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資訊均節錄於CIRN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如需更多資訊,請至下方連結方塊: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課程發展本於全人教育的精神,以「自發」、「互動」及「共好」為理念,強調學生是自發主動的學習者,學校教育應善誘學生的學習動機與熱情,引導學生妥善開展與自我、與他人、與社會、與自然的各種互動能力,協助學生應用及實踐所學、體驗生命意義,願意致力社會、自然與文化的永續發展,共同謀求彼此的互惠與共好。
依此,本課程綱要以「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為願景,兼顧個別特殊需求、尊重多元文化與族群差異、關懷弱勢群體,以開展生命主體為起點透過適性教育,激發學生生命的喜悅與生活的自信,提升學生學習的渴望與創新的勇氣,善盡國民責任並展現共生智慧,成為具有社會適應力與應變力的終身學習者,期使個體與群體的生活和生命更為美好。
為落實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的理念與目標,茲以「核心素養」做為課程發展之主軸,以裨益各教育階段間的連貫以及各領域/科目間的統整。核心素養主要應用於國民小學、國民中學及高級中等學校的一般領域/科目,至於技術型、綜合型、單科型高級中等學校則依其專業特性及群科特性進行發展,核心素養可整合或彈性納入。
「核心素養」是指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核心素養」強調學習不宜以學科知識及技能為限,而應關注學習與生活的結合,透過實踐力行而彰顯學習者的全人發展。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類型區分為二大類:「部定課程」與「校訂課程」, 如下表所示。
「部定課程」:由國家統一規劃,以養成學生的基本學力,並奠定適性發展的基礎。
在高級中等學校為部定必修課程,其可包含達成各領域基礎學習的「一般科目」,以及讓學生獲得職業性向發展的「專業科目」及「實習科目」。
「校訂課程」:由學校安排,以形塑學校教育願景及強化學生適性發展。
在高級中等學校則為「校訂必修課程」、「選修課程」、「團體活動時間」(包括班級活 動、社團活動、學生自治活動、學生服務學習活動、週會或講座等)及「彈性學習 時間」(包含學生自主學習、選手培訓、充實(增廣)/補強性課程及學校特色活動) 。 其中,部分選修課程綱要由領域課程綱要研修小組研訂,做為學校課程開設的參據。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依據全人教育之理念,配合知識結構與屬性、社會變遷與知識創新及學習心理之連續發展原則,將學習範疇劃分為八大領域,提供學生基礎、寬廣且關聯的學習內涵,獲得較為統整的學習經驗,以培養具備現代公民所需之核心素養與 終身學習的能力。
部分領域依其知識內涵與屬性包含若干科目,惟仍需重視領域學習內涵。高級中等學校教育階段,在領域課程架構下,以分科教學為原則,並透過跨領域/科目專題、實作/實驗課程或探索體驗等課程,強化跨領域或跨科的課程統整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