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O5O 年未來博物館 |
✹✸✶ 2O5O 年未來博物館 |
在感官能被追蹤 複製
進而被創造 虛構 的世界裡
我們眼前的世界究竟是什麼?
沉浸,是人們的極致體驗,全沉浸式觀展體驗既是資訊內容上的沉浸,亦是多感官上的沉浸。
[ 制 度 ]
初始進入博物館,觀者必須授予「感知記憶」權限給予探針,博物館得以藉由演算法推算出觀者有興趣的展覽內容;在博物館個人推薦系統逐漸成熟後,會更一進步進行「資訊的創造」,在觀者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創造出其可能感興趣、能激起其愉悅、興奮,能激化觀者情緒的體驗,以期達到更大的刺激。
[ 科 技 物 / 探 針 ]
探針藉由取得觀者即時的感官記憶,判斷用戶情緒,讓博物館可以提供更符合用戶喜好的展覽內容(input);這個裝置同時亦可被運用在抽取其他生物的感官記憶(output) ,讓人們可以以第一人稱的方式,體驗其他生物的感官,研究顯示,多感官的體驗有助於人們更快速的學習與記憶,在提升博物館體驗的臨場感之餘亦極富教育意義。
→ information 3D hologram
觀展完畢以後,探針尾端會以光點投射出觀者閱覽過的資訊,讓觀者瞭解其閱覽資訊的維度與面向,在幾秒後,光點會逐漸消散,剩下「真實的資訊」所構成的光點,讓觀者意識到資訊片面、極端甚至假造的嚴重性。
[ 議 題 ]
博物館作為資訊的載體,人們看待世界的方式,但是很諷刺的是其呈現的資訊卻為了要符合個人偏好,而使個人獲取的資訊變的極端而片面;甚至博物館因為更瞭解個人,可以假造資訊,轉而控制人們的思想,造成社會兩極化且無法看見真相。可以說人們賦予科技權利的同時,即是喪失資訊的自主權了。
科技時代下的個資透明,冗長且使人失去警覺的「授權標語」,是否間接造成人們的思想更容易被控制?從資訊的假造演變成價值觀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