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國華──青春的疤痕,陪伴林國華的自我之路

林國華手語名示意圖             #生理特徵 #中文名借字義 

右手掌心朝內,拇指和食指伸直,其餘手指曲捲於掌中,然後食指指尖抵在額頭中間往右快速畫過,同時食指彎曲收起。動作兩次。

左手握拳掌心朝上,右手掌心朝下,食指和中指伸直,其餘手指區捲於掌心,雙手手腕相觸,右手順時鐘轉兩圈

雙手掌心相對,手指張開微彎,手腕往外轉動一次。)

精瘦、黝黑的林國華,身穿一件簡單的運動T恤。儘管頭髮已經變成銀白色,但他看起來健康、自由,一點也不像個已經過了七十歲的人。當他談起早年時的點滴,我從他眉宇間仍然能看到那個血氣方剛的年輕人。

 

林國華在十歲時進入臺灣省立豐原盲啞學校(國二時學校改制為臺灣省立臺中啟聰學校,後來再改制並將校地遷至台中市區,現為臺中啟聰學校)就讀國小一年級。然而,隨著他漸漸長大,他開始變得叛逆不馴,最終在高一時被學校開除。回顧起這段經歷,林國華平淡的描述,但並沒有繼續說明之後發生的事情。然而,我可以想像到那個時期的他一定經歷過艱難的、掙扎的、充滿爆裂的歲月。

 

儘管如此,他並未被這些困境擊垮,反而稱職地成為了三個孩子的父親,以及八個孫子女的慈愛爺爺。

 

林國華和他的太太都是聾人,他的三個孩子和孫子女都是聽人。他和太太及三個孩子之間,在日常生活中多使用手語進行溝通,如果碰到較複雜的情況,他們便會改用筆談來交流。

 

他的三個孩子也有過手語名,但彼此都忘了當初取的是什麼手語名。而且在林國華的家庭中,成員們並不特別以手語名相稱,大多是直接走到彼此面前進行溝通表達,遇到需要被指稱時,他的孩子大多會以「爸爸」、「媽媽」或用指示詞「他她」或「那個」來表示。

 

如今的林國華不與人爭,與當初那個血氣方剛的少年早已不同,他看淡了許多生活中的刺或惡意,既不執著也不糾結。

 

他可以是“額頭傷疤男”、“額頭傷疤男+林國”、“林國”或“柔美嫵媚的走路姿態”,但這些手語名所註記的其實都是別人認識他的方式,而他真正的本質更是一個爸爸、丈夫,和生活態度認真踏實的他自己。

::來看訪談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