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 感 專 區 1070117
夏日炎炎 預防熱傷害
l 6大高危險族群
任何人都有可能會發生熱傷害,尤其嬰幼童、65歲以上的長者、慢性病患、服用藥物者、戶外工作者、運動員或密閉空間工作者及過重者等高危險群,容易因高溫而造成熱傷害。
l 防熱傷害三要訣
提醒民眾預防熱傷害要注意:
一、 保持涼爽:
(一) 穿著輕便、淺色、寬鬆、透氣的衣服。
(二) 不論時間長短,絕不可將幼童單獨留在密閉、停泊的汽車內。
(三) 儘可能待在室內涼爽、通風或有空調的地方;若家中沒有空調建議於高溫時至有空調設備的公共場所避暑。
(四) 室內加裝遮光窗簾,避免陽光的直接照射,並關掉非必要的燈和電器設備,以避免產生更多的熱量。
(五) 雇主應加強通風設施或採用空氣調節器,以隔離工作場所的高溫設施及提供散熱裝置,減少熱能散發到工作間。
二、 補充水分:
(一)不論活動程度如何,都應該隨時補充水分,不可等到口渴才補
充水分,且養成每天至少2,000㏄白開水的好習慣;但若醫囑限制少量者,應詢問醫師天氣酷熱時,應喝多少量為宜。
(二) 戶外工作者或運動者建議每小時補充2至4杯(1杯為240c.c.)白開水,並避免菸酒。
(三) 可多吃蔬果,因蔬果含有較多水分、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可促進身體健康。
(四) 不可補充含酒精及大量糖分的飲料,以避免身體流失更多水分。
(五) 避免喝太過冰冷的水,以避免胃不舒服。
三、 提高警覺:
(一)戶外工作者、運動員或密閉空間工作者,應隨時留意自己及身邊同事的身體狀況,適當休息並補充水分。
(二)嬰幼童及長者應避免於上午10點至下午2點外出,如果必須外出,建議行走於陰涼處,並塗抹防曬霜、戴寬邊帽以及太陽眼鏡。
(三)於室內擺放溫度計,隨時了解室內溫度,避免室內溫度過高造成身體不適,並隨時注意氣象局發布的天氣預報,選擇氣溫較低的日期安排戶外活動。
(四)檢查居家及工作場所空調相關設備,是否正常運作。
(五)為預防員工熱傷害,雇主應提供適宜的工作環境及相關防護措施及宣導預防熱傷害、調整作業時間、安排相關課程,使員工認識熱傷害的症狀,以強化預防熱傷害的行動。
l 戶外活動五項裝備 從頭到腳預防熱傷害!
一、 寬邊帽或陽傘:
利用寬邊帽或陽傘避免陽光直射臉、耳朵及脖子。
二、 太陽眼鏡:
選擇檢驗合格的太陽眼鏡保護眼睛,並挑選可遮檔眼睛周圍及適合臉型的款式,且注意鏡片破碎的安全性。
三、 涼爽透氣之衣物:
可考慮舒適的棉質衣服,或是能保護皮膚不受紫外線照射的功能性衣服,且於運動後更換乾爽的衣服以維持優良的防護功能。
四、 擦防曬乳:
外出前20分鐘建議使用防水且SPF30或更高防曬係數之防曬乳,並每2小時補充1次,可於將防曬乳作為每天早晨保護的一部分;保存時應避免放置於過熱之處以免變質,若為敏感性肌膚可選擇標記有敏感性肌膚使用或無香味之產品。
五、 帶水瓶:
自備水瓶並定時喝水,每天至少2,000㏄白開水的好習慣,不要等到口渴才喝。不喝含酒精及糖分飲料,可多吃蔬果,因蔬果含有較多水分。
l 戶外工作者自我防護
一、 避免太陽直曬:
儘可能避免於中午時段長時間進行勞動作業,將工作時間調整於早晨、下午2點以後,並適時使用遮陽布簾、利用電風扇或灑水裝置降低環境溫度,並應於陰涼處休息,減少大量汗水流失。
二、 充份補充水分:
定時喝水,每天至少2,000㏄白開水的好習慣,應少量多次飲用,不要等到口渴才喝;另可多吃含有較多水分的蔬果。不喝含酒精及大量糖分飲料。如有痙孿或抽筋現象可飲用稀釋之運動飲料或加少許鹽巴的冷開水。
三、 穿著涼爽透氣衣物:
採用棉質衣服,或能阻隔紫外線照射的功能性衣物,或擦防曬乳以保護皮膚。且搭配寬邊帽遮陽有助自保。另提醒眼睛也需以太陽眼鏡保護。
四、 認識熱傷害徵兆:
若尚未適應較熱的環境,切勿貿然從事過於吃力的身體活動,並於工作期間增加休息頻率,讓身體漸漸習慣熱環境。此外,要能辨識熱傷害發生症狀,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並注意自己身體狀況,以隨時採取因應措施。
