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中马文化交流与合作
举办一些文化交流会,促进马来西亚和中国之间的文学与文化交流,扩大两国之间的文化视野,增进友谊与了解。
传承与发扬中华文化
举办以中华元素为主题的活动,如与各节日相关的会员聚会,从而提升会员对中华元素的认知和了解。
宣传马来西亚华裔相关资讯,通过传播马来西亚华裔的历史及习俗等,让更多人了解马来西亚华裔。
提升执委的思考及办事能力
鼓励执委们积极参与各自部门的活动并提供意见于自己部门的任务。
鼓励执委们积极参与社团活动,从活动中学习并提升自己的领导和沟通能力。
活跃在社交媒体平台,并且带出更多正面的影响力
任期内,社交媒体平台影响力目标如下:
面子书专页达到14,000赞数
Instagram (IG)追踪者达到1,600人
油管频道(YouTube)订阅人数达到200人
持续于社交媒体上呈现多元化内容,吸引更多人参与互动
开启小红书及LinkedIn频道,拓展社交媒体影响力,以增加社团的影响力
传承与发扬华文及中华文化,巩固中华文化根基,并推广于各组群众。
结合于华学活动的理念,发扬及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与意义。
举办节日活动相关主题,以双语形式呈现,让非华裔同庆喜悦。
将中华文化相关知识,通过简单易懂的呈现方式,让非华裔从中学习。
提升执委及社团独立思考及积极的办事能力,从职责中学习,勇于尝试。
鼓励执委们在兼顾自己部门事宜时,同参与活动策划中及提供建议回馈。
鼓励执委及社团执委多参与活动,互相学习,提升彼此的凝聚力。
协助社团举办中小型活动,并成为社团协办方,提供人手帮助。
提高华学会员彼此、执委、校内外个体与组织之间的凝聚力,相互认识。
任期内,会员人数达到325位。
鼓励执委与会员们多出席华学,社团及外校活动,并提供文凭与奖励。
联合其他学会社团,一起举办华学内部活动,创造彼此交流及学习的机会。
活跃在社交媒体平台以及提升活动品质,并且带出更多正面的影响力。
任期内,社交平台影响力目标如下:
10.1 面子书专页达到14,000赞数。
10.2 Instagram(IG)追踪者达到1200人。
10.3 油管频道(YouTube)订阅人数达到250人。
持续于社交媒体上呈现多元化内容,并开启小红书频道。
注重大中型活动所带出的涵义及确保品质,尽量做到回馈社会,如慈善活动。
创造更多学习机会于会员,让其在学会中真正做到自我提升及成长。
公开活动工委招募于会员,使会员深入了解华学团队运作并提供会员自我提升的平台。
举办更多能够提升会员硬技能与软技能的活动,配合其他学会一起呈现。
推广与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1. 承办各个华学内部的活动理念,不失发扬及推广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与意义。
提高华学会员彼此、执委、校内外个体与组织之间的凝聚力
2. 任期内会员总人数达到 300 位。
3. 与校内外组织联办活动,创造彼此交流及互相学习的机会。
4. 鼓励会员参与活动,从而提高会员彼此、执委、校内外个体与组织的互动和凝聚力。
延续发展华学与社团,提供会员自我提升的平台
5. 协助社团持续发展,并鼓励社团组织内部架构:
a. 辩论社:从成长期迈入稳定期
b. 电竞社:从开创期迈入成长期
c. 扯铃社:寻找契机重新开创,蓄力待发
6. 公开活动工委招募于会员,使会员深入了解华学团队运作并提供会员自我提升的平台。
提升学会整体品质专业管理,从而提升知名度
7. 提升内容呈现与活动策划品质,使校内外个体与组织感受到本会的活动素质与专业。
8. 运用创新思维,承办崭新活动,如:工作坊,讲座会及一系列线上教学活动。
9. 寻找专业个体与组织合作,提升输出内容的品质和准确性。
10.以双语(中文与国文/英文)进行交流,以便促进各族对于中华文化的理解。
提高学会在社交媒体平台以及大型活动的影响力
11.持续使用自媒体方式呈现内容,并举办各类型文化活动以及分享文化资讯。
12.任期内,社交平台影响力目标如下:
a. 面子书专页达到 15,000 赞数
