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孩子都用著敏銳的天線,
接收向自己發射放射能的每一個大人,
探查哪一個是真正用心使自己的生命發出光輝的人;
去感覺哪一位是發掘並培育那個秘藏在自己深處
有生存價值的『幸福的種子』的人。
去分辨出哪一位才是對自己的成長重要的人。
摘錄-寫給當了教師的可奈子的信
為什麼要寫輔導記錄~
民國 103 年 11 月 12 日公布學生輔導法
第六條 學校應是學生身心狀況需求,提供發展性輔導、介入性輔導或處遇性輔導之三級輔導。
第七條 學校校長、教師及專業輔導人員,均負學生輔導之責任。
導師角色
初級預防:
◦經由平日教學辨識學生異常的情緒或行為狀態。
◦不定期關心學生狀況,協助學生適應環境、發展自我。
次級預防
◦扮演個別關懷的角色,定期了解學生目前的狀況,協助學生儘快復原。
三級預防:
◦適當的危機處理程序。
◦了解校內的資源網絡。
輔導紀錄的目的與功能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協助導師了解談話脈絡。
藉以擬定、修正或延續輔導策略即進行延續輔導。
轉介時可提供之參考資料。
工作權責及行政責任之釐清。
如何撰寫輔導記錄~
期望在您與孩子的接觸與關懷下,能夠「順手」將談話做一簡要記錄。
記錄中以「個案」、「案主」、「陳生」、「陳OO」等代替學生名字。
先記下晤談時間、輔導方式以及輔導的類型(可參見輔導紀錄表)。
客觀摘記談話的內容、發生的事件,或是您對孩子的觀察。
記下您對問題的分析及處理情形。
也可寫下您所遇到的困難與建議。
輔導紀錄的參考內容
對當事人客觀的觀察。
談話過程紀錄:學生的主述 / 輔導老師的處理。
談話後的評估:學生需要的協助 / 學生擁有的資產(優點、進步?擁有的資源為何?)。
輔導老師的自評。
下一次輔導規劃或方向(自我提醒)。
輔導紀錄範例
條列式
1.主述:蕭生因分組總是落單而被邀請前來,並自述不知道他人為何不喜歡和他同組。
2.觀察:看到蕭生在敘述時呈現生氣及難過;但也從梅同學處得知他人不愛和他同組的原因。
3.評估:蕭生因渴望被他人讚賞而總把目標定的過高、難以實現,不但造成組員的困擾,也使其陷入自我貶低的惡性循環中。
4.處遇計畫:已協助蕭生覺知其失效的行為模式,並鼓勵其練習制定合理目標;未來將再追踪其課堂表現及分組報告時的人際狀態。
撰寫個案紀錄的格式SOAP
S(subjective)主述:學生對自己問題的主觀看法,如:問題為何、哪些因素造成此問題、學生對對問題的目標與想法、問題對生活中的影響、自認為迫切的問題…等。
O(objective)觀察:導師對學生觀察到的客觀事實資料,包括外觀觀察(外表、非語言)、情感表達、生心理狀態、人際問題等,以及生理測驗結果、醫療紀錄等。
A(assessment)評估:導師對學生問題本質的探討並分析其行為原因與真正問題所在。最好能以理論為基礎進行對學生問題的分析。
P(plan)處遇計畫:根據評估來擬定解決學生問題的方法與步驟。
輔導記錄需要注意事項
輔導紀錄應該簡要紀錄重點,可以條列式/摘要式摘記內容。
輔導紀錄的內容來源要清楚(輔導教師如何得知這件事,是孩子說的?家長說的?要記錄清楚)。
輔導紀錄視需要可區分正式與非正式,將客觀事實與您主觀看法、感覺分開記錄。
正式紀錄不出現輔導教師未確定的推論。
輔導過程應遵守之相關規定及注意事項
如果個案有意圖傷害他人或自我傷害者,要立即通報相關單位(訓導處、輔導處等),並緊守保密原則(非必要不要洩漏學生身分),儘可能提供客觀正確的事實。
為維護個案之權益,在未徵得個案同意前,不得任意與非相關人員談論晤談內容或洩漏相關資料(包括輔導記錄、往來信件、測驗結果、有關文件)。
遇有嚴重問題或重要抉擇時,宜酌情徵得學生監護人或家長同意,並在不違背保密原則下,和所有關係人作好溝通或協商。
避免強迫學生接受自己的價值觀或決定:和學生共同擬定輔導目標、行為改變方法、尊重其隱私權和價值觀。
若認輔教師、導師認為輔導過程中有困難,請與輔導處相關輔導人員商討、澄清,必要時接受專家督導或個案轉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