五、 具緊急處置能力:
工作時應隨時注意身旁同事身體狀況,若有出現熱傷害症狀時,務必迅速自行或將該人員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l 慢性病患者,提防高溫熱傷害
一、 慢性病患者要預防中暑,有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的民眾,如果發生胸悶胸痛、心跳快、呼吸喘、身體虛弱等情況,千萬不可掉以輕心,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二、 夏天氣溫升高,人體血管擴張,血流量比平時增加,心臟負擔變大,再加上夏天流汗,身體水分蒸發讓血液變得濃稠,就可能出現冠狀動脈或腦血管堵塞,嚴重時導致心肌梗塞或腦中風外,脫水現象也會讓心跳加速,容易引發心律不整或心臟衰竭。
三、 美國心臟協會呼籲心臟病患者、50歲以上及體重過重之民眾,應特別注意暑熱對身體造成的傷害,在中午至下午3點應避免到戶外活動;外出時盡量穿著通風、淺色衣物、穿戴帽子及太陽眼鏡以避免熱傷害,並多補充水分。
l 切勿獨留小孩於車內 保幼3招預防熱傷害
一、 下車看後座:養成每次下車後開啟後車門,再次檢視後座確認未將幼童遺忘於車內。
二、 鑰匙保管好:當車子停妥後,養成隨時上鎖的習慣,將鑰匙放至幼童無法取得之處,並教育幼童不可在車內玩耍、躲貓貓。
三、 留意幼童行程:若您的小孩乘娃娃車未按時間到達幼兒園或保姆家時,請教師或保姆電話通知您。
l 運動防中暑五撇步
一、 眼睛顏面要防曬
戶外活動利用寬邊帽避免陽光直射臉、耳朵及脖子,選擇檢驗合格抗UV的太陽眼鏡保護眼睛,挑選可遮檔眼睛周圍及適合臉型的款式,並注意遮覆完整。
二、 服裝散熱最重要
服裝除了美觀之外,材質排汗清涼透氣更重要,可考慮舒適的棉質衣服,或是能保護皮膚不受紫外線照射的功能性衣服,且於運動後更換乾爽的衣服以維持優良的防護功能。
三、 過度曝曬應避免
避免在上午10點至下午2點或陽光直射處進行長時間戶外活動,氣溫較高(超過攝氏32度)時,最好要減少相關的活動。
四、 清風吹拂好涼爽
有風的環境對於體熱排除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清風吹拂的環境有助於運動中過高體溫的排除,進行戶外運動時除注意氣溫外,亦應該選擇有風的環境,
五、 定時飲水保健康
運動時以少量多次的方式,補充水份,中等強度運動每30分鐘暫停運動補充水分,若進行較高強度運動,則建議每15分鐘暫停補充水份。運動時每小時補充2至4杯(1杯為240c.c.)低溫飲水可預防脫水。
室內或夜晚運動,亦會因運動而提高體溫,仍要密切注意預防中暑!其實運動時只要依照循序漸進的原則,運用「暑假運動防中暑5撇步」,依照身體狀況選擇適當運動強度,就能享受運動,健康樂活。
l 豔陽高照,注意防曬保護眼睛
依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提供選購太陽眼鏡3要點,包括:
一、 看標示:
(一) 選購有商品檢驗標示的太陽眼鏡,標示內容包括「鏡片材質、鏡框材質、符合標準CNS 15067、濾鏡分類編號、光學等級、非作直視太陽用、製造商或進口商名稱、地址及聯絡電話」等,避免購買來路不明、水貨及仿冒品。
(二) 護眼防曬係數(E-SPF, Eye-Sun Protection Factor):係數分為5、10、25三類,數字越大效果越佳。
二、 選合適:
選配時除外觀及舒適性外,應儘可能選擇可保護到眼側且貼合臉型的款示,並注意其用途,如開車時請勿佩戴顏色過深的深色太陽眼鏡,避免天色昏暗時影響行車視線,才能確保行車安全。另佩戴觀看景物呈紅、藍或紫色之太陽眼鏡,需格外留意是否可清楚辨識交通號誌燈變化(紅黃綠燈)。
三、 慎保管:
切勿將太陽眼鏡放置於高溫的汽車內,60℃以上高溫除了會破壞鏡片鍍膜外,塑膠材質亦容易變形。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連結網址
