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腸胃炎

病毒性腸胃炎---輪狀病毒、諾羅病毒及腺病毒。

每年11月至隔年3月為病毒腸胃炎流行季節,為加強防範, 請加強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避免生飲生食,以減少感染的風險。若學生有腹瀉或是嘔吐發燒情形,請通知健康中心。學校若有疑似傳染病群聚事件時,即時通知當地衛生機關,並配合轄區衛生單位進行疫情調查及消毒等相關防疫措施,防範疫情擴散。

病毒性腸胃炎

病毒性腸胃炎是由感染病毒所造成,有多種不同的病毒均可能導致腸胃炎,最常見的是輪狀病毒、諾羅病毒及腺病毒。

腸胃炎係指胃、小腸或大腸的發炎,會導致病患嘔吐或腹瀉。雖然並不是經由流感病毒所引起,但也常被稱之為『腸胃型感冒或胃流感』。

傳傳播方式:

病毒性腸胃炎主要是透過糞口傳染,透過與病人的密切接觸(例如:透過與病人分享食物、水、器皿、接觸到病人的嘔吐物、排泄物或病人曾接觸的物體表面)、吃或喝到污染的食物或飲料等。貝類水產品也可能被污水污染,如果生食或食用未煮熟被污染的貝類(如生蠔等),會導致腹瀉。

潛潛伏期:

病毒性腸胃炎的潛伏期通常為1~3天。

發病症狀:

病毒性腸胃炎的主要症狀是水瀉和嘔吐。也可能會有頭痛、發燒、腹部痙攣、胃痛、噁心、肌肉酸痛等症狀,通常感染後1~3天開始出現腸胃炎症狀,症狀可以持續1~10天,病程的長短取決於所感染的病毒種類及個人的免疫力。對大部分的人來說,得到病毒性腸胃炎的人通常可以完全恢復,不會有長期後遺症,不過對於嬰兒、幼童和無法照顧自己的人(例如:殘障或老人),可能導致脫水、電解質不足,進而抽搐,甚至死亡,此外,免疫受抑制的人,病程較長,症狀通常較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