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民國小的原生魚類主題走廊──裕民水生走廊
鑒於臺灣河川環境的日益惡化,臺灣濕地特有的魚類族群以日益稀少甚而瀕臨絕跡,在新北市新莊區裕民國小擔任教職的鍾宸瑞老師,結合了校外許多關心臺灣原生魚類的好友,於2001年在校園內籌劃、草創臺灣原生魚類主題走廊──裕民水生走廊,至今已有10個年頭。水生走廊內之魚缸,大至10尺、小至1尺,總計超過70個魚缸,多達40種以上的臺灣原生和特有種的魚類,讓下一代能提早認識臺灣的原生魚類,說它是全國第一個在校園裡,建構以臺灣原生魚為主題的生物走廊一點也不為過,除了保種,也是教育空間。
我們讓小朋友進入水生走廊內與各類型的臺灣原生魚類正面接觸,引導學生認識臺灣的原生魚類與認識臺灣的濕地,讓孩子有機會目睹,這些與我們共同生活在這塊土地的生物。無論是校內或校外的小朋友進入水生走廊參觀,當他們第一次見到臺灣的原生魚類,興奮之情溢於言表,配合裕民國小自編的校刊一一比對這些魚類,駐足許久不願離開,相信連我們恐怕都很難有如此的機會,一次可以把三、四十種以上的臺灣原生魚類端詳個清楚。經過參觀後,在小朋友的心中已造成了迴響,讓大家都能共同來關心、保護這些原生魚類目前的處境,並正視外來魚種對臺灣原生物種造成的嚴重影響。
除了在校內持續推動原生魚類的生態教育外,水生走廊也提供某些原生魚類予部分環境許可的學校,在這些魚類的原始棲地環境尚未獲得改善前,我們只能為這些魚類暫覓一個安身之處,讓大家重視這些魚類棲息環境被破壞的嚴重性,我們也希望有更多的朋友和我們一起來關心臺灣的原生魚類。
民國89年裕民國小迎回了一批台北縣水試所繁殖的蓋斑鬥魚,交由鍾宸瑞老師(已於108年退休)飼養,鍾老師回想童年,曾於國小同學家中池塘垂釣「三斑」,即為已列入保育類的蓋斑鬥魚(已於98年自保育名單移除),再訪時,昔日的池塘濕地早已被水泥叢林取代,感嘆之餘,也意識到自己對於臺灣原生魚類知識的缺乏,所以逐漸投入原生魚復育的行列。籌畫了2年多,在民國92年成立了「裕民水生走廊」,積極投入原生魚類的教育與復育的行列,並與多名專業友人細膩的調整、模擬原生魚的棲地,打造出全國唯一以「原生魚與牠們的家」為主題的教育走廊,原生魚們得以在舒適的環境生長、繁殖。歷經20多年的推廣,至今已飼養超過40種,100缸以上的規模,除了裕民國小水生走廊原生魚推廣,目前也在各級學校和戶外自然場域打造復育據點,指導各級學校和其他單位營造適合原生魚類棲息的庇護環境。
在外來種環伺的環境下,裕民水生走廊的成立,讓孩子們有機會親眼目睹,與我們共同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原生魚類,這是孩子們的福氣,也提供了各界人士一個更近距離認識原生魚類的場域,更喚起長輩們的回憶,在原生魚類的教育與復育行列中,裕民國小將會不缺席、持續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