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拜訪的聾人黃義忠已年屆八十二歲,是本次計畫中最高齡的聾老。他的視力因為老化及糖尿病影響而受損,看不清太小的字;他的頭髮稀薄、眉眼下垂,令人聯想到古人的這句形容:「視茫茫、髮蒼蒼、齒牙動搖」──但就是這樣的時代歷史滄桑感令人備加期待──有什麼故事會從他的手中流瀉出來。
眼前的他穿著一襲乾淨襯衫,緩慢而有耐心地回答著我們的問題,娓娓道出他八十二年來的生命歷程。
黃義忠出生於民國三十年,日治末期的台灣雲林,那是一個孩子夭折率還很高的年代,家中原有六個男孩與六個女孩,其中三個兄弟早夭病死了,黃義忠在一場高燒後倖存下來,成為聽損。家中除了他以外,另有五位姊妹也是聾人。
獲得上學的機會,與第一個手語名“翻唇男”
聾人大姊與二姊沒有機會念書,黃義忠是全家第一個有上聾學校的孩子。上學的契機,開啟於一場與聾人老鞋匠的相遇,家人們發現老鞋匠能打手語後,才知道原來還有聾學校這條路可以走。在那個資訊還不像現在一般流通的年代,這需要一些機運。
黃義忠的父親拿著那張寫有地址的紙條,帶著他搭上火車一路往南,循線來到了臺灣省立臺南盲啞學校。那一年黃義忠十一歲。
一入學,學校老師就為他取了第一個手語名字:「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伸直,掌心朝內,食指與中指,從嘴巴左側往右移動。」這是老師觀察到他雙唇外翻的特徵後,替他取的名字。八十二歲的黃義忠一邊回憶往事,一邊嘟起嘴巴,用兩手食指拉著上下嘴唇,活靈活現地示意給我們看。
雖然他的嘴唇現在已因年歲而變得乾扁、內縮,不再澎潤如昔,但從年少的手語名字中,我們依稀可以想見他年輕時應有一雙豐厚外翻的唇。
手語是視覺性的語言,手語名字則像一張有觀點的特寫照片,如實地捕捉了某個當下,一個人的特徵外貌。
當時學校的教學還偏向手勢中文(Signed Chinese),老師會一邊寫板書,一邊跟著文字打出手勢,例如把「大、家、好」,將原有的手語單字逐個逐個打出來,套在中文文法上。
此外,黃義忠還見證過民國四十四年臺灣省豐原盲啞學校的創建。當時五年級的他,因老家在雲林,便被學校安插到台中豐原就近念書。創校維艱,原本就為數不多的學生們,在這裡除了念書,還得協助整地、挖土。黃義忠回憶說,當時校園還有一塚一塚的墳墓,他們在收拾環境時,都曾看過土堆中細小、碎裂的死人骨頭呢!這件事也成為他直到現在都難忘的特殊記憶。
回顧一生重要時刻,都有第二個手語名的陪伴
黃義忠手語名示意圖
(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伸直,掌心朝內,食指與中指,從嘴巴左側往右移動。 )
#外型特徵
十一歲時豐潤外翻的唇,過幾年後似乎也隨著長出的鬍子、抽高的身體而漸漸合起來了。青春期原本就是身體重塑,連帶改造自我的好時機,外貌改變了的黃義忠順勢被同學取了第二個手語名字“合唇男”:「右手食指、中指伸直併攏,其餘三指彎曲至掌心,掌心朝下置於人中處,往右側劃過後收起;接著拇指伸直,其餘四指彎曲至掌心」。
第二個手語名,隨後成為陪伴他最久的名字,跟著他走過國中畢業、高中北上又休學、隨後返回家鄉工作、面臨家道中落有一餐沒一餐的落寞時光,乃至後來結婚、生子、創建屬於自己的家庭等等,諸多生命中的重要時刻,都有這個手語名的陪伴。
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事件,要屬那段二十幾歲時的艱苦歲月了。黃義忠父親的碾米廠因故破產後,他們全家陷入特別貧困的一段時光,經常因沒錢而挨餓。幸好那時候有一位住在附近的善良女性,經常會偷偷塞錢給他買食物,讓他得以撐過飢餓,並溫暖了他的心。而這位貴人,後來成為黃義忠的太太,兩人育有二女二男。
老大“大女兒”、老二“八字眉”、老三“嬰兒肥”、老四“大耳朵”。黃義忠依序打出四個兒女的手語名字。每一個都是作為父親的他,親自取名的,他回憶道,當小孩出生後約莫七、八個月左右,會開始長出小小的乳牙,並試著「牙牙學語」模仿父母親的手語,五官特徵也變得更固定了,這時他就會觀察每個孩子的特徵,像為他們拍下特寫照片一樣,取下他們人生中的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的手語名字。
回憶之鏡頭聚焦於孩子八字的眉毛、肉肉的臉頰與大大的耳朵上,而這也是來自一位聾人父親的深情凝視。黃義忠說,「我生了四個孩子,我很愛他們。」
是“懶男”還是刻苦耐勞的人?
