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翔108年1月17日
《工程材枓》是四技二專「土木建築群」統一入學測驗考科之一,107學年第1學期,建二忠由我上課,建二孝由導師劉叔松上課。《工程材枓》上冊介紹「緒論、水泥、混凝土、石材、陶瓷製品」。
建二忠我請黃濨萱擔任小老師,每週教學進度,我皆以LINE向同學公佈,忠實紀錄107學年度第1學期《工程材料》的上課內容,現整理如下。
107年8月31日,是我在高雄市立中正高工建築科的第一堂課,因為和平樓結構補強尚未完工,建二忠教室安排在建築科視廳教室上課。
我將同學依位置分為左側、中間、右側3組,發給每位同學一張回收電腦卡片,請同學仔細觀察這間階梯教室,使用那些建築材料?最後再請各組小組長整理出10個建築材料,並寫在黑板上面,刪除重覆的材料後,整理出:「水泥、混凝土、石材、陶瓷、玻璃、瀝青、木材、高分子、金屬、塗料」等10建築材料。我告訴同學們,這就是未來這一年《工程材料》的上課內容。
今天分組討論中,第1組表現最好,答對9項,只有少列瀝青材料,第3組答對8項,第2組大部份材料重覆,只答對3項。
最後我再請同學,依課本第一章緒論,「材料分類」,整理出結構材料、非結構材料;天然材料,人造材料;有機材料,無機材料,全班同學在黑板上,整理出來一張大表格,我相信經由這樣的分組討論,同學們學會了如何找資料與如何整理分析。
9月7日,第二週上課,講述第一章第2節,介紹CNS,ACI,JIS,DIN各國國家標準,我進行兩個活動。第1個活動,請同學在以google搜尋 CNS中國國家標準,總號為11567,類號為A1042的「建築製圖規範」,並瞭解規範內容。
第2個活動,請同學找出國際單位制的「基本單位」,最後同學在黑板上列出:「長度/公尺,時間/秒,質量/公斤,溫度/克耳文,電流/安培,光強度/燭光,物量/莫耳」,由於課本未完整說明SI的7個「基本單位」,同學們經由網路查尋,補充課本不足的內容。
9月26日,第7節班會,建二忠與建二孝安排「第一章緒論」平時測驗,第一章只有86個習題,應該很容易準備。測驗結果,建二忠平均56.24分,建二孝平均81.83分。本次測驗忠孝兩班使用同一份試題,同時舉行測驗,兩班相差25.59分。
對我而這,這是一個很嚴重的打擊,因為建二忠由我上課,建二孝由叔松老師上課,兩班成績有麼大的落差,我非常失望,是我的教學有問題?還是學生不用功讀書?我應該如何改進呢?
於是我利用假日時間,將《工程材料》第一章習題(共有86題),以Goolge表單,製作成「線上測驗」。題目與選項均亂數編排,學生輸入學號與姓名後,可利用手機進行測驗,測驗結束,立即得知成績與答錯題目。
我要求同學,用心複習《工程材料》,並以「線上測驗」檢視自己是否已熟讀課本習題。
9月28日,將「第一章緒論」再重考一次,學生成績從原本的56.24分,進步到83.83分。其中11位同學進步超過30分,證明只要同學努力,其實不難。
學生平時測驗考不好怎麼辦?經過這次經驗,我請同學再讀一遍並重考,建立學生信心,同時也找到協助同學複習課本習題的方法。對老師或學生而言,「失敗的打擊,都有它的意義」,當我們遇到問題時,要有面對問題的勇氣,適時調整腳步,重新再出發。
9月29日(六),我接著完成《工程材料》第二章「水泥」線上測驗,題目包含:P56-P58立即評量,P76-P77立即評量,P81-P86習題,共有100題。
我先將課本作業掃描為pdf檔案,接著將pdf檔案放在Google網路硬碟,使用Google文件開啟後,將檔案下載為txt檔案,即可將課本習題,轉成word檔案,省去重新打字製作考卷的困擾。
9月30日(日),完成《工程材料》第三章至第五章「線上測驗」。我將測驗網址與評分網址,給建二孝叔松老師,告訴她:「今年中秋節,我們只要利用手機或電腦,就可以知道:同學們在家裡,有無用心準備功課。」
10月10日(雙十節),終於完成《工程材料》(旭營版)上下冊,第1章至第11章,課本習題的「線上測驗」,另外,我製作《工程材料》教學網站,整合《工程材料》各章線上測驗內容,網址為https://goo.gl/ecSyt7。
