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 / 李怡嬋
2018年小辮鴴普查結果雲林縣總計2184隻,全台共2379隻,較2017年減少811隻,繼2017年總數(2016年4576隻)減少1/3之後,2018年數量僅剩2016年的一半。
調查當天天氣算不錯,天亮前雖然飄著細雨刮著冷風,不過天亮後天氣漸漸轉好,近午太陽也露臉了。今年志工人數、樣區數與去年差不多,但是小辮鴴的數量是繼2017年首次呈現大幅減少後,再向下探。除了數量繼續往下降,今年最特別的應是雲林小辮鴴族群的分布發生了大幅度的變化,原本最主要的分布地區_元長僅計數286隻,10年以來首次讓出調查數量最多寶座。口湖的665隻成為今年數量的第一名,接著是四湖的356隻,兩鄉鎮加起來占總數46%。四湖的數量與去年差異不大;口湖則增加了600隻左右。我們無法確知元長少掉的鳥是否移動到其他地區。元長近兩年農耕環境的變遷如何?改變幅度是否大到足以影響小辮鴴的分布? 或者全球暖化所引起的氣候變遷正影響著地球上生物的分布,小辮鴴族群也不得不有所因應?10年的監測不算長,不過卻讓我們見證到一個物種族群在雲林的數量及分布變化,也許我們正處在一個關鍵期,也許這是大自然多樣面貌的正常表現,究竟故事會如何演繹,就讓我們繼續年年與小辮鴴有約。
參與志工
今年總共有107位志工參與,歷年的老朋友多數歸隊,也有幾位新朋友參與,併隊見習或自己認養樣區。我們的忠實支持者嘉義大學生資系蔡若詩老師研究室仍然動員15位同學分別認養5個樣區;而去年在彰化沿海設置6個樣區的鳥王工作室鄭建昌鳥友,於今年仍號召13位台中的朋友進行彰化地區第二年的同步普查。宜蘭則仍由田董米林哲安與當地鳥友自設樣區進行第五年的調查。
調查樣區
2018年總共有4縣市40個樣區進行調查,雲林15鄉鎮共31個樣區、嘉義新港1個、宜蘭壯圍(新南)1個、礁溪(塭底、古亭)2個,彰化福興1個、芳苑4個。
調查結果
歷年3個調查縣市,雲林、彰化數量下降、宜蘭數量為增加。雲林縣調查總數為2814隻,數量較前一年減少769隻。雲林2017年調查13個鄉鎮只有8個有紀錄,今年調查15個鄉鎮,10個有記錄到小辮鴴。宜蘭2017年為15隻,今年則增加至63隻;2016年嘉義新港24隻,今年則沒有記錄到鳥。第二年進行調查的彰化沿海5個樣區中有4個記錄到小辮鴴,總數較2017年的222隻少了90隻,為132隻。4縣市總計2379隻,較2017年再減少811隻。各鄉鎮調查詳細結果如下表:
2018雲林縣普查結果
2018全國普查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