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班招生(990331)

跟體育班的孩子們談過幾次,加上已經任教體育班4、5屆,看到每年暑假總坐滿的教室,到最後只剩下20幾位,同時,最後願意踏上體育路線的孩子,多只剩下個位數,其實與本校幾位教練的用心實在不成比例,因此,在此將所看到、聽到的部分以書面提出,希望,能為體育班的孩子盡一份心力!

壹、 訂定明確的發展方向,同時於招生時明確讓孩子與家長清楚學校方針、未來發展,進而願意留下:

一、 學體育的孩子,發展的重點是術科,而他們常是跟著教練動,或由教練轉介,長億的主客觀因素都不利,我們的招生尤其需要透過支援的教練網絡招收,這些教練把學生帶進來,無非是希望讓這些孩子擁有繼續發展的空間,我們應該著眼的是不是應該放在如何讓孩子們願意留下的層面上作考慮。

二、 幾屆下來體育班的招生,總有部分孩子在學科表現不錯,但術科不行的孩子,舉例來說,今年407有一位李*翔,學科不錯,但術科卻完全不行,這個孩子現在,白天從事水泥工,並打算來年重考高工,或許這是孩子一開始就想錯,只想把長億體育班當跳板,但相對的,我們可不可能一開始就明確讓孩子及家長了解,學校對體育班的規劃及措施,以及未來預期的發展,讓孩子們帶著希望前進,而不是讓孩子陷入進退兩難的局面,甚而帶著迷惘失落離開。畢竟都是孩子們寶貴的人生。

貳、 減少變動,讓學生儘早穩定

一、 40個人的建議,不是排斥孩子,反而是希望留住孩子,主要是因為以高中部的教室而言,如果排六排,一排七個人,最多42個位置,但是,有兩位,就會被門卡住,如果排七排,以高中生而言,走道已經太小,因此,如果招收45位,而我們希望都留住他們,那麼,體育班的孩子,得到的,將是最差的教室空間分配。

二、 如果,根據學校的規劃,是預定會有一堆學生離開,所以我們才開到45位的員額,我相信,體育老師們一定都想過許多方法把孩子們留下,但是還是沒法達到,可是,如果我們一開始就營造了一個不安的環境給這些本來就已經精力充沛的孩子們,而孩子們事先的了解與進來以後又有差異,那麼在心理與空間雙重因素的衝撞下,我們如何又能期待孩子們會願意都留下。

建議:

希望變動越少越好,如果真的不行,那就讓變動越早發生越好:孩子們能留的盡力留下,真的不合適的,儘早鼓勵他們去找到適合自己的路,減少對孩子們的損失,也盡快穩定留下來的孩子們的心。

參、 鼓勵學科學習:

一、 孩子們還是得面對學測,最近的新聞、電視專訪,常見到體育先進出來呼籲,體育的孩子,不要只懂得打球,學校也不認為體育的孩子只要要求術科就好,這些先進反而都建議,包括學校、家長都應該要鼓勵孩子們同時兼具學科專長,以免面對未來,失去應有生存空間。

二、 學生面對術科與學科的要求,的確會覺得壓力沉重,但是並不表示,這就是他們打退堂鼓的單一因素,相對的,其實大約還是有2/3的孩子們認可學校的夜輔的用心,所以,雖然有些孩子覺得累,但都還知道這是為他們好。

三、 針對孩子們的成績,其實標準已經下降達20分之多,加上平時不同方式的評量,孩子們的學業成績,大多是過關的。

肆、 強化溝通,建立希望:

一、 常聽到體育班的孩子提出一些,其實聽了幾屆,發現他們提的其實都一樣,不外乎訓練、經費等等,不願意接受的,選擇了離開,願意留下來的孩子們也都只是發發牢騷,也不敢真的期待有什麼改變。

二、 現代的體育教育理,運動心理學也開始受到重視,甚至於有配屬專人協助處理,在長億,或許學科導師扮演的就是這種角色,但是,彼此的專業畢竟不同,術科教練與學科導師以及體育組的行政支援,三者彼此間的交流,應該更被注視,彼此的想法越接近,相信對學生的學習是會產生越正向的影響的。

三、 其實孩子們留不留下,最重要的應該還是孩子們覺得留在長億,對自己的未來是否擁有希望,之前的學生,其實到最後都會了解教練的苦心,但近來,這份情似乎有轉淡的現象,建議適時多加了解。

伍、 讓委員會發揮功能:

一、 招生委員會,除了相關的行政同仁、各科召集人為委員,建議務必邀請各體育班的導師以及各專長教練列席,或者是先由體育組,先行邀請這些老師召開會議,訂定招生簡章草案,再送委員會討論,畢竟他們才是跟學生相處最多、最久的師長,訓練中、班級經營中,相信遇到的問題,他們是最清楚的,如果能多聽聽他們的意見,再來決議,相信會更周延。

二、 對於招生草案,如果遇到爭議,其實應該讓委員能真正去進行審議或是表決,既然是一種體制設計,總有它存在的價值,如果能讓制度越發完善,那麼對學校整體發展都是好的。

體育班的孩子,或許有自己較特別的發展曲線,但是,既然來到長億,希望,他們是帶著成就與感恩進入下一個人生旅程的,懇請相關同仁參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