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册 中国成语故事
第六册 中国成语故事
(Shuangshuang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6: Idiom Stories)
年级: 5/6年级上学期(也适合基础好的低年级学生或认字少的高年级学生)
双双中文课本前五册学基础字词;第六册开始每一册系统学习一个文化主题。《中国成语故事》一册选介16条成语故事、历史与地理背景、及其哲理含义。学生不仅学会使用这种精炼优美的常用语,并学习成语故事最集中的先秦史及三国史,同时与欧洲、美国历史相比较。写作方面学习看图作文,是AP中文的必考内容。本册适用于五六年级学生,也适合基础好的低年级学生或认字少的高年级学生;词汇量1000左右。上课形式活泼,以动画、游戏、对话表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学习潜力。
一、语言部分
1.词汇量达到1110。
2.学习看图说话,能完整流畅地讲故事。
3.学习缩写故事、看图写故事。
二、文化部分
1.通过成语故事,了解古人的生活(种地、战争……)。
2.学习成语故事最集中的先秦史,与欧洲、美国历史相比较。
3.通过寓言故事,体会勤劳、诚实、团结等中国传统人生哲学。
(点击右键展开)
第一课 守株待兔 拔苗助长
1.成语的三大特点。
2.讲故事的六要素;寓言的七要素。
3.学课文,按七要素复述故事。
4.文化部分:简介中国历史朝代,与美国、欧洲历史比较;本课成语发生在春秋时期的宋国,在黄河中下游平原,人们以种地为生。
第二课 画蛇添足 掩耳盗铃
1.复习第一课,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学习第一课里的多音字、象形字和偏旁。
4.学第二课课文,复述/表演故事。
5.文化部分:从春秋的种地,到晚期的动荡;晋国分裂,各国争强的战国开始;楚国、长江和南方文化(比较北方的礼文化)、屈原、端午节。
第三课 狐假虎威 自相矛盾
1.复习前两课的成语故事及其时间、地点。
2.学习第二课里的多音字和偏旁。
3.学第三课课文,复述/表演故事。
4.文化部分:战国打仗,故卖矛、盾;楚国浪漫,故有自夸。
第四课 滥竽充数 熟能生巧
1.介绍中秋节的三个神话传说: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吴刚砍桂。
李白诗《静夜思》。
2.复习前三课成语故事及其时间、地点。
3.学习第三课里的偏旁。
4.学第四课课文,复述/表演故事。
5.文化部分:齐国重礼仪,擅音乐;宋朝与宋国的关系。
第五课:鹬蚌相争 疑人偷斧
1.按年代、地区(东周列国)复习学过的历史成语故事。
2.学习第四课里的多音字。
3.学第五课课文,复述/表演故事。
4.练习看图讲故事。
5.文化部分:战国时期的燕、赵、秦;战国七雄与秦始皇统一中国。
第六课:胸有成竹 竹文化
1.复习战国与秦朝历史;学荆轲刺秦的故事。
2.学第六课课文,复述故事。
3.文化部分:学习竹文化和梅兰竹菊四君子。
第七课:望梅止渴 汉语中的成语
1.复习并学习第六课课后内容:郑板桥,《竹石》诗,书法,中文字体(甲骨文、金文、篆、隶、楷、行、草),古人的姓、氏、名、字、号。
2.学第七课课文,复述故事。
3.文化部分:了解三国历史、中国历史基本规律、四大名著。
第八课:塞翁失马
1.复习前两课。
2.学习第七课里的多音字和偏旁;复习连词句型。
3.学第八课课文,复述故事。
4.文化部分:了解老子、道教、阴阳鱼图。
第九课:伯乐相马
1.复习第八课故事,学习课后内容:怎样看图写作文。
2.学习第八课里的多音字和偏旁;复习连词句型。
3.学第九课课文,复述故事。
4.文化部分:从曹操入手,了解京剧、脸谱和脸谱颜色的象征意义。
第十课:愚公移山 从古到今的中国愚公们
1.复习第九课故事;讲评看图作文作业。
2.学习第九课里的多音字和偏旁;复习连词句型。
3.学第十课课文,复述故事。
4.文化部分:愚公的可能原型是大禹——大禹治水,开凿禹门(龙门),建立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简介远古时期(尧、舜、禹)到夏朝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