1. 預防熱傷害傳播專區:https://www.hpa.gov.tw/Pages/List.aspx?nodeid=440
2. 熱傷害新聞稿
(1) 夏日炎炎 6大高危險群慎防熱傷害:http://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137&pid=7430
(2) 戶外活動五項裝備 從頭到腳預防熱傷害!:http://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137&pid=7482
(3) 熱翻!炎炎日頭下工作,學會5招好自保:http://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137&pid=7548
(4) 提防高溫熱傷害 心臟急救搶時間:
http://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137&pid=7595
(5) 切勿獨留小孩於車內 保幼3招預防熱傷害! :http://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137&pid=7599
(6) 報您防中暑五撇步 趁暑假運動,舒服享受夏日排汗:http://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137&pid=7602
(7) 艷陽高照,注意防曬保護眼睛!:http://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137&pid=7643
預防熱傷害宣導
【適用族群:一般族群】
1. 預防熱傷害3撇步:保持涼爽、多喝白開水、選對活動時間及地點。
2. 熱傷害急救5步驟:蔭涼、脫衣、散熱、喝水、送醫。
3. 預防熱傷害的從頭到腳5裝備:「寬邊帽、太陽眼鏡、涼爽透氣之衣物、擦防曬乳、帶水瓶」。
4. 太陽眼鏡的選擇須注意是:「看標示、 選合適、慎保管 」才能發揮保護作用 。
5. 選擇檢驗合格的太陽眼鏡保護眼睛,並挑選可遮檔眼睛周圍及適合臉型的款式,且注意鏡片破碎的安全性。
6. 夏日高溫多喝水,每天至少2,000㏄白開水的好習慣,不要等到口渴才喝。可多吃蔬果。不喝含酒精及大量糖分飲料。
7. 夏日高溫預防熱傷害3要訣:保持涼爽、多喝白開水、提高警覺,隨時留意自己身體狀況,避免熱傷害。
8. 炎炎夏日,高危險族群要加強預防熱傷害:嬰幼兒、老年人、慢性病患、戶外工作者、運動員、高溫高濕環境工作者等族群。
9. 處於高溫環境或劇烈運動後,如果身體對熱的調節機制失去功能,可能會引起脫水、頭暈、心跳加速、體溫過高、意識模糊等不適症狀,這就是熱傷害!預防熱傷害3撇步:保持涼爽、多喝白開水、選對活動時間及地點。
10. 熱傷害急救5步驟報您知:蔭涼、脫衣、散熱、喝水、趕快送醫!不可做3件事:不使用酒精擦拭患者身體、不使用退燒藥、不給予意識不清患者飲水。
11. 當發現出現熱傷害徵兆時,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適用族群:工作者、運動者】
1. 夏日戶外活動穿著輕便、淺色、透氣、排汗功能的衣物,注意防曬如戴太陽眼鏡、寬邊帽及擦防曬乳。
2. 戶外工作者或運動者建議每小時補充2至4杯(1杯為240c.c.)白開水,並避免菸酒。
3. 戶外工作者、運動員或密閉空間工作者,應隨時留意自己及身邊同事的身體狀況,適當休息並補充水分。
4. 避免在上午10點至下午2點或陽光直射處進行長時間戶外活動,氣溫較高(超過攝氏32度)時,最好要減少相關的活動。
5. 中等強度運動每30分鐘暫停運動補充水分,若進行較高強度運動,則建議每15分鐘暫停補充水份。運動時每小時補充2至4杯(1杯為240c.c.)低溫飲水可預防脫水
【適用族群:長者】
1. 長者應避免於上午10點至下午2點外出,如果必須外出,建議行走於陰涼處,並塗抹防曬霜、戴寬邊帽以及太陽眼鏡。
2. 不論活動程度如何,都應該隨時補充水分,不可等到口渴才補充水分,且養成每天至少2,000㏄白開水的好習慣;但若醫囑限制少量者,應詢問醫師天氣酷熱時,應喝多少量為宜。
