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一忠機械製圖實習,由我與機械科莊秀綿老師分組上課,107年8月29日(三),開校校務會議時,我第一次見到莊老師,並拿到教科書和教學光碟。
9月5日第一天在教室上課,我以分組討論方式,將全班分為4組,第一章「概說」。本想利用手機請同學查詢有關SI國際單位制的「基本單位」,但該班手機由導師集中保管,所以未進行本項活動,但我發給每組一張半開圖紙(A1尺寸),請同學將圖紙對摺後,再對摺,依序瞭解A2,A3,A4尺寸。
第二章「製圖設備與用具」,我列出4個題目,包括(1)製圖鉛筆的種類,(2)三角板的尺寸、(3)丁字尺與平行尺,(4)圓規與分規。請各組選定訂一個題目,每個小組先討論後,推派一位同學上台報告。
老師上課,除了傳統的講述法外,有時可以換另一種方式,將全班分成小組,每小組講述一個小單元,請他們來上課,在同學上台報告時,老師可適時的誇獎與補充,多一些鼓勵性的話語,肯定同學的表現。
擔任「機械製圖實習」課程,我的另一個體認是:教師的在課堂上,對學生的「加分」或「扣分」方式,或許可以做一些調整。第2節上課有一位同學遲到,我沒有對這位同學或這小組同學「扣分」,而是將其他3個小組同學「加分」,我向同學說明,對這位同學而言,這就是另外一種「懲罰」,果然以後上課就沒有同學遲到,因為在同組同學的制約下,大家遵守了上課規定。
有些老師喜歡用「扣分」管理教室秩序,雖然很有效率,但如果能多一點對同學的肯定與關心,久而久之他們也會信任老師,每個同學都希望自己是被老師重視的,希望經由教學制度的設計,使學生遵守上課秩序,
每節上課,我要面對約30位學生,但在學生的眼裡,只有一位老師,所以究竟老師要怎麼做,才能照顧到每一個學生?這正是我要思考的問題。
離開私校,進入公立高職任教,面對一個全新的教學環境,與一群學習動機強,素質較高的學生,我嚐試使用另外一個方式,帶領學生喜歡這門功課。我也嚐試,能多用點心,讓他們感覺自己是被受重視的,讓他們知道每一個人,在這個班級都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