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德岱,澎湖人,或許是因為在海邊出生的關係,所以他的手語風格似乎流露出幾分豪爽的氣質,又如他的姓名最後一字「岱」,手語打法為「雙手大拇指交替,接著右手在下做出像是山峰連綿起伏的曲線」,這是由“代替”加上“山”,兩個意思組合而成的手勢詞。
我們跟著他的右手起伏,如山巒也如海浪,令人產生許多與大自然有關的聯想。
事實上,洪德岱不得不在小學時期就離開海邊的家,隻身前往台中的臺灣省豐原盲啞學校就讀。他是五個兄弟姊妹中唯一的聾人,年幼的他,在老師的帶領下,從此踏上了異鄉的土地,在陌生的山腳下展開了與他的兄弟姐妹們截然不同的學習歷程。
最初,也是最喜歡的名字——“脖痣男”
越過台灣海峽,落腳至臺灣省豐原盲啞學校的日子裡,洪德岱很快了解到,同學們皆會以手語名稱呼彼此,這是聾人們之間互動的方式,洪德岱也在入學後從一位男老師那裡,獲得了他人生中第一個手語名--“脖痣男”,「右手比出大拇指和食指,食指指著自己脖子右側上的痣,再快速收回。」這個彷彿扣板機的動作,凸顯出他脖子上的痣。雖然洪德岱早已不記得這位為他命名的男老師叫什麼名字了,但他認為這是他最喜歡的手語名字,因為它單純地標示著自己與生俱來的身體特徵,而不帶任何外界的偏見。
洪德岱在這個山腳下的學校上課和住校生活,開朗愛笑的他,很快地就跟同學們打成一片。他回想起小學這一段生活,是常跟朋友們一起打彈珠、打撲克牌的快樂時光。只有每到寒暑假時,就會跟著姊姊回到海島澎湖,他在豐原時跟老師同學們打手語;回到家時,則改為與家人筆談,這樣在聾人社群和聽人社群之間必須切換語言的「雙語」經驗,是他成長中的一部分。
從校園到工地,油漆師傅的人生
洪德岱手語名示意圖
(右手比出大拇指和食指,食指指著自己脖子右側上的痣,再快速收回。 )
#外型特徵
洪德岱早早就出了社會,他成為了一名專業的油漆師傅,在超過35年的職業生涯中,他大多負責建築物外牆粉刷的工作,得先清潔牆面、批土、然後開始粉刷,上、下、左、右、轉角,直到整個牆面煥然一新。
洪德岱今年65歲,而他擔任油漆師傅的年歲已超過人生一半。也因為這份職業,他出社會後的手語名便被命名為“油漆”,「右手五指伸直併攏,模仿油漆刷,先在左手五指張開的掌心上沾一下,繼而像是柔軟的刷毛上下擺動。」這個動作彷彿重現了他重複了千萬次的勞動姿態,只是手上真的握有油漆刷,沾滿不同顏色的塗料,刷過數不清的樓房。
洪德岱也經常和同事們一起搭檔工作,一個同事胖胖的,一個同事又高又瘦,總是可以粉刷到比較高的地方。他會用手勢比劃“胖”或“高瘦”來代稱他們,同事們不介意,也都看得懂他在指涉誰。然而,洪德岱認為他並不是在為同事們取手語名,只不過是比出他們身材而已。
聾人社群中的霸氣名號——“老大”和“黑道”
如果“脖痣男”是標誌身體特徵的手語名,“油漆”是象徵職業的手語名。那麼洪德岱為何被聾人社群稱呼為“老大”,甚至擁有一個驚人的綽號“黑道”呢?這就是另一番故事了!
洪岱德笑言,自己根本不是什麼老大,也沒有一群小弟,推測朋友們只因為自己打手語時的手勢大,霸氣外漏豪爽的樣子,所以才逐漸得到“老大”這個綽號,手語打法為「右手五指伸直,掌心朝內,於額頭右方往左移動,並收起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然後兩手大拇指和食指伸直,其餘手指收攏至掌心,掌心朝下,接著從胸前向外打開。」確實,影像中的洪德岱,手語有勁,頗為威武。
後來“老大”的名聲傳著傳著,還有人進一步為洪德岱取了相似的稱號“黑道”,打法為:「右手伸出大拇指,其餘手指收攏至掌心,似尖銳刀刃,由右至左往腹部左下方移動。」這個手語詞模仿日本黑幫切腹犧牲的壯烈畫面,由洪德岱本人打出來,充滿戲劇性和畫面感。
詢問洪德岱,被以這樣的手語名稱呼,是否認為有調侃的意味呢?他豪爽表示自己不在意,反正別人如果嘲笑他,他也會嘲笑回去。如此直率、正面對決的個性,讓人不意外這位霸氣老大的名號從何而來了。
專屬於太太的稱呼,那位“有名的脖痣男”
現在的洪德岱與太太一起在台中生活,太太的手語名為“周”,打法為「用右手食指,從左肩開始繞過頭到右肩,比出“周”這個中文字的外框,這是太太的姓氏。當說起太太時,原本霸氣的老大,也難得的顯現出一絲鐵漢柔情。而特別的是,太太「周」原本不太會打手語,她是在兩人相處之間逐漸學習進步的,直到今天,她的手語甚至打的比洪德岱更好了呢!
而太太不叫他老大,而是親暱地稱呼他為“脖痣男老大”,「右手五指張開,掌心向下,食指輕觸脖子右側後,手掌向外移動,接著拇指朝上往下移動,同時將其餘手指彎曲至掌心。」太太稱呼他的方式,彷彿把那個年幼離家的少年“脖痔男”,和成年後有著豪邁手語風格的“老大”串聯在一起,兼具溫情和幽默感!
洪德岱擁有的五個手語名,不僅呈現了他不同時期的面向,更可貴的是凸顯出他與其他人之間互動和產生連結的方式。透過為他取名的人視角,我們得以看見他在校園、工作場合、朋友與家庭間,不同角色的切換與面貌。
如今,洪德岱每到過年時節仍會回到海邊的老家,就像小時候一樣,移動於海邊和山腳下,但他已不是那個離家時緊張的孩子,而是泰然自若擁有自己一片天空的老大了。
此篇文章為2024年新增,全文公開刊登,非2023年出版《「以我的名字呼喚我」十二位聾人的人物故事》人物誌內容,歡迎點選購買。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本文內容的所有權歸社團法人雲林縣聽語障福利協進會所有,請勿任意使用或轉載,歡迎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