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任圃老師演講反思心得
碩一 A0024112 佘哲榮
這個學期末,邀請蔡老師到我們學校(長億高中),跟剛考上大學的高三學生分享他的"蟑螂"經驗,當天下午,更邀請蔡老師跟自然科的老師們分享教材發展等相關經驗,熟料,今天(07/12/2011),又再次在彰師與蔡老師見面。
三場演講,時間如此接近,一開始,講題內容依然相同,但蔡老師還是將相同的教材,再次以不同風貌呈現,說來,實在佩服。
當一個老師,我們的成就感,到底來自哪裡?
這一個問題,其實是我擔任了二十年教職後,還不斷的再思考的問題。
一般社會上的看法,國高中的老師,並沒有特殊的成就,反倒是往行政職務發展,會被視為肯定的來源,但在這二十年當中,經歷過國中、高中的教學歷程,也擔任過許許多多的行政工作,我無法滿足這一切,因為,行政常是一種妥協,教育理念,常是一種不可及的理想,在國高中!!
一度為此,曾經迷失,但經過沉澱,加上第五十屆科展,有機會帶著長億高中的孩子,踏進全國賽場,在分享了孩子們努力的場面,心裡頭,突然有了一種新的覺醒,那就是,當老師的人,應該都是孩子們的"巨人",讓孩子們,有機會站在自己的肩膀上,看得更高、更遠,更寬廣,像這裡的蔡老師,他對成立的動物生理實驗室,對中山女高的同學們,就是開啟這樣的一扇門,在比如光榮的鍾老師,他的活力與積極,也是讓孩子們跟著前進的很好的動力,這些老師,都讓孩子們,有機會,看到教室以外的天空,他們都很值得敬重。
自己呢?這一兩年,因為這樣的體認,突然很想再進修,也因此,在念完四十學分班後的十年,又重新開始了自己另一段求知的道路。
教師,真的是很重要的角色,以前還沒有小孩時,雖然知道老師很重要,但,有了孩子,孩子開始上學,才又真正了解老師的要緊,因為兩個孩子的個性都有點內向,但是,兩個孩子呈現的方式又很不同,老大只要一遇到挫折,他就會"變臉",同時外表又顯得孤傲,老二則剛好相反,他遇到挫折,會很"悶",悶到一直掉淚,然後再沒人看到的地方"放聲大哭",或者捶牆壁,對這兩個孩子上學,我們兩個"老的",都非常擔心,因為,我們很希望,孩子們的老師是能夠引導他們的,如若不然,一昧要求約束,這兩個孩子就慘了,果不其然,國一,老大就被數學老師投訴了,還好,在溝通下,總算解決,老二呢,也被提醒,但,是被說,他是個軟弱的孩子,容易掉淚,也還好,老師能與我們共同合作,同時老二也因為喜愛上打羽球,成功找到寄託,扭轉了軟弱的形象。
歷經孩子的事,自己才更深刻體會,擔任教職,不僅是一份薪資,其實,我們正在帶領著許多孩子成長,而關鍵是,我們應該回頭問問自己,能帶著他們看到的世界,到底有多寬有多廣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