雖然自己只有讀到高一休學,但他很重視孩子的教育,經常會告訴孩子們「要刻苦耐勞、認真學習,以後才會有光明的未來,我也會很開心。」「最重要的是念完之後,還要認真去做事,最好做公職比較安心。」因為經歷過為錢煩憂,挨餓辛苦的過程,所以希望孩子們有機會過上更安穩幸福的人生。
而現在四個孩子都長大了,爭氣地有很好的成就,也不枉父親「要認真」的家訓勉勵。
不過告誡孩子「要認真」的黃義忠,其實又被稱為“懶男”!問起他這個手語名字的由來,是否與個性懶惰有關?才發現原來是個天大的誤會!
“懶”的手語打法是「右手大拇指、食指、中指伸直,從鼻子前往右畫過。因為與他的第一個手語名”翻唇男”打法非常相似,僅在手指擺放的位置上有些微的高低不同,所以乍看之下很容易認錯,導致有許多朋友都以為黃義忠的手語名為“懶男”或“賴男”!並藉此嘲笑他是性情「懶惰」的人。
這時黃義忠將食指放在嘴前,比出「噓!」的手勢,幽默地表示「不要再說了啦!」後來他也告訴我們,「不管人家怎麼曲解我的手語名,這“合唇男”就是我的名字,事情都過去了,沒事。」他將兩手手掌朝下,從胸前往兩側平平畫畫開,這個動作象徵著把糾紛撫平,也似在棒球比賽中,安全上壘的「safe」。
“懶男”這個手語名,初時雖然有些貶意,但對黃義忠來說是一個現在已經完全能夠接受,也將之當成自己一部分的名字了。
隨和熱心為社群服務,三度當選理事長
他在加入台灣省聾啞福利協進會雲林分會(現名為社團法人雲林縣聽語障福利協進會)後,負責到處拜訪聾人,看看大家有沒有需要幫忙的地方,做事能力備受肯定,更三度被提名並當選為第三任第七屆理事長。
一開始當上理事長時,也不知道該做什麼好,就先整理會務,一邊繼續與前任理事長學習,並延續原本的行動,持續幫助有困難、有需要的聾人。如果遇到會務相關的問題,不懂得就去詢問當時作為台灣省聾啞福利協進會總會的理事長黃帳先生。
「要認真學習、要不起紛爭。」這是黃義忠對孩子的教育,也是他對自己的要求。好相處又有原則的個性,亦讓他獲得許多聾人的信任。
「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黃義忠回憶起過往,偶爾會忘記年份,偶爾會遺漏一些細節,不過從三個手語名字的演替裡,我們可以拼湊出一部分的聾人風景,包括聾人教育的演變、豐原學校的創建、聽語障協會的歷史沿革,以及手語名字如何與人生交織結合,成為一本獨特的記憶相簿。
此篇文章為2024年新增,全文公開刊登,非2023年出版《「以我的名字呼喚我」十二位聾人的人物故事》人物誌內容,歡迎點選購買。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本文內容的所有權歸社團法人雲林縣聽語障福利協進會所有,請勿任意使用或轉載,歡迎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