b. Instagram(IG)追踪者达到 800 人
c. 油管频道(YouTube)订阅人数达到 200 人
13.注重及发扬大型活动的宗旨目标,并把活动的教育性及公民意识发挥到最大化,回馈国家和社会。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本土的恶化,这一届的华文学会成功的从传统经营活动模式转化为创新经营活动模式。执委们筹办了各种独特的线上活动,其中包括《齐聚回声》直播节目,《有点》线上成长生活营,第五届双威好声音《熠.光》 与各种线上会员聚会。
《齐聚回声》直播节目是这一届全新的企划,也为是在线上活动中的一个小突破。执委们通过线上面子书直播的方式与华学会员们进行互动,同时也会传播各种有关传统中华文化知识。直播除了传送传统中华文化知识以外,当中也添加了与会员们分享有趣的新事物,激励的故事与读信环节。除此之外,线上会员聚会也一如往常在每个月筹办,会员们不仅可在线上结交新朋友,同时从中也学习道中华文化的新知识。
第五届双威好声音《熠.光》歌唱比赛,也以全新的线上模式进行,宗旨是为了希望能让更多的人认识音乐的魅力,也希望能够鼓励追梦者在追梦的道路上坚持的唱下去,从而闯出自己的星光之路,光耀鲜明。此届的好声音平台成功汇集了来自马来西亚各个大专优秀的歌手,歌手的履历更是活跃于大马音乐界。为了创造更多歌手于大马音乐界的曝光率,从海选一直到总决赛雇用的评审老师及导师都是大马著名的音乐人。本届好声音更有幸与大马著名创作音乐公司“够力!爱豆“合作,提供歌手歌唱技术的专业指导。除了歌唱比赛,此届好声音也添加了原创音乐比赛,以挖掘出更多优秀的原创创作者们!经过各个筹委们为好声音的努力,第五届双威好声音《熠.光》 歌唱比赛也在校内获得第一名最杰出活动!
虽此届活动严重遭遇了疫情的影响,但通过第五届双威大学华文学会执委们无所畏惧与披荆斩棘的精神成功的为此届挖掘了新的经营模式持续的传承中华文化,可谓是精神可嘉!
这一届华文学会专注于推广及发扬每项活动的主题及带出的信息,希望借此能够深刻把传承文化的意义根深蒂固的灌输于所有的参与者。
在每一个会员聚会,除了一并玩游戏,以及创造华文交流的和乐平台,每一个会员聚会的活动性质上都穿插了中华文化的元素,中秋佳节提灯笼游街、吃月饼玩游戏,冬至佳节集体搓汤圆,新春佳节,交换红包,各个活动都希望带给参与者更深刻的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智慧及缘由。
第四届双威好声音《星·翼》更是秉持着聆听由心出发的旋律,触动每个人的人心,产生共鸣,指引出一条星光大道。此届的好声音平台成功汇集了来自马来西亚各个大专优秀的歌手,歌手的履历更是活跃于大马音乐界,为了创造更多歌手于大马音乐界的曝光率,从海选一直到总决赛雇用的评审老师及导师都是大马著名的音乐人,本届好声音更有幸与大马著名创作音乐公司巨木音乐合作,提供歌手关于大马音乐之路的发展讲座、总决赛创作音乐表演及联办巨木音乐x 双威好声音 After Party 的音乐会供好声音歌手及巨木音乐创作人合作表演原创曲目。各个环节的安排,为了提高双威好声音舞台品牌的素质以及发扬由心发出的旋律。
而第五届双威大学文娱晚会《焓·蕴》欲带出的信息为博大精深的文化背后蕴意着一代又一代人对于文化文明的贡献,本届文娱晚会为了呈现中华文化最初的样子,到了马来西亚各个华社文物馆进行参访,以了解马来西亚华人的历史,以借文娱晚会系列活动:展览、造势活动舞台剧呈现马来西亚华人文化的题材及故事,唤醒大家对于文化的珍惜。当全体筹办单位正努力的为活动进行策划及安排,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在本土的恶化,导致文娱晚会被迫取消,但本届文娱晚会最终还是以线上落幕活动,让筹委、顾问老师、舞台剧老师、表演者参与共同交换心得创下对于彼此第五届双威大学文娱晚会的回忆。
第六届双威大学华文学会社团电竞社以及辩论社更积极筹备着第一届双威王者荣耀杯以及双威全国大专华语辩论赛,但因新冠肺炎的因素,活动被迫取消。
