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六十歲的邱紹武,穿著輕便休閒服,頭戴鴨舌帽,笑起來時酒窩深深,給人一種開朗親切的感覺。他來自一個十口人的大家庭,父母育有五男三女,共八個孩子。邱紹武在三歲時因一場高燒意外,成為家中唯一的聾人,但童年時光,他因兄弟姊妹的陪伴而顯得熱鬧溫馨。
在聽人大家庭中成長,手語與筆談的橋樑
邱紹武的父母和八位兄弟姊妹雖然只懂基本的手語,但因為一起生活多年,彼此熟悉個性與需求,只需簡單手語即可溝通日常。他們會一起下田務農、一起遊玩,若遇到更複雜的事情時,則採用筆談的方式。
他的兩個聽人女兒,在雙語環境中成長,自四、五歲起便開始學習手語,因此手語都很不錯,具有一定的溝通水準。尤其是小女兒,因在父母協議離婚後與父親同住,手語能力更上一層樓,甚至會在家中有朋友來訪時,擔任父親和訪客之間的手語翻譯員。
目前,大女兒在台北當護理師,求學過程非常努力,得了很多獎學金,作為父親的邱紹武也總是很支持她參加相關的培訓課程;二女兒則從小顯露出對餐飲業的興趣,考取了相關證照,又努力在飯店的餐廳打拼,做到管理的職位,但邱紹武心疼她身體操勞,勸她去準備公職人員考試,只是二女兒仍想在同樣的領域深耕發展,邱紹武便也決定支持她的選擇。
談起女兒們,邱紹武的笑容更深了,露出上排牙齒中,那顆左側突出的虎牙。這顆虎牙成為他手語名字的由來,並象徵著他的生命故事。
“虎牙”少年的校園生活
邱紹武手語名示意圖
(右手食指彎曲成“數字10”,掌心朝左前方,虎口貼於嘴側,觸碰兩次。 )
#外型特徵
為了讓邱紹武接受更好的教育,父母親透過親戚打聽到臺灣省立臺南啟聰學校的資訊後,便帶著邱紹武遠赴台南就讀。當時,有一位楊老師正在煩惱要以「邱、紹、武」中的哪一個字稱呼他,看到他笑容中突出的虎牙,於是便以此為他命名:「右手食指彎曲成“數字10”,掌心朝左前方,虎口貼於嘴部右側,觸碰兩次。」這個手勢詞直接象形他那顆突出如小鉤子的犬齒。
“虎牙”少年的求學之路就此開啟,他在這裡遇到許多好朋友,直到畢業若干年之後,他們仍持續保持聯繫舉辦同學會。他記憶中,也有幾位同學有著跟他很相似的手語名字。在臺南啟聰學校裡,邱紹武首次感受到融入社群的歸屬感。他不再是聽人大家庭中「唯一」的聾人兄弟,而是作為擁有著共同語言、甚至類似名字的一員。
可惜由於當時啟聰學校的師資有限,除了一位體育老師是聾人之外,其他科目的老師都是聽人,所以老師的手語也不算太精通,教學方式以板書結合簡單手語為主,學習過程充滿挑戰。邱紹武回憶,當時有許多困難的文字他都看不懂,老師的解釋也沒有幫助,他只能靠多閱讀和猜測來補足課堂內容的不足。
國中畢業後,由於未能考上高中,他選擇直接進入職場。他說:「反而是出社會後,透過與許多聾朋友交流和自學,才真正理解許多文字的意思。」
“虎牙”這個手勢詞,乍看時也很接近“鬼”這個字,因此我們詢問他,是否曾因此被取笑曲解?邱紹武說,大家都很好,不但沒有嘲笑他,還會有人說,「牙齒突出來代表錢很多喔,會有錢喔。」在面相學上,門牙突出的「兔仔牙」被認為是財富和事業方面有成就的象徵。
為你命名,我眼中的同事們
邱紹武的工作運還算順遂,他已在目前的公司服務滿二十三年,並為多位同事基於他們的外貌特徵,取相應的手勢代號。例如“胖胖”、“瘦瘦”、“暴牙”,還有三位外籍同事,他則會以「國籍+外貌特徵」稱之,例如“越南”、 “印度胖”、 “印度瘦”。
長久工作以來,他和同事們之前已培養出工作默契,同事們知道自己被稱呼為“暴牙”或“胖”也不會生氣,反而覺得有趣。而且他們也都知道邱紹武的手語名是“虎牙”,若遠遠的要叫他,也會以手語名稱呼他。
但是工作之餘,邱紹武坦言「聾人與聽人的思考方式還是很不一樣,很難有深刻交流,沒有那個(朋友的)感覺。」當同事邀請他聚餐、烤肉時,他會禮貌性的出席一兩個小時,然後回家休息。
沒齒難忘,虎牙與生命的深刻連結
雖然邱紹武出生於聽人大家庭,工作環境也多與聽人為伍,但對邱紹武而言,還是與聾人老友相處、用手語自在溝通的時光,才是最有歸屬感的所在。也是他最能展現“虎牙”本色的時刻。
數一數,“虎牙”這個手語名字已陪伴他四十五年,從十五歲的少年到六十歲的中年,這顆虎牙不僅見證了他的成長,也伴隨他經歷微笑與沉默、刻骨銘心的時刻——真正的「沒齒難忘」。
此篇文章為2024年新增,全文公開刊登,非2023年出版《「以我的名字呼喚我」十二位聾人的人物故事》人物誌內容,歡迎點選購買。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本文內容的所有權歸社團法人雲林縣聽語障福利協進會所有,請勿任意使用或轉載,歡迎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