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張登凱
螃蟹是香山溼地的主角,其種類依我的觀察已超出 21 種,其族群數量可以千萬來計算。一般人講到螃蟹,定會想到那飽滿的甲殼包裏著鮮美的嫩肉。其實各位吃的都是屬於深海蟹,它們在較深的水域活動,食物來源穩定,敵害少,所以長得比較大壽命也長,一般可活三至五年或更久。而香山溼地泥灘上的小螃蟹都不具食用價值。那它們生之何用,這點容我後述:
首先聲明我不是螃蟹專家或生態博士,只是常在這塊溼地上走動、觀賞,把我所看到的心得及個人淺見,藉此與各位分享,目的僅在引起諸位關懷這塊寶貴的溼地及其間的小生命,所以內容不具專業素養,若有詞不達意之處尚請見諒。
當你到達了此地,可坐在岸邊用望遠鏡觀看岸邊泥灘,很容易看到小螃蟹,而且你也很容易發現岸邊和沙灘或淺水區的螃蟹長相、行為、色彩各有不同。也許你可能問,水裡有螃蟹,岸邊也有螃蟹,那岸邊的螃蟹會不會去住水裡,水中的螃蟹會不會上岸來住?其實螃蟹是靠腮呼吸的,因此它們無法離開水,那些沙灘上、岸上的螃蟹可能因食物或為躲避水中敵害而上岸,為了能上岸離水時間長,它們身體結構慢慢的退化而產生改變:如它們身體較厚、胸室較大可藏載較多的水分供離水時呼吸,八隻腳也成尖形以利爬行,而水裡的螃蟹胸室較小身體較扁,最後一對腳退化成漿狀以利水中潛泳。螃蟹由於身體結構的差別,而區隔了活動的區域,不同的環境就有不同的物種,不知是環境創造了物種,還是物種選擇了環境。如同人類一樣,為甚麼非洲都住著黑人,是因非洲創造了黑人,還是黑人喜歡住非洲,這個問題就留給你們去思考了。
顧名思義就是喜歡在岸邊活動落腳的螃蟹,此地常見的有膛臂蟹,海山漁港檢查站左後方有一塊雜耕的農地,在其田埂或水溝邊,可看到圓圓的洞口,裡頭住著膛臂蟹, 牠們會挖很深接近海平面的洞,當滿潮時,水可從底部滲出,退潮時可保留水分供其呼吸,白天陽光高照幾乎不見蹤跡,晨昏或夜晚是 牠們活動時間,有時會潛入田裡,用牠的大螯剪斷秧苗,所以有稻田殺手蟹的稱號。由於西濱公路的建造,也把防波堤蓋了起來,岸邊泥地被侵佔了,也阻隔了岸蟹回海裡產卵的路,縮減了 牠們活動的幅地,扼殺了牠們的生機,我所介紹的這塊地方,是牠們目前僅存的國度。
紅咚咚雙螯的相手蟹喜歡躲在靠岸堤防邊石縫中,退潮時,搬開小石頭或雜物堆,便可看見牠們迅速的東奔西逃。夜晚 牠們會翻越防波堤在雜草堆、田裡找尋食物,天亮前再回至岸邊石縫中躲藏。紅樹林中的相手蟹,潮水來時會爬上樹幹。
喜歡在泥地與石頭雜物混雜的岸邊活動,洞口會圍起一圈土圈,也可看到像螺管一樣的土丘,成不規則的延伸。一般會挖洞而居的螃蟹,都以接近垂直的角度下挖,但厚蟹 牠只會下挖 3-5公分後便往橫向發展,東彎西轉隨 牠喜歡。這種螃蟹的殼不太硬,大小適中,又因反應動作慢容易抓到,結果,就被當地的釣客抓去當釣黑格魚的活餌,讓我有點替牠們擔心。以前此地釣黑格魚都以現挖的蝦猴為餌,結果不到二年被挖掉十之八九,接著轉向厚蟹,還好 89 年有位台中來的釣客,以福壽螺為餌,共釣了三十二隻上斤的黑格,打破了當地的紀錄,消息一傳開所有釣客現在多以福壽螺為餌,讓蝦猴、厚蟹得以喘息的機會,不時都可看到有人在田邊水溝撿拾福壽螺,自願幫農民除這外來客害蟲,可是說皆大歡喜呀。
相手蟹
