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人的價值
很意外的又看到一所中學裡的教練,以棒子體罰球員的新聞,看著孩子們直接在鏡頭前脫下褲子,露出那一道道烏青的傷痕,訴說著心中的無奈,心裡實在感到遺憾與難受。
新聞中,記者採訪該校的秘書,秘書的發言直指,『家長都已經簽了切結書,早就同意這種處罰方式』,聽到這裡,腦海裡閃過一種嚴重的落差,好像台灣的中學裡有兩種族群,一種是在一般班級裡的孩子,社會強烈要求不可以體罰,體罰是嚴重傷害孩子身體與自尊,不僅行政單位、家長團體嚴厲要求,甚而動則懲處以對,而另一種族群,則是在體育的世界裡,好像,這樣的體罰,是被默許的,而且家長還同意?同時這一道道的傷痕,是恨鐵不成鋼、愛之深責之切的代號?我感到無法認同。
在本身任教的學校裡,也設有體育班,我輪替著擔任過幾屆體育班孩子的科任教師,觀察下來,嚴格來說,文武雙全的孩子,幾乎少見,大部分的孩子學科方面是偏弱勢的,從高一踏入校園裡,每天就是在苦練中度過,學校為了加強孩子們的學科,晚上,還開設了學科的補救課程,但是,三年下來,問一問還想走體育路線的孩子有多少,答案常是低於二位數的。
前一陣子,為了救國球,有好多民眾走上街頭,政府因此發言表示重視台灣體育的發展,但試想,如果學體育的孩子,本身對於所受的訓練方式感到無奈,對於自己的前景感到徬徨,甚至於連用心訓練出來的孩子,都不想走在這條路上,或是讓真正有才能的孩子視為畏途,那麼我們的體育發展,真的能得到真正的尊重嗎?
關心熱愛體育的先進們,有沒有可能,研討出更好的培訓方式,一方面,能訓練出優秀的孩子,一方面也讓孩子熱愛體育,真的希望,這種過度體罰的教育訓練方式,能夠不再出現在任何一個孩子的身上,即使家長簽了切結書。
意外得到教育部的回文
機關地址:台北市中山南路5號
承辦單位:中部辦公室
傳真:
承 辦 人:吳雋青聯絡電話:
發文日期:98-12-18
發文文號:部授教中字第0980918372號
回覆內容:
一、台端98年12月12日致本部部長信箱電子函件,敬悉。
二、中學校園中發生體罰事件,確實值得檢討。具備教學素養的教師,才能以成熟的教學態度對待學生,本部有必要加強實施教師知能研習,並針對體育班的課程教學及專項技能訓練再作縝密的規劃,感謝您對教育問題的關切及建言。
教育部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