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綠的身軀 配上一對白眼圈圍繞著的 靈活眼睛
可愛小巧 牠是常見的綠繡眼 閩南語稱 青笛子
喜歡吃果實 校園裡的台灣欒樹結果
就會看到牠們 一整群的挑開莢囊 大啖種子
停棲時 整個身體會直挺挺的轉動 像指南針一般
聚在一起 還會相互整理羽毛
景象 幸福 溫馨 可愛
白頭殼仔 是我們對牠常用的閩南語稱呼
這個名字 就取自牠 後腦那一大片白色枕羽
是領域性很強的鳥種 會驅趕進入的鳥類
喜歡吃果實 校園裡 台灣欒樹 茄苳 果實成熟時
會聚集一大群 取食
這時候 就像是傳統市場 東家喊來 買家還
只一個字形容 吵!!
這是藍磯鶇的雌鳥 胸腹的鱗狀斑 令人印象深刻
雄的藍磯鶇 顏色才是真正的藍
拍攝當下
是在頭汴坑溪的河床上 舊橋橋墩 草地岩石等
灰褐色的身軀 容易隱藏 還好 牠隨時發出鳴叫聲 還滿好辨識的
如果是市區 會停在屋角 所以又叫 "厝角鳥"
雌鳥
103/10/30 首次拍攝於 專科大樓林木造景區
回回回的鳴叫聲 是宣告牠們到來的最好辨識
屢見成對出現 蹤跡遍及全校園
雄鳥頭上有一小頂黑色冠羽 全身羽色湛藍
雌鳥較顯灰暗
曾見與白頭翁混戰 部落下風
也看過牠們 與綠繡眼廝混 是長億的明星
曾經以為喜鵲是比較輕靈的鳥類
直到看到牠 才發現 原來 喜鵲是有點壯碩的 ^^
或許正因為如此 才能擔任起七夕搭橋的任務吧
長億這裡 最多同時紀錄到三隻喜鵲
簡單的藍黑白 讓人一眼就能記住
羽翼展開時 先端飛羽呈現漂亮的白
彷彿新郎帶著的白色手套 正準備迎接新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