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須知

圖卡懶人包

防疫影音區

「我的健康我關心」防疫訊息輪播

(明仁國中人事室主任邱惠榆提供)

防疫須知:一陌生疾病,令人無所適從,全民抗疫由自己做起,請展開全文認識新冠(武漢)肺炎。(苗栗地政事務所人事室主任何智雲提供)

  • 疾病基本認識

  1. 新冠病毒和SARS一樣都是冠狀病毒,傳染途徑相同,臨床表現完全不同。SARS致死率10%,新冠致死率各地統計不同,但至少1%。SARS得到之後98%會發燒,要發燒後才有傳染力。新冠不一定發燒,輕症多甚至有一半可能是無症狀的。不用發燒甚至無症狀者都可以傳染。

  2. 新冠傳染力類似每年冬天流行的流感,但其他地方就不像了,致死率是季節性流感的10倍以上。且目前沒有藥物和疫苗。已造成全球大流行,會帶來相當數量的死亡。傳染力:新型冠狀病毒~流感 >SARS。致死率:SARS(10%) >新型冠狀病毒(至少1%) >流感(0.1%)

  3. 傳播途徑是飛沫傳染和接觸傳染為主。原則上飛沫傳染以一般的外科口罩,勤洗手,離患者兩公尺以上就不容易受到感染。比較難防的是間接的接觸傳染,病毒可以存在無生物環境24~48小時甚至更久。目前沒有空氣或是糞口傳染的明確證據。

  4. 潛伏期是 1~14天(多半為4~5天),就是接觸病毒後1~14天都可能開始有症狀。

  5. 目前沒有確切證據顯示會二次感染。陰轉又驗出陽性的「復陽」可能是中間檢查沒有驗到而已。

  • 症狀治療致死率重症及後遺症

  1. 新冠感染最常見症狀為發燒(入院時43.8%有發燒,拉到整個住院期間88.7%有發燒)和咳嗽(67.8%)。流感和新冠只看症狀是無法區分。一般的感冒幾乎都會有鼻塞/流鼻水的上呼吸道症狀,流感或新冠比較少。

  2. 得了這個病毒:50%無症狀,40%輕症,10%是比較嚴重的。這10%的人最需要醫療的幫忙。(無症狀比例是鑽石公主郵輪上的經驗,有爭議)

  3. 輕症是靠自己的免疫力就會好的。重症惡化者多半發生在有症狀開始的第二週左右,是救治的黃金時間。要即時給予氧氣,呼吸器等支持療法幫助病人撐過去。

  4. 年齡是重症死亡最大的因素。大於80歲14.8%,70~79歲8%,60~69歲3.6%。而後越年輕死亡率越低,50~59歲1.3%,40~49歲0.4%,39歲以下0.2%。九歲以下小朋友無人死亡。另一個死亡危險因子是慢性病:有心血管疾病10.5%,有糖尿病7.3%,有慢性呼吸道疾病6.3%,有高血壓6.0%。19歲以下的人染病的機率也比較低。

  5. 重症肺炎比較嚴重的患者康復後有可能會有肺纖維化的情形。目前沒有足夠證據可解答有多少比例會如此,還有追蹤長期肺功能是否會有所恢復。個人預估得到新冠很可能有一半是無症狀,輕症四成,你有快九成的機會連肺炎都不會有,更別說是後續的大片肺炎康復後造成的肺纖維化了。

  6. 目前尚無已上市可治療的藥物和疫苗。兩者離上市最快可能都是一年左右。藥物可能會比較順利,但疫苗可能要更久。

  • 防疫建議

  1. 現階段的台灣,密閉較擁擠不通風的室內空間,建議戴口罩。其餘走在路上應該是不需要。請善用酒精乾洗手,且不要亂摸眼口鼻。

  2. 台灣的確有人在社區被感染了沒有錯,小規模的社區傳播似乎也有了。但似乎有擋下來。

  3. 台灣近來多半案例都是出國回來的案例。近期非必要請不要出國旅遊。歐洲是最近的震央。日本有蓋牌疑慮,美國正在上升中。

  4. 冠狀病毒怕熱不怕冷,進入夏天可能會趨緩,但應該不會消失,冬天可能再來。

  5. 保護年長者絕對是本次疫情最重要的決戰點。在這段期間請老人家減少外出,減少和老人家接觸(三代同堂的可能要考慮在家中設個動線,就像家中有人居家隔離一樣),給予正確衛教和心理支持!

(文/苗栗地政事務所人事管理員何智雲提供,摘自前臺大醫院感染科醫師: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防疫須知202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