3. 儘可能待在室內涼爽、通風或有空調的地方;若家中沒有空調建議於高溫時至有空調設備的公共場所避暑。
【適用族群:幼童】
1. 嬰幼童應避免於上午10點至下午2點外出,如果必須外出,建議行走於陰涼處,並塗抹防曬霜、戴寬邊帽以及太陽眼鏡。
2. 切勿獨留小孩於車內,保幼3招:「下車看後座、鑰匙保管好、留意幼童行程」。
3. 每次下車後開啟後車門,再次檢視後座確認未將幼童遺忘於車內。
4. 車子停妥後,養成隨時上鎖的習慣,將鑰匙放至幼童無法取得之處,並教育幼童不可在車內玩耍、躲貓貓。
5. 若您的小孩乘娃娃車未按時間到達幼兒園或保姆家時,請教師或保姆電話通知您。
【適用族群:慢性病患】
1. 慢性病患者應特別注意暑熱對身體造成的傷害,在中午至下午3點應避免到戶外活動;外出時盡量穿著通風、淺色衣物、穿戴帽子及太陽眼鏡以避免熱傷害,並多補充水分。
2. 不論活動程度如何,都應該隨時補充水分,不可等到口渴才補充水分,且養成每天至少2,000㏄白開水的好習慣;但若醫囑限制少量者,應詢問醫師天氣酷熱時,應喝多少量為宜。
106.4.25
中央健康保險署業於其全球資訊網設置「分級醫療政策專區」,就分級醫療政策、部分負擔調整、電子轉診資訊交換平台等,予以介紹與說明;該專區之連結網址為
連結圖片之下載網址為https://goo.gl/Qdu5RS。
「厝邊好醫師,社區好醫院!
就醫請先到診所,病情需要再轉診!
相關訊息請到健保署
查詢!
加強宣導學童及家屬注意個人衛生管理,俾避免頭蝨等傳染性疾病於校園擴散傳染
一、依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網頁資料說明頭蝨為寄生性昆蟲,只寄生於人類,並以血液為食,頭蝨通常寄生在靠近頭皮的髮根中,特別是耳朵周圍或頸背的毛髮,偶爾也會在眉毛或睫毛中發現頭蝨。與感染者的頭對頭近距離接觸為最常見的傳染方式,截至目前尚無科學證據顯示頭蝨會傳播疾病。
二、孩童在學校或家中進行團體活動或遊戲時,經常發生頭對頭(頭髮對頭髮)的接觸傳染,由於頭蝨可能爬行或附著在感染者的服飾或物品上,因此共同使用感染者的梳子、髮飾、衣物(如帽子、圍巾、毛巾等),或是躺在感染者使用過的枕頭、床鋪、地毯、絨毛玩偶等,也有感染頭 蝨的風險。
三、預防頭蝨方法如下:
(一)避免與他人有頭對頭(頭髮對頭髮)的近距離接觸。
(二)避免與他人共用梳子、髮飾及衣物(如帽子、圍巾、毛巾等)。
(三)避免接觸感染者使用過的枕頭、床鋪、地毯、絨毛玩偶等。
(四)建議感染者的家人及親密接觸者均應接受檢查,若有發現感染頭蝨必須同時接受治療,以避免互相傳染。
四、相關治療方法及就醫資訊如下:
(一)經醫師診斷確定後,使用衛生福利部核可去除頭蝨專用之洗髮劑或藥品(pediculicide),並遵守醫囑及藥品標示的使用方法與注意事項,沖洗頭髮時應避免身體其他部位接觸到藥品。
(二)接受治療8至12小時後可使用密梳(梳齒間距小於0.3mm為佳)梳理頭髮,以除去頭髮上的頭蝨或蟲卵。若接受治療8至12小時後頭蝨的活動力仍十分活躍,請再次就醫尋求專業協助。
(三)接受治療後每隔2至3天使用密梳檢查頭髮,應持續檢查2至3週,以確 認頭蝨及蟲卵已完全去除。
(四)開始接受治療前2天內,感染者使用的衣物及床被單等均須用60℃以上的熱水清洗並以高熱乾燥,或進行乾洗,無法清洗或乾洗的衣物,密封於塑膠袋至少2週。感染者使用的梳子則可於60℃以上的熱水浸泡10分鐘。房間建議使用吸塵器清理。
(五)建議感染者的家人及親密接觸者均應接受檢查,若有發現感染頭蝨必須同時接受治療,以避免互相傳染。
五、頭蝨相關資訊可至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http://www.cdc.gov.tw)
首頁 >傳染病介紹>接觸傳染>頭蝨感染症,辦理疫情防治、監控及後續通報,或撥打民眾疫情通報及諮詢免付費專線1922(0800-001922)洽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