從9月28日到雙十節,我只用了3個禮拜時間,製作完成《工程材料》上下冊,十一章,1,042題「線上測驗」。我告訴同學們,準備《工程材料》,有三件重要的事:(1) 上課專心聽講,熟讀課本內容,(2)整理筆記歸納重點,(3)勤作題目練習。
至此以後,建二忠《工程材料》,平時測驗均採手機實施「線上測驗」,考完後學生立即知道成績與答錯題目,檢核是否已讀熟課本內容。為鼓勵同學在家多練習,各章總複習時,線上測験20%,課堂測驗80%,每次的平時成績均公佈於教學網站內:https://goo.gl/jzFih5。
我亦邀請叔松老師為工程材料「協作平台」共同編輯者,叔松老師可以在這個協作平台內,編輯題目與下載學生成績。
回想整個「線上測驗製」作過程,因為沒有習題電子檔,剛開始不知如何著手,但凡事「做就對了」,我利用三週的週末假日,完成這項巨大工作,令人難以相信,連我自己也很吃驚,如果現在給我上、下冊兩本課本,告訴我:「沒有電子檔,請想辦法完成1千多題的線上測驗」,我會認為不可能做到,但在很短的時間內,我做到了,證明凡事只要專心,任何事都有可能。
10 月 5 日,教第二章「水泥」,包含:「概述、水泥之分類、波特蘭水泥、水泥包裝及儲存」。每教完一個段落,我請學生使用手機,進行線上測驗。「卜蘭水泥化學成份」平時測驗平均 85 分,5 人不及格,17 人滿分。本次線上驗因為課本內容較少,我只編製24題,第25題則是一個趣味題目:以下何者「不是」學習「工材材料」的正確心態?(A)上課專心認真聽講,(B)整理筆記歸納重點,(C)考試前臨時抱彿腳,(D)勤作電腦線上測驗。
10月12日,教篩分析、細度模數,我另外補充「優良級配、不良級配,越級配」。並製作「粗細粒料的性質」(P99-P109)講義,包括:「形狀、含水量、比重、單位重、空隙率、硬度、耐久性、有機物、含泥量」。
我仔細講述FM定義:「殘留在各號標準篩上粒料重量百分比累積值之和除以100所得之值,稱為細度模數,簡積F.M.」,這是細粒料很重要的一個定義。我仔細講解課本範例並給同學回家作業。
10 月19日,進行「細度模數平時測驗」,將課本第176頁第110題,#4篩重量「50g」,更改為「學號末兩碼」,其餘各號「標準篩」重量未更動,請同學重新計算該細粒料之FM(細度模數)。
這是一份「創意的考卷」,因為每個人的學號不同,所以答案也不同,學生必須要自己計算,我則以Excel,計算出每個學號之標準答案,作為閱卷依據。
《工程材料》第一次月考於10月15日至16日舉行,考試範圍為「第一章緒論」與「第二章水泥」。測驗結果,建二忠平均75分,有5位同學不及格,最高分94分,最分低32分。
第一次月結束後,10月19日,開始教第三章「混凝土」,內容包括:「粒料、拌和水、混凝土之性質及其試驗,混凝土摻料、各種混凝土」。
11月15日,我依據課本P146-P149內容,製作「混凝土摻料」講義,混凝土為達到特定目的添加之材料,稱為摻料,亦稱為附加劑。包括:「輸氣劑(天然樹脂)、速凝劑(氯化鈣)、緩凝劑(木磺酸)、防水劑(氯化鈣)、著色劑(顏料)、強塑劑。」
月考前一週,己將第三章「混凝土」教完,進行兩次小考,成績計算方式為:線上測驗(20%)+平時測驗(80%)。請同學先在家上網測驗,將不會的題目讀熟,佔20%,在學校使用手機全班再考一次,佔80%。
為協助同學複習,考前一週,我將第三章「立即評量」的計算題,整理成6張講義,分為9個題型,包括:「細度模數、粒料含水量、粒料比重、粒料單位體積重、粒料空隙率、磨損率、水灰比、水膠比、抗壓強度」,共有28題。
第二次月考於11月29日舉行,考試範圍為「第三章混凝土」,建二忠平均77.79分,建二孝平均75.90分,建二忠平均分數較建二孝高2分。
第二次月考範圍較大,而且有許多計算題,但同學皆能用心準備,全班平均分數進步6分。其中有3位同學分數進步最多,包含:翁士庭進步23分,蔣宗宏進步22分,陳宗逸進步20分。我對於同學用心的學習精神與態度,表示肯定。
