部全民資安素養網 https://isafe.moe.edu.tw/article/2015?user_type=4&topic=6

四、真實網路霸凌的案例

如果你是新聞中「被霸凌學生」的家人,你會怎麼辦?

一、你會開吉(提出告訴)嗎?

二、大家都來道歉了,你會撤告嗎?



想一想:

在這個新聞中的學校場景,是不是也曾在你的身邊出現過,事件中的「加害者」、「被害者」及「旁觀者」三個角色各自的想法是什麼?

請參照下列問題,你試著條列式在google classroom中寫出來。


加害者:

加害者的特質是什麼?為什麼為想要在網路上霸凌別人?

受害者:

受害者的特質是什麼?為什麼會在網路上被別人霸凌?

旁觀者:

旁觀者的特質是什麼?知道這件事但沒有參與,他的心態是什麼?




五、面對網路霸凌三步驟:

即時處理、勇於求助、終止流傳

正面對付「網路霸凌」,調整心態而不受侵擾!

1.立即遠離霸凌者

2.在霸凌者刪除不當訊息前,存檔備份。

為了保護自己的權益,把這些訊息保存下來,必要時可以捍衛抵抗,採取法律行動。

3.封鎖或刪除霸凌者

如果在公開的社交媒體,有霸凌者持續騷擾,眼不見為淨或許是個好方法。

4.將霸凌者回報網站平台:

如果霸凌者太過分,回報網站讓他們停權或刪除其帳號。

5.諮詢律師/報警:

自己無法解決,諮詢專業律師,或許能提供你解套方法。如果情況太嚴重,影響到學校生活或是工作場所,可以報警。

7.尋求輔導:

霸凌若讓你陷入憂鬱,焦慮感壓力大,可尋求心理諮詢或接受醫生輔導。

面對網路上的惡意詆毀或是攻擊,保持正面態度不要否定自己,更不要抱著看熱鬧的心態加入謾罵或散布謠言,助紂為虐成為霸凌的幫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