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意識與計畫目標
茄萣是高雄市最西北邊的行政區域,與其北側二行溪另一岸的台南市遙遙相對。為明末清初既已建立的漢人聚落,與台南作為台灣近代文明開端系屬同源,如透過全台僅存的十二婆祖藝陣,就可窺見其在台灣開發史上的獨特意義。但府城長年佔據所有文化目光,同時亦因行政區域劃分向屬於高雄市,在社會大眾心中從未將其視為府城開發脈絡的一部份。另外,茄萣地理位置上距離高雄市區將近五十公理,相對其他區域更顯邊陲。茄萣被夾在這兩個台灣發展史上最重要的兩個大城市之間,本應無比珍貴,但實際上猶如三不管地帶,長期被忽略,原本該有的光彩因而相對暗淡。此刻,這個在文化上具獨特地位的小漁村,正因人口外移老化,魚場資源逐漸枯竭,茄萣烏金風光不在,十二婆祖的創陣耆老也逐漸凋零,所留下建醮與王船祭,又有多少人了解儀式背後的文化意涵。所以趕快著手進行地區文化的訪查與紀錄,是重要且不容拖延的工作。
執行重點
本計畫希望藉由本校影視藝術系影像紀錄與製作之專業,結合茄萣在地文史團體蟯港協會的合作,一起完成本計畫。同時透過課程與實作方式,培育青年學生田野調查、影像紀錄的能力,更為參與地方創生貢獻一份心力。
計畫海報
團隊形成與推動機制
推動方向與計畫目標契合度
109年:本計畫希望藉由本校影視藝術系影像紀錄與製作之專業,結合茄萣在地文史團體蟯港協會的合作,一起完成本計畫。同時透過課程與實作方式,培育青年學生田野調查、影像紀錄的能力,更為參與地方創生貢獻一份心力。
地方紀錄人才培力:規劃社區影像紀錄培力工作坊,募集對社區文化與影像紀錄有興趣的茄萣一般大眾及在地青年,學習影像美學、紀錄片倫理與批判、田野調查、紀錄片製作等相關知識。
社區文化踏查:學員具備上述基礎知識與技能後,依據每個人的居住社區與專長,進行分組進入社區進行文史資料收集與分析,進而進行田野調查。
110-111年:
社區影音故事採集:在社區影像培力工作坊之後,募集對社區文化與影像紀錄有興趣的茄萣一般大眾及在地青年,學習影像美學、紀錄片倫理與批判、田野調查、紀錄片製作等相關知識,並由業師帶領小組實地完成社區紀實短片。
在地影音分享推廣:學員具備上述基礎知識與技能後,依據每個人的居住社區與專長,分組進入社區進行文史資料收集與分析,進而進行田野調查。之後所完成的作品於在地進行放映與交流。
109-111年度團隊投入情形
計畫協調機制與相關會議或活動辦理情形
109年:本案於109年辦理5場專題講座,同時融入5場實務工坊,另每場結束後由分組田野方式進入社區。
110-111年:本案於計劃期間共辦理業師帶領拍攝實務課程活動,並完成分享放映會。
課程內涵、數量與計畫目標契合度
109年:課程講座與工坊5場、實地踏查1日、社區主題目標5場
110年:課程講座與工坊54小時、實地踏查8日、社區主題目標3部作品1場放映
111年:課程講座與工坊108小時、實地踏查6日、社區主題目標1部自製作品放映
教學模式創新性與跨領域教學落實成效
首先,對本地學生與在地青年方面,可帶動對於地方文化的了解與發展,提升地方的認識與認同,同時也培養善用在地資源的概念。其次,對於社區而言,則可望建立起庶民組織,強化社區營造的基礎。再次,對於學生學習而言,因為透過課程,學生習得社會企業及社區營造的基本概念,透過社區實地操作,學生學得影音規劃製作及社區服務活動企畫執行的技能。最後,對茄萣整體社區而言,也可以開發更多元的文化產業模式,保存地方傳統,發揚地方社會文化,並進而提升整體的內在品質。不論是婆祖信仰神蹟故事,王船的工藝保存,或是漁人討海的記憶過往,都將因此計畫而在社區與學校之中得以保留再現。
場域實踐活動性質、辦理次數及參與人次(師生、計畫成員及地方人士)
計畫成員及學生進駐實踐場域之積極度
促進對茄萣社區之了解。
發現社區傳統產業及文化特色。
培養學生規劃社區踏查能力。
