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忙碌新事業的同時,今早我收到一封來自台灣投行的推薦股票信函,
上面列著一整排共15檔股票,是該投行預期受惠新台幣升值,最有希望填權息的高殖利率投資標的,並且附上了標的推薦的原因,相信在台灣生活已久的股民們,或多或少都收到過類似的推薦信件,投行的目的不外乎是希望我們這些投資人可以進場去買股票,但這些股票真有它們所說的這麼美好嗎?
說實話,看到這超過8%以上的殖利率,真的很讓人很心動阿!但是天底下真有這麼好的事情嗎?這麼簡單就能賺到8%以上的報酬率?一切的前提是這些股票要能填權息才有意義,若沒有填權息,加計稅賦,投資人還要倒賠呢!
我簡單的搜尋了幾檔它們所介紹的股票的近期股價走勢與基本資料的介紹,我發現裡面很多個股在今年都拉出一波不小的漲幅,表現很多都優於大盤,但這代表投行的推薦個股都很棒嗎?我覺得問題要從時間的角度看起,如果今天投行是在股票還沒開始漲的時候,或是有好的"漲相"的時候推薦我,或許我會比較有興趣研究看看要不要買。
但是當投行發這封推薦信的時間是在股票已發動漲勢之後,甚至創高後開始出現拉回的狀況以後才推薦,就讓我覺得有點想要騙散戶進場去接盤,好讓這些投行大戶能倒貨在我們手上,這些事情在國外可是屢見不鮮。
我想常使用殖利率當作個股買賣指標的朋友們,應該常常會遇到殖利率高,但本益比不高的個股,這樣的個股在指標的解釋上是充滿進場買進的誘因的,但是在買進之後,我們往往會看到這檔股票居然跌跌不休!原因就在於時間差,因為殖利率表現的是"去年"的業績所配發的股利對應股價的表現,但是股價反應的不只過去,還包括"未來"可能的獲利,所以很多公司往往有一整年好的表現,投行與投資人會預期它明年的表現會更好!
但往往凡事並不是那麼盡如人意,一家公司能在一個高成長的年度後,在下一個年度也繳出高成長的成績單是相當不容易的,當股價越往下跌,會把該公司的本益比變得更低,而殖利率升的更高,這就造就我們投資人常看到的低本益比與高殖利率的假象。
若是投資人沒有研究清楚,僅僅是因為看到高殖利率,本益比不高就進場投資,那套牢的機會是很大的,我完全沒有仔細研究上表投行所推薦的股票過,連它們是做什麼的都不清楚,但我可以假設一個賭局,這個名單內的股票,每一檔我都用同樣的金額下去買,持有並參與除權息,一年後同一時間(4/10)我們再來檢視看看,而我預測這筆投資是會賠錢的!到時候我會再開一個單章來看看我現在的預測到底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