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必珍──在藤藝傳達心中的美,選擇一個純粹的名字

汪必珍留著一頭及肩中長髮,深邃五官搭配黑框眼鏡,她仔細觀看訪問者用手語提問,思索片刻然後給出回答,給人一種既理性又溫柔的第一印象。

汪必珍手語名示意圖

右手拇指、食指與小指伸直,掌心朝左,並將食指置於眉心之前,拇指置於鼻子下方,大拇指與食指因此形成一個三角形,兩指由內向外拉出至指腹貼合。重複以上動作兩次。)

 #生理特徵

訪談時,汪必珍周圍堆放著各式木材與工具,背後還有一件精緻的木雕作品,這裡是她與丈夫兩人共同經營的木工廠。

 

先生在木雕藝術上的成績斐然,耳濡目染下,天生有著藝術細胞的汪必珍自然也不會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家庭主婦。她曾在陶藝領域嶄露頭角,更是一位卓越的藤藝國手,並曾代表台灣赴法國參加國際職能展能競賽,在重重挑戰之中一舉拿下銅牌。

 

汪必珍與丈夫都是聾人,他們在台北聾校相遇並相知,歷經了十年的交往與等待才終於能走在一起,婚後又攜手走過多年至今。目前兩人育有兩個兒子,一聽一聾,各自朝向適性的發展。

 

對於目前的生活,汪必珍感到平靜而滿足。如此的生活,真要說有什麼美中不足的話,那大概就是高中畢業的她還沒實現去唸大學的心願。

 

汪必珍的父母與哥哥姊姊都是聽人,父親是公務員、母親先是擔任護理師,後來轉任教師,在這個小康之家中,汪必珍是最小的孩子,也是唯一的聾人。她自小便踏上了與哥哥姐姐不同的學習歷程,也早慧地展露其藝術天賦。

 

小學三年級時,汪必珍的父母面臨工作轉換的際遇,一家五口從新竹遷移至台北,汪必珍也從新竹的聽人學校,轉學進入臺北市立啟聰學校就讀,開始在聾人的教育體系中學習與成長,並在這裡建立起自己與聾人社群的關係。

 

擁有“眉女”、“高鼻女”、“鼻女”三個手語名的汪必珍,在藝術中找到自己的心之所向,喜歡卸下過譽之後的簡單與樸素。那個從新竹搬家到台北的小女孩,如神隱少女千尋一般在新世界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姿態,但不同的是,千尋必須先找回名字,才能想起自己是誰,汪必珍則是在過程中先了解了自己,然後找到了自己喜歡的名字。

::來看訪談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