計畫對場域實際問題及夥伴關係之掌握度
藉由USR啟動東方設計大學與地方產業的深入合作新模式。
藉由面向產業界的課程實施合作與學習,將相關技術與操作模式帶進學校讓學生有充分學習的機會。
學生實際操作專業平台經驗能力養成。
協助解決場域問題以及對場域產生的改變或效應
發現地方故事發揚地方特色。
引導社區居民重視自身文化歷史。
活化社區公民文化產業活動。
提升社區影音媒體運用知能。
促進學生與社區合作模式,共同構想分享活動規劃。
打造創新文化活動,提升推廣效益,建立在地特色品牌。
實質合作機構或團體數量及其投入度
與地方政府、企業及社群互動及合作成效
打造創新文化活動,提升推廣效益,建立在地特色品牌。
藉由體驗課程,整合在地資源,進行合作或學習。
茄萣地區影音故事採集田野紀錄
主題介紹:麥可麵包坊
訪談紀錄:曾先生表示,他是土生土長的茄萣居民,早期剛當完兵的他,不斷地在高雄、台南、甚至嘉義等各個麵包店裡學習技術,學習不同的製作麵包、糕點、甜點方式等。不斷地創新及累積自己製作麵包的實力。之後回到自己的家鄉茄萣,開設了屬於自己的麵包店,並號召以前的工作夥伴,一同經營。曾先生的麵包坊靠著不斷創新的新品,同時又將早期的商品改造,迎合現代年輕人的喜愛,使麵包坊業績不斷攀升,幾乎每天都有新訂單。像是早期在茄萣的漁民們喜歡吃的麵包餅,也不斷地在做,曾先生還笑著說,這麵包餅是茄萣的獨有特色,別的地方不會有。
茄萣地區影音故事採集田野紀錄
主題介紹:萬岱科技
老闆葉先生表示:茄萣最大的特色第一個它臨海,第二個他有一個很大的漁港叫興達港,之後又開拓新的地方,就是所謂的情人碼頭。
情人碼頭當時是要開拓作為遊艇碼頭,稱作為南台灣休閒遊艇碼頭,直到高雄港發展之後遊艇樹練漸漸減,目前僅剩為興達漁港作為茄萣的代名詞。
Q : 為什麼會想從事通訊產業?
A : 早期在茄萣,沒有人從事這種行業。因為需要的價位極高,以致開設通訊行業的人極為稀少。葉先生早就發現,剛在台灣通訊業起步時,就會擁有相當大的市場需求。
茄萣地區影音故事採集田野調查紀錄
主題介紹:宏興海產行
宏興海產行位於高雄市茄萣區,負責人陳柏宏,主要是專門在處理烏魚子、漁產、鮭魚各種批發。
烏魚子的採收是由烏魚內取出,烏魚的生存溫度大約在19︒C~22︒C,烏魚就像台灣的候鳥一樣,時間到了就會隨著洋流往洄游,隨著氣溫、氣候來作採收。
一般烏魚我們都覺得他都在海洋生存,但其實烏魚也有在養殖,但吃起來比較,有不一樣的口感,所以時價有時候也是會依照季節去變動。
從家庭起業,從阿公那個年代開始做起,老闆說:「一個產業並不一定要承接」,所以他也不會強求他的後代一定要做這行業。
烏魚子製作過程;去血→綁線頭→鹽漬→脫鹽→修補→日曬→壓製→整形→乾燥→殺菌→真空,過程依每間工廠的方式習慣不同,小片的烏魚子大概15天,大片的大概20~22天。烏魚採收的分配很細,抓魚歸抓魚,殺魚歸殺魚,並不是工廠的人全部包辦,都有請外包工程,有利於工作效率問題。
台灣從事烏魚子這方面的人最多,當然國外也有,但相較於台灣,外國人比較不喜歡烏魚子的口感,因味道比較重,相當於技術,台灣的技術相對應的比較成熟
質性效益
促進對茄萣社區之了解。
發現社區傳統產業及文化特色。
培養學生規劃社區踏查能力。
培養學生製作影片及專業影音放映實務能力。
藉由USR啟動本校及產業的深入合作新模式,將相關技術帶進學校,讓學生有充分學習的機會。
量化效益
辦理地方紀錄人才培力相關講座5場以上。
每年培訓公民種子學員至少20人。
每年連結社區參與8次以上。
完成口述歷史採集至少3案。
完成社區作品3部。
舉辦社區推廣放映1場。
完成自製社區特色節目1場。
計畫自訂績效達成情形
109年專題講座
109年團體訓練
109年分組外拍實況
110年外拍練習
110年小組分享
110年放映活動
111年業師指導特色節目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