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

112.09.23 活動開幕記者會

社團法人雲林縣聽語障福利協進會,在今天(9月23日)上午,於雲林縣斗六行啓記念館園區隆重舉辦了「『以我的名字呼喚我』我的手語名─雲林地方聾人文化特展」的盛大開幕記者會,同時呼應9月23日國際手語日,正式揭開為期一個多月的手語名特展。 

公視手語新聞

探訪40位聾人手語名 

聾人文化特展雲林登場

手語名字是聾人稱呼彼此的方式。而聽人想要加入聾人社群,也會先取一個手語名字。

小小的名字有什麼學問,雲林縣的聽障團體花了兩年時間,訪問40位聾人,記錄了88個手語名字,並策畫了特展。邀請大家一起來透過手語名字認識聾人文化。

公視手語新聞 x 專題報導

112/10/02 開始一連五天,雲林縣聽語障福利協進會和公視手語新聞合作,每天介紹一位聾人的手語名字。

 有人的手語名,自始自終只有一個,有些人則有好幾個,可能是以前發生過一些事情,成為令人印象深刻的個人特徵而得名。 

TaiwanPlus News

Exhibition Highlights Sign-Language Names 

An exhibition in Yunlin County is showing how sign-language names are crucial for individual identity in Deaf communities. 

多多益善Right Plus

雲林地方聾人文化特展:

「以我的手語名呼喚我」,自己的歷史自己寫

從社會孤立到奪回發聲權,聾人文化特展怎麼做到的?

這次計畫進行至今,已訪了 40 位聾人。工作團隊是怎麼辦到的? 他們又是如何在過程中,高度落實以聾為本,尊重聾人主體的聲音,讓受訪者願意信任團隊,分享自己的故事呢? 

國立政治大學 

傳播學院新聞與媒體實驗室 

「你的手語名是什麼?」 

聾人文化展傳承手語名價值

從聽人的視角看待取名,以貌取人是不禮貌的。但在聾人的視角中,手語名是以個人的特徵為命名基礎,顯現出手語名的特殊性。

《以我的名字呼喚我》是雲林手語名文化研究的成果,雲林縣聽語障福利協進會期望透過此展,讓大眾了解,手語名的文化已經開始面臨一些傳承的危機。

聾視聞

第325集【雲林-聾人文化特展】

一提到聾人,就會聯想到手語。而聾人文化其中最明顯、最獨特的就是「手語名字」。 快快來跟著慧慧一起去看看雲林縣聽語障福利協進會主辦的我的手語名-聾人文化特展「以我的名字呼喚我」 了解我們聾人獨有的手語名字~ 

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 

人權星期三

手語名與聾文化-聾人之參與與賦權

10月的人權星期三,在「我的手語名──雲林地方聾人文化特展」框架下,人約盟邀請計畫負責人詹富娟主任與黃麗馨督導、陳志榮老師等兩名聾人,一起來談手語名和聾文化。

討論內容除了增進我們對聾文化及使用語言的認識外,講者們也著重分享他們在參與此展覽研究、籌畫與執行過程對「聾人賦權」的看法,讓大家了解聾、聽合作的工作樣貌,也充分展現聾人自我決策和參與的面向。本篇活動側記將帶您回顧當天精彩的座談內容,透過聾人與聽人的分享交流,加深對彼此的認識。 

國立中正大學 中正E報

無聲相談 看見聾人文化

「手語」最初是一個聾人與社會建立聯繫的工具,時至今日被正視為一種國家語言,背後蘊含深遠的文化意義。手勢的組成、位置與移動,交織傳達無限意義,發展出聾人社群獨特的藝術、文學、歷史和價值觀。從靜默無聲中,帶你走進手語的世界。 

公益愛無限 / 以手語名拉近距離 建立聾人共融環境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其實聾人也有自己的專屬手語名。

雲林縣聽語障福利協進會爭取公益彩券盈餘經費,推動聾人手語名計畫,希望透過手語名,拉近聾人彼此之間的距離,也讓仰賴口語聽覺溝通的人,更了解聾人文化,建立共融環境,提升聾人在社會的平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