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館
公館
日治:
西元1921(大正10年)年1月23日新店線鐵路「萬華-公館」段正式通車,設公館驛,屬三等客貨運站。
民國:
1949 年戰後新店線鐵路由台鐵接手經營。
1963 年 11 月 1 日 由三等站降為簡易站,並由水源地車站管理。
1965 年 3 月 24 日 隨著台鐵新店線停駛而廢止。
1965 年拆除改建為汀洲路,1968 年改建完成。
公館地名由來說法有四:
第一種說法認為,清代設專司課稅納糧的「廡署」,故有「公館」一稱。
第二種說法為: 清治時期乾隆年間有大批泉州安溪移民入墾拳山,墾戶首領乃於此築「公館」,為處理漢人與原住民間交易,以及繳交佃租的館舍
第三種說法認為:龜山旁林宅聚落(看前圖,今為台大第二學生活動中心,尊賢會館、雅頌坊一帶),是早期移民墾首收佃租的公廳,便將該屋周圍地區叫「公館」。
第四種:同治年間,彰化戴潮春起兵反清,竹塹(新竹市)林占梅起而組織團練鄉勇,帶兵循水路北上,避免淡北遭受波及,駐紮於現在公館圓環附近設置公廳,於此處厲兵秣馬,該公廳附近就是「公館」地名的由來。至於公廳確實位置,如今已不可考。
圍景點眾多,包含自來水園區、寶藏巖國際藝術村、自來水博物館、水源劇場、公館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