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光──明暗之間,趙俊光的白天與黑夜 

趙俊光,原籍賽夏族,現年五十多歲,出生於南投。父母皆是聽人。他是七個兄弟姊妹中的老么,除了最年長的大姊和自己是聾人之外,其餘的兄弟姊妹皆為聽人。他的面容方正,身材清瘦但結實,戴著一副斯文的黑框眼鏡。


早年遷居阿里山的成長經驗,讓他與石棹當地的鄒族達邦部落有了深刻的交流。雖然原籍為賽夏人,鄒族達邦部落似乎儼然成了他第二個原住民身分歸屬的地方。趙俊光的太太也是聾人,兩人育有兩位聽人女兒。

趙俊光手語名示意圖

(兩手掌心朝外,拇指和食指指尖接觸成圈,圈的圓弧分別置於左右臉頰邊,隔著微微距離,接著兩手往前畫圈。)

#生理特徵  #中文名借字

「小一至高一,有十年時間在臺灣省立臺中啟聰學校接受教育,高一時肄業。目前居住於雲林斗六,任職於輪胎製造公司……」或許是因為他的表情放鬆、手語速度不急不徐的緣故吧,在訪談時他總是給我一種悠哉悠哉的感覺。

  

他提起小一時父母領他到臺灣省立臺中啟聰學校就讀,第一天身處全然陌生的環境中,他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而且還要住校,既緊張又害怕就開始哭。「慌張、孤單」,這是他對聾校生活入學時期的第一印象。

剛入學那時,老師替他取的手語名字是,擷取自他本名的第三個字。然後才有了的手語名。

  

趙俊光在南投生活了一段時間後,舉家遷往嘉義中埔,而後又隨家人搬到了嘉義阿里山一帶。與原住民友伴共同成長的童年,是他生命中的微光時刻,他說起這段過往時,一改害羞低調的表情,感覺眼神都亮了起來。

  

直到現在他仍偶爾會回到阿里山達邦部落,參加每兩年一次舉辦的慶典。整整一天半的慶典,從白天、晚上再到隔天、大家一起唱歌、跳舞、喝小米酒,吃小米做的麻糬。小米酒雖然容易醉人,能使趙俊光忘記輪班工作的壓力;但身旁有一群朋友才更令人醺醺然,更能將平日生活中的一切勉強與掙扎拋諸腦後。

 

溫暖的友誼與陪伴,是一道不論在白天或夜晚,都能打入心中撐持著人們勇敢前進,永遠不會熄滅的光芒。

::來看訪談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