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百年鐵道踏查訪問」過程的樂趣
分享「百年鐵道踏查訪問」過程的樂趣
作者 高淑華
走出「大坪林站」的迷失:萬新鐵路新店段留下的資料與照片不多,當在與耆老訪談中,把「公學校前」站說為「大坪林」站,認為或許耆老們年紀大了吧,紀錄上不是說光復後撤掉公學校站嗎?一直到訪問住在二十張的廖明德先生,細問之下了才解到台鐵接收後撤掉的是「大坪林」站,而不是「公學校前」站,只是站名改稱「大坪林」,真相大白,此一樂也!
終於找二十張站的位置:1938年設立、1949年即撤站的「二十張」站位置到底在哪呢?沒有人知道,也是訪問廖明德先生,憑著他的熱心與記憶描述,畫出小時後玩過的轉轍器位置與待運貨物堆積場的位置,推估出「二十張」站的可能位置,亦為一樂也!
曾行駛在萬新鐵路上的火車:數年前訪問過的耆老說除了冒煙的火車外還有一種日文叫「gasolincart 」的柴油車,開到郡役所前。但是參考網路文章和老照片,只有CK101的火車, 但CK101是台鐵接收後才開始行駛,那日治時期呢「gasolincart 」呢?好奇心的驅使下,在日日新報和總督府檔案中遍尋有關的報導研讀,發現日治行駛的火車真的不只一種,經耆老證實的有汽動車、柴油車、機關車,也是一樂!
又從報導中了解到「台北鐵道」對碧潭的貢獻。為了業績,為拉攏乘客、增加運貨量,使出渾身解數,諸如旅社、餐飲、遊船等的招商,美化環境、寫真比賽、在灣潭直潭間辦尋寶活動、划船、泳賽…等休閒活動,促成碧潭進入八景十二勝之列。為了讓貨更暢其流,利用拆除南門屈尺間輕便路的鐵軌,為青潭鋪設了一條運煤的輕便路,新店内山的煤礦、伐木得以運送,安坑煤礦業者提議架設輕軌吊橋運煤,右岸居民擔心煤㞕的汙染反對,但幾經折衝退讓,才有1937年完工可通人車的碧潭吊橋!此最大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