12月6日,教「第四章石材」,這是一個較為枯燥乏味的單元,如果只是照著課本講述,恐怕很難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為吸引同學上課,我找了一篇網路文章,設計了學習單,以「分組討論」方式進行。
第1節課:我先講述第四章石材,P183至P195內容。第2節課:發給每位同學「石材分類」學習單,請同學歸納整理課本內容,瞭解火成岩、沉積岩與變質岩。
第3節課:開始進行分組討論,以手機傳給同學一篇網路文章《大理石/花崗石的價差真的很大》,請同學研讀這篇文章內容,並進行討論。這篇文章主要內容為:網友新家完工了,開始進行室內裝璜,網友分享如何選購磁磚,以及施工過程,文章網址為https://goo.gl/sphQxB。
第4節與第5節課:進行分組報告,我依據《大理石/花崗石的價差真的很大》網路文章,擬訂6個題目。將全班分為6組,各組以抽簽方式,決定討論題目,請各組推派1-2位同學依指定題目,向全班同學報告,最後請各組完成紀錄,繳交學習單。
本次以「分組方式」討論石材分類,各組同學十分用心,討論結果亦很出色,這樣的教學方式,同學一定可以留下深刻的記憶。課本的知識,不再是老師的灌輸,而是同學經由討論分享後,自己獲得的。期待經由討論交流,也讓同學看到他人的亮點。我將本次分組討論實錄,整理為《石材分類,頑石點頭》網站,網址:https://reurl.cc/Rx3kG。
身為一位老師,如何設計課程並帶領學生討論,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當教學逐漸轉移到以學習者為中心,如何站在引導的角度,透過「分組報告」,引導學生思考與討論,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12月28日,教第五章「陶瓷製品」,包含「黏土之性質與分類、普通磚、瓦、瓷磚、陶管」。
108年1月4日製作《陶瓷製品習題解析》,包括「紅磚數量計算,紅磚吸水率計算,馬賽克計算,二丁掛計算」。
《工程材料》第3次定期考查範圍為,第三章混凝土、第四章石材、第五章陶瓷製品。我於1月10日,製作完成「第三章混凝土」歷屆試題,並進行平時測驗,建二忠平均85分,當時推測期末考成績應該不錯。
《工程材料》第3次定期考查,於1月17日舉行,建二忠平均74.11分,建二孝平均57.61分。建二忠平均分數較建二孝高出16.5分,顯然同學們都有努力讀書。
本學期《工程材料》與《建築材料》學期成績,成績計算如下:兩個科目的「月考成績」與「期末成績」均相同。但《工程材料》為「奇數」平時成績,《建築材料》為「偶數」平時成績。評量結果,共有「林承勳、顏芷儀、陳廷睿、郭育銘、涂程翊」等5位同學不及格,其中涂程翊死當,無法參加補考。
本學期《工程材料》,建二忠、建二孝,分別由我與叔松老師任課,「第一章緒論」教完,兩班舉行平時測驗,測驗結果,建二忠平均56.24分,建二孝平均81.83分,相差25.59分,當時我真的嚇到了。
我開始認真思考,為何兩班成績相這麼大?我要如何協助學生學習?檢討後,我做了下面三件事,(1)除依課程講授外,另將課本內容整理為講義,特別是計算題部份,(2)將各章習題製作為《線上測驗》,協助學生習,(3)依課程需要,使用「分組討論」,提高同學的學習興趣。
後來,第一次月考與第二次月考成績,建二忠均較建二孝高,特別是期末考試,建二忠平均為74.11分,建二孝平均為57.61分。建二忠較建二孝高出16.5分,終於證明,只有用心,指引學生學習,學生的成績是會進步的。
本學期依教學進度完成《工程材料》第1章至第5章,另製作《工程材料》教學網站,同時完成《工程材料》上下冊各章習題《線上測驗》,網址為https://reurl.cc/EEV2g。預訂寒假時,計劃製作《工程材料》「歷屆試題」的各章線上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