厚蟹
台灣西部海邊水路交接處一般均是石礫和沙的地形,只有河口處因上游的沖刷沙土沈積,而有泥灘(即泥土多沙子少的地質),香山溼地不在出海口而有此地質,依個人見解,可能此地成一凹部海流慢加上浪潮沖刷攪和,等浪退沈澱時沙重泥輕,積日纍月成為泥灘地。此地質較黏較硬,因此適合挖洞藏身的招潮蟹居住,此區招潮蟹種有:弧邊招潮蟹、台灣招潮蟹、白扇招潮蟹.....。
牠是香山溼地的俊男美女,公的有一隻和身體不成比例,大到有點舉不動感覺的大螯,但卻讓人看了不得不敬畏它三分,我第一次觀賞 牠時,第一個直接的念頭就是萬一被牠大螯夾到不知後果如何?想到此不自主的身體往後退了一下,牠有橙紅色的大螯,黑得發亮的背甲,綴上白色網紋,綠得發紫的長腳,踏著穩重斯文的步伐像極了城堡中的王子。母的也不差,深綠色參雜象牙白的背甲,嬌巧纖細的手腳,紋上粉紅色的橫條,不急不徐的移動,有種欲語還羞嬌柔作態的感覺,像是位清秀可愛的小公主。香山溼地在海山漁港南北防波堤邊泥灘上處處皆可看見 牠們全家福在那嘻戲、追著、打鬥。要分辨牠們很容易,泥灘上只要看到有像煙囪樣子高起的土堆,那麼這就是弧邊招潮蟹的國度,是牠們的城堡。也許是為了炫耀 牠的技藝來吸引異性,還是居高臨下好掌控牠的子民,這就要等到我能和牠們溝通時,再告訴你們了。
弧邊招潮蟹--雄
弧邊招潮蟹--雌
洞口常有築煙囪
為何會扣上台灣,只因此蟹為台灣特有品種,黑灰色的甲殼配上特大號又長又尖黃白色的大螯,這就是台灣招潮蟹,牠是招潮蟹中的大哥,因牠體形最大約 4-6 公分。
是招潮蟹中的小弟,個頭最小,公的還不到二公分,母的都沒有超過一公分,全身上下潔白如玉,公的有些腳成棕褐色 。牠們喜歡在退潮後較乾的泥地上出洞活動,一出來就全體出動,可看到白白一片。在觀賞時會發現,在這一堆白色景相中會有一點白點突然閃動一下,一下子這邊,一下子那邊,這些閃動的個體就是公的白扇招潮蟹, 牠們會突然快速得向右移動 5-6 公分的距離後停下,同時將大螯向右橫張開來再收回,這些舉動像是在耀武揚威,顯赫自己,告訴同伴 牠的存在。
招潮蟹何以叫招潮,因為招潮蟹公的大螯都會向外橫張後收回的舉動,而這些動作都是在 牠們既緊張又興奮的時候才會有,如求偶、與敵人相遇及開始漲潮,海水快淹到牠們的洞口時,這時招潮蟹便會一步步的撤退,走幾步停一下然後伸直大螯擺動一下再撤退幾步,像是把潮水招來似得,所以叫 『招潮蟹』,在進洞前牠會撿一塊和洞口大小的泥塊蓋住洞口,滿水時使那些喜歡吃牠的魚兒找不到入口,可安心得在裡頭睡覺。
潮山港北邊較平坦的淺灘地帶,在退潮尚留有一點點水的時候,可看到水面浮出一隻隻像火柴棒的東西慢慢的浮動,過一會兒便可看到爬出水面兩根長長的像極了火柴棒的眼睛,扁扁長方形的甲殼擁有兩隻大小相近、棕黃色像套著兩隻長馬靴的大螯那就是萬歲大眼蟹。為何叫萬歲,因為公蟹會有突然將雙螯高高舉起放下的動作,就像人們喊萬歲的舉動一樣而得名。此蟹群居在較溼的泥灘地離水時間較短,且挖像隧道入口一樣半圓形的洞口成下斜角度的洞,大的洞常會有彈塗魚與其同居共享。
台灣招潮蟹
清白招潮蟹
淺灘萬歲大眼蟹
每當退潮時,平坦的沙質淺灘上,遠遠望去可看到一片片像是曝曬在沙灘上的床單,而且會慢慢的漂動,此境很讓人想以天空為幕,沙灘為床,防波堤為枕,然後披上這輕 飄飄的床單來個南柯一夢,多有詩意呀!
