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朝勝/攝
2025年小辮鴴普查於1/19順利完成,在修正及確認所有紀錄資料之後,全國總共計數16,203隻小辮鴴,再次創普查17年以來最多數量。雲林14,028隻、彰化1622隻、台中148隻、宜蘭71隻、嘉義328隻、花蓮6隻;雲林再次創歷年最高數量。
承蒙黃金蝙蝠生態館張恆嘉館長在場地、人力、活動節目上的大力支援;誠正國小提供禮堂做為報數場地;八色鳥咖啡、台灣鳥咖啡慷慨提供活動場地及調查員伴手禮。林業保育署南投分署經費及活動贈品小物支持,當然最最重要的是來自全國各地調查志工的年年持續應援。集合眾人之力,活動才能圓滿完成,感謝所有參與者。
2025年總共有51組調查隊伍、206位志工參與,參與人數首次突破200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志工,除了個人,還包括鳥會團體、學校師生以及家庭親子一同參與。嘉義大學生資系、高雄市野鳥學會、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支援了多個雲林樣區,成為雲鳥夥伴以外的普查主力。彰化縣野鳥學會、台灣野鳥協會及宜蘭田董米、嘉義布袋五鹽田等眾多夥伴的在地支援,讓我們普查的範圍擴及彰化、台中、宜蘭、嘉義等雲林以外小辮鴴分布較多的地區。今年新加入夥伴有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同仁認養東石樣區,及花蓮首次有志工參與同步調調查。許多個人、團體持續回鍋參加普查,是這個活動能夠持續至今的重要原因。
2025年總共有54個樣區進行調查。雲林縣17個鄉鎮共40個樣區;彰化的福興、芳苑、溪州3鄉鎮共7個樣區;宜蘭的礁溪、壯圍、五結共3個樣區;台中的大甲、大安、清水等近海岸區域及嘉義東石今年也沒有缺席。今年則有花蓮壽豐地區首度加入普查。
雲林 2025年普查紀錄筆數234筆、總數14,028隻,不管是紀錄筆數或隻數都創歷年新高。沒有意外地,仍然以元長的數量最多,總共紀錄61筆6,027隻,佔雲林總數的43.0%,較去年占比(38.5%)高,隻數首度超過6,000隻,較前一年(4,124隻)增加近2000隻。其次為崙背,紀錄46筆2,377隻,佔總數19.6%。崙背前兩年數量均接近1千隻,今年數量一舉超過2千隻,為歷年來數量最多。數量第三多為水林,紀錄6筆1046隻,佔總數7.5%;水林在前兩年的數量也分別超過8百及9百隻,今年首次超過千隻。麥寮紀錄18筆923隻,佔總數6.5%,數量也創歷年最高;褒忠紀錄9筆770隻,佔總數5.5%。以上五個鄉鎮合計佔總隻數79.4%。今年數量最多的前四名鄉鎮數量皆破歷年紀錄。
彰化 紀錄129筆1622隻,總數較前一年(1777隻)減少一點。調查區域主要集中在沿海的福興、芳苑,2023年加入的溪州,今年仍持續參與調查。彰化從2017年開始加入普查,調查總數逐年增加,從200多隻到2021年突破千隻,之後每年都維持千隻以上。因目前所畫設樣區主要集中在芳苑,因此數量仍以芳苑最多,計有108筆1,439隻。查詢eBird的賞鳥紀錄可以看到,近年彰化出現小辮鴴的區域,除了目前調查區域,在伸港、大城也有不少的分布紀錄,可以確認彰化小辮鴴分布的地區要比目前調查範圍要廣,數量應該更多。
宜蘭 紀錄11筆71隻,數量較前一年(85隻)減少一些。調查區域為礁溪、壯圍、五結。宜蘭從2014年開始加入同步普查,其中2015、2023兩年記錄超過百隻,其他年份皆在百隻以內。
台中 紀錄17筆148隻。調查區域為大甲、大安沿海地區及高美濕地。2023-2024兩年調查數量皆超過400隻,但今年數量大減至148隻。台中調查志工回報,在調查當天下午15:40回到大安溪北岸,看到一群269隻的小辮鴴在天上飛,數量超過當天上午調查的總數,所以今年台中的族群數量是低估了。因此台中小辮鴴的重點分布區域或遷移行為有待更進一步掌握。
嘉義 東石今年持續參與調查,共紀錄1筆328隻。今年很特別是由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夥伴認養,因為一隻上了衛星發報器的小辮鴴個體,發現整群超過3百隻的小辮鴴躲在廢棄魚塭中。從近幾年在布袋、東石一帶的鳥調紀錄曾發現超過百隻的小辮鴴群體,不過前幾年在調查日發現的數量並不多,這次終於在繫放裝置的加持下,記錄下東石大量的度冬族群。
全國
2025年全國各地調查樣區總共紀錄394筆16,203隻小辮鴴,創歷年來最多紀錄。數量最多的縣市還是雲林縣的14,028隻,佔總數的86.7%;其次是彰化縣1,622隻,佔總數的10.0%。嘉義、台中則有超過百隻的紀錄。雲林確實是小辮鴴在台度冬的主要區域,而彰化、嘉義兩地的調查區域尚有可拓展的空間。
歡迎前往 小辮鴴普查歷年結果查詢 了解各樣區歷年普查數量變化。
(蘇美如 2025/02/27 撰寫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