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橋 小橋流水,芳草綠茵,孟夏夜流螢飛爍。
螢橋 小橋流水,芳草綠茵,孟夏夜流螢飛爍。
日治:
1921年1月23日經臺灣總督府許可,萬華到公館間運輸營業開始(即通車),坐落在今汀州路二段(重慶南路與廈門街之間)。螢橋地名源於地形與生態,赤池河由林口流經川端町在今廈門街交會,人們在河上搭起一座木橋,形成小橋流水、芳草綠茵的地景,孟夏夜流螢飛爍,以「螢橋」為名。
民國:
鐵道於1965年拆除改建為汀洲路,1968年改建完成。
隨人口的成長,螢橋車站周邊進駐單位逐漸增加,如:
1936年(昭和11年)9月16日將古亭町警察官吏派出所遷到川端町(今廈門街舊派出所),2015年登入臺北市歷史建物。
1937年(昭和12年)12月12日開設川端町郵便局(今螢橋郵局)。
1943年(昭和18年)3月設置臺北市川端國民學校,供日眷子女就學,國民政府來台後更名「螢橋國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