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5/10 家意輔仁中學暨嘉義大學生物研習
主題一:斑馬魚
斑馬魚是脊椎動物研究的優良的初期模式動物
因為牠的繁殖力很強且體積不大(成魚約3-4cm)
在生殖期 雌魚每2-3天就可以產卵一次
每次可以產卵 200 個 大約只需要兩天就可以完成孵化
而幼魚成熟約3-4個月
(取自維基百科)
其次 它的胚胎透明
內部器官的發育 容易觀察
在各項基因突變得的誘導中 容易看到變化
目前已知的突變操作約達6000種
(取字維基百科)
目前 斑馬魚的發展 常利用螢光基因標定
探討各項細胞發育的過程 以及各細胞間的互動情況
尤其是神經細胞間連絡網的探究
利用螢光基因
可以完整標示出 一個完整的神經細胞
包含細胞突起與本體
而為了達到此項目的
在基因操作的實務上 是以promoter(啟動子)來調控
因為 同一個生物體 除了生殖細胞 每一個基因都相同
之所以會表現不同的特性
是因為在不同器官 Promoter會不相同
因此 隨著基因轉殖時所搭配的Promoter
則在胚胎發育中 只有該器官螢光基因才會表現
因此
藉此種概念
便可以將神經細胞的promoter加入 因而得到神經細胞發光的斑馬魚
此次研習
另有實作課程
實習的 是利用顯微注射 將DNA 打入斑馬魚的卵中
實驗室裡 利用氣壓式的器材(約三十萬) 進行此項操作
同時觀察斑馬魚的養殖情況
如圖
(王教授示範顯微注射)
(許老師實作)
注射器細部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