第六届双威大学华文学会之旅可圈可点,虽遭遇了新冠肺炎的影响,但从这个机缘,得以沉淀,更深入了解团队的凝聚力衍生团队寻求系统稳健发展的模式、进而寻求突破创新的经营模式,双威大学华文学会今日的成就蕴藏着点点滴滴各届的经验、贡献、心血塑造而成,这项体会也希望能够传承于一代又一代双威大学华文学会的后裔。
第五届雙威大學華文學會无疑是憑著青春,無所畏懼,勇往直前的。伴随着过去的荣耀,随之而来的更是沉甸甸的压力。
這一届雙威華學打破了私立大學的刻板印象,致力於完成學會口號中的後半句,『奉獻時代社稷』,不乏在社會課題上給予關注甚至聲援。
在会员聚会上,雙威華學舉辦了三次的大型迎新會。有中秋節,農曆新年及角色扮演闖關的主題。中秋節聚會更是成功吸引了將近一百位會員參加,並一起玩游戲、提燈籠遊街、吃月餅,聚會之盛大熱鬧,讓人至今想起,亦極其思念。
爲了提升品牌效應與識別度,校园歌唱比赛正式更名为雙威好聲音,而這一届的主題為『蝶變』。同時也邀請了來自全馬各大大學華團的參與。在執委、校内音樂系學生及參賽者的合作下,成功製作了屬於自己主題曲及MV。更有幸邀請到來自國内外的表演嘉賓,其中有台灣韓國混血男歌星Bii畢書盡、本地歌手Bell宇田、林文蓀、胡繢頤及方X肆樂團。
而第四屆雙威大學文娛晚會 『弎簇』採用了愛情,友情,親情三部曲,舞臺劇更是採用了台灣作家胡锦筵的劇本『奠』。首次挑戰死亡的禁忌話題,並籌辦了展覽區,同時也有幸邀請到馬來西亞時任種植與原產業部部長郭素沁女士及雪州行政議員黃思漢先生作為此活動的特別貴賓。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人生,雖渺小如花草,但在短短的一年,雙威華學在這時代之間走出了屬於自己的路,實現了自我價值,達到了與現時代學生的有效溝通並傳承中華文化,我們更在其中將屬於自己的夢想,置於花蕊之中,使其綻放,使其璀璨。
隨著時間的推移,雙威大學華文學會走上了巔峰,但巔峰之上,除了萬眾矚目,同時也伴隨著戰戰兢兢。
第二屆校園歌唱比賽 『 音夢而聚』的總決賽,籌委們決定了採用現場樂團為參賽者伴奏,這不僅僅提升了參賽者們的演唱體驗,更是有幸讓現場觀衆享受最佳聽覺與視覺效果。
也在這一年,雙威大學華文學會在第三屆文娛晚會 『 羨世』,做出了屬於自己的突破,籌委們透過推介禮、造勢活動、開場表演、籌委服裝、舞臺劇、虛擬世界等等將七十年代的時代感層層曡曡地烙印進觀眾的心。這一屆,我們更在舞台劇形式上做出了突破,舞台劇表演不僅只是單調的舞台表演,還將表演台擴張到了觀眾席。
當那一晚藍色海浪在觀眾席狠狠搖拽時,飄蕩在那裏的到底是什麼?
是那一年籌委的感動與勇氣,還是觀眾那搖搖欲墜的淚。
但能夠確定的是,這一届的文娛晚會驚艷了所有人,為雙位大學華文學會抹上了一絲艷麗色彩。
雙威大學華文學會在這一年,開始了冒險之旅,為學會種下了深深的根基。
在這一年,雙威大學華文學會創辦了第一屆校園歌唱比賽『因你而唱』,並且邀請了歌手BELL 宇田 為演唱嘉賓。此外,雙威大學華文學會也開始了與外校的連接,這在雙威大學是前所未有的。
除此之外,第二屆雙威大學文娛晚會也有了突破性的發展,成為了雙威大學第一個在謝富年大禮堂出演歷時1小時30分鐘舞台劇的社團,成就了歷史性的一刻。
兩個大型活動讓雙威大學華文學會在雙威大學中打響了自己的名號,奠定了雙威大學華文學會舉辦大型活動的佼佼者地位。
在第二屆雙威大學華文學會,我們創設了屬於自己的標誌及口號 -------『傳承中華文化,奉獻時代社稷』。這句口號完整地詮釋了雙威大學華文學會的宗旨。在每一次重要的場合上,執委們不僅僅向觀眾及會員們呈現了我們的宗旨,更時時刻刻讓執委們感受到學長姐傳承下來的熱血及勇氣。
此外,在這一年,雙威大學華文學會創辦了第一屆文娛晚會 『憶·忆』。在這一屆文娛晚會中,雙威大學華文學會踏出了舒適圈,做了以往不同的東西,執委們在謝富年大禮堂呈現了一連串的中華文化才藝表演,例如:二十四節令鼓、扯鈴、變臉等等。
這也是第一次,雙威大學華文學會通過大型活動,嶄露頭角。
雙威大學華文學會的創辦人是一位來自精算系的教授,當時他召集了一群喜愛中華傳統節日聚會的精算系學生,並創辦了雙威大學華文學會。
一開始,雙威大學華文學會僅專注於簡單的聚會,中秋聚會也成爲了那一屆的學長姐們最注重的節日之一。在當天,他們會相聚在一起喝茶、聊天、提燈籠及吃月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