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教學檔案內容架構(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計畫適用)
壹、個人基本資料(可含學經歷、授課專長、專長著作、所獲獎勵等)
貳、課程設計與教學
一、展現課程設計能力
l 選用適合的教材(用於正式授課教材或部分補充教材)
l 研擬任教科目授課大綱或教學進度
二、研擬適切的教學計畫(教案)(可附任教領域任一單元之教材、教案、教具、學習單、補救教學、家長和社區支援、省思或照片)
l 符合課程單元的教學目標(分段能力指標)
l 依據既定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程度,規劃適切的學習教材和教學資源
l 依據既定的教學目標、教材性質和學生程度,規劃適切的教學活動和進度
l 依據既定的教學目標、教材性質和學生程度,規劃適切的學習評量方式
l 針對單元教學作省思和改進
l 依學生學習發展和個別差異設計教學計畫
三、善於運用學習評量(同上單元)
l 依實際需要選擇適切的評量方式(檢附評量工具並說明預期的學習成效)
l 根據學習評量結果分析學習成效(圖表或文字簡要呈現學習成果並分析學習成效)
l 根據學生學習狀況或學習評量結果調整教學
參、班級經營與輔導
一、建立有助於學習的班級常規
l 訂定合理的班級規範與獎懲規定(說明建立之方式或執行情形)
二、營造積極的班級學習氣氛
l 善於運用學生自治組織(說明班級自治幹部產生方式、工作內容或輔導方式)
l 布置或安排適當的學習環境(班級布置照片或座位安排簡圖,並說明特色)
三、促進親師溝通與合作(可經由聯絡簿、給家長的信函、班刊、懇親座談會、家庭訪問、電話等方式聯繫和溝通)
l 向家長說明教學、評量和班級經營的理念和作法
l 告知家長學生學習情形和各項表現
l 有效獲得家長合作提供有關資源和服務
四、落實學生輔導工作
l 瞭解任教班級學生的基本資料(含家庭背景、學習成就、興趣和專長)
l 輔導學生生活規範、學習困擾或行為偏差(學生輔導紀錄,學生姓名保密)
l 詳實建立學生輔導資料(行政單位可協助處理)
肆、研究發展與進修
一、參與教學研究工作(例如三年以內)
l 參與校內各種教學研究會議(會議記錄)
l 與校內外教師同儕分享教學或專業工作心得(公文、心得簡報、紀錄或照片)
l 發現教育問題進行研究
l 將研究或進修成果應用於教育工作
二、研發教材、教法或教具
l 根據教學需要,自製教具或教學媒體
l 掌握教育新知以改進或創新教學
l 與校內外教師同儕研發教材
三、參與校內外教師進修研習(例如三年以內研習時數)
l 從事教師個人的自我成長活動
l 參與校內專業進修研習或成長團體
l 參與校外專業進修研習或成長團體
四、反思教學尋求專業成長
l 進行自我教學省思,瞭解自己的教學優缺點(教師自評資料)
l 根據同事、學生或家長回饋意見,強化教學省思(同事、學生或家長的回饋資料)
l 依據省思結果,提出專業成長計畫
l 整理教學文件及省思結果,建立個人教學檔案
伍、敬業精神與態度
一、信守教育專業倫理規範
l 遵守教育人員專業倫理信條
l 遵守教育相關的法令規定
l 尊重學生及家長資料的隱私性
l 關懷文化與經濟弱勢的學生,尊重其受教權
二、願意投入時間與精力奉獻教育社群
l 參與學校各項教學事務(領域召集人、各科召集人、各項委員會委員)
l 參與學校各項訓輔活動(導師、校慶運動會、各項競賽、各類球隊、科展、社團指導、認輔學生等)
l 參與校務/教育行政工作,協助推動校務/教育革新(主任、組長、學年主任等)
l 參與教師組織等校內外專業社群(含網路社群)
三、建立與學校同事、家長及社區良好的合作關係
l 與學校同事維持良好互動關係
l 與學校同儕合作形成教學夥伴關係
l 與家長及社區維持良好的互動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