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造纸术发明以前,人们把字刻写在龟甲、兽骨、竹片、木片和绢帛上。到了东汉时期,在朝廷做官的蔡伦,经过长期的试验,改进了造纸方法。他用树皮、破布、破鱼网等多种植物纤维作原料,加水蒸煮,捣烂成浆,再均匀地摊在细帘子上晾干,造成了一种薄薄的纸。这种纸便于写字,而且便宜,受到了人们的欢迎。东汉以后,造纸技术得到不断的改进,竹子、稻草、甘蔗渣等都逐渐成为造纸原料。因为原料不同,纸也有了各种不同的种类和用途。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早期的印刷是把图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在中国唐朝时期,人们把刻制印章从刻石上拓印文字两种方法结合,发明额雕版印刷术。到了宋朝时期,印刷业更加发达,可是使用雕版印刷术不仅多工复杂,且耗人力及时间,于是北宋庆历间(1041-1048)中国的毕昇(约970年 - 1051年)发明了泥活字标志活字印刷术,比德国J.谷登堡活字印术早约400年。活字制版避免了雕版的不足,只要事先准备好了足够的单个活字,就可以随时拼板,很大效率的加快制版的时间。
发明于隋唐时期,由古代炼丹家为求长生不老药意外炼成火药。由硝酸钾、木炭和硫磺机械混合而成,支撑了黑火药。《本草纲目》中提到火药能治疮藓,杀虫,辟邪气,瘟疫。火药发明后,先被制作成爆竹和火焰。到了唐代末期,开始用于军事。而到了北宋时代,火药已经在军事上被广泛使用,并衍生出了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指南针是经过了一个很漫长的时间,慢慢的改进而成的。指南针的前身有司南和罗盘。司南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可以自由转动的磁针,始于战国,终于唐代。到了宋代,人们把经过人工磁化的指南针和方位盘结合起来,制成了罗盘,让人们可以更准确地辨认方向。到了南宋时期,指南针已普遍用于航海,同时传到阿拉伯,并在13世纪初传入欧洲。指南针在航海上的应用导致了以后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的航海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