當你走近一看,你會發現一顆顆的像氣泡又像棉花球的東西在那蠕動,不一會兒全部消失的無影無蹤,沙灘上也沒有洞,就這樣的憑空消失。是的,這就是和尚蟹的招牌秀。長得半圓球形的和尚蟹,有著紫色的甲殼,像和尚光禿禿的頭,白色染上紅段的蟹足,走起路來,彆手彆腳的樣子,一步一趨,慢慢的前行。注意,是前行 喔,所有的螃蟹都是橫著走,向左或向右側著走,只有和尚蟹是直著向前走。因為牠的左右八隻腳均勻的分配在它圓形軀體四週成散射狀,橫著走只有第三隻腳的動線與身體平行,橫著走只能用到第三對腳,其餘的只好收起來休息喊加油,這樣走不穩也走不動,一隻腳要拖動身體肯定會太重太累了,所以 牠們採前後擺動方式直行。
遇到危險時會用八隻腳向下挖,採螺旋方式潛入沙中,所以一下子全部消失無影無蹤,因其身體結構特性,所以 牠們必須選擇含水分高的沙灘居住。退潮沙灘尚有水分時鑽出來覓食,且成群結隊,可攪亂鳥的視覺避免被吃掉。水分快乾掉時及漲潮時潛入沙中躲藏。 牠們集伴出現在沙灘上時,你可以很容易聽到沙沙沙的腳步聲,會讓你感到訝異吧。
牠也是喜歡在淺灘活動的螃蟹,說牠喜歡在淺灘,不如說牠喜歡在淺水區活動,因為每次都在退潮時積水的漥地或潮溝的地方看到 牠的蹤跡,腹部扁平,背部突起,從上往下看成圓形,頭部突出有點像瓠瓜水瓢也像顆豆子,有兩隻長長前端像套上拳擊手套那樣的大螯,所以豆形拳蟹之名便由此而來。
牠跟和尚蟹有二個共同點,一、它也是直行的螃蟹,二、行動也相當緩慢,甚至比和尚蟹還慢,和尚蟹爬行有節湊感,而豆形拳蟹是慢吞吞的,如果說 牠是螃蟹中的懶猴也不為過,動作慢所以都在水裡活動,堅硬的外殼讓魚兒難以吞嚥,您動牠時牠會把八隻腳往腹部縮,動也不動的裝死,這是 牠保護自己的方法。
短指和尚蟹
短指和尚蟹
豆形拳蟹
香山溼地的沙蟹可看到的有斯氏沙蟹、股窗蟹為最多。
喜歡在乾而鬆軟的沙地活動,退潮時在海山漁港南方的沙灘上,可看見 50 元硬幣那樣的圓形洞,且洞口一邊有小沙堆,那便是 牠的住所。橙紅色的外殼,配上兩顆如火柴棒楕圓形的眼睛,退潮時,成千上萬隻的斯氏沙蟹一同出洞覓食,放眼望去,如同撒在沙灘上的紅寶石一樣燦爛耀眼,牠身體上的顏色受到驚嚇時會變為較暗或較淺的橙色。生性怯懦的牠只要有風吹草動便會很迅速的躲回洞裡,行走的速度可達每秒 3-5 公尺,速度之快所有螃蟹均望塵莫及,可說是沙灘上的千里馬,要想抓到 牠實在不太容易,因此只能遠觀無法近看。
和斯氏沙蟹一樣喜歡居住在鬆軟的沙灘上,海山漁港南北二岸的沙灘上處處皆有牠們的蹤蹟,沙灘上看到圓形不到一公分的小洞,洞口四邊有圓形的沙球成不規則的散開,形狀如同國慶煙火炸開一般,那便是股窗蟹的佳作,深褐色帶有斑點,不及一公分寬的軀體,每隻腿上從背後看,有一個楕圓形的膜,這便是股窗蟹的註冊商標。
個頭小,但動作快,覓食範圍離洞口不會超過 30 公分,因此常會看到 牠在洞口附近走出去,走回來,來來回回 濾食沙灘上的有機質,牠會用螯與前肢合作挖一小塊一小塊的泥沙,藉由前肢滾動著泥沙撿食沙中的有機質,因此可看到一顆顆圓滾滾的沙球(俗稱擬糞),以洞口為中心成不規則狀的散開如同國慶煙火般處處皆是,每朵都有不同的圖形,也如同爭奇鬥艷的盛開花朵,真令人讚嘆。
斯氏沙蟹
股窗蟹
股窗蟹
顧名思意就是住在較深水裡的螃蟹,一般是不容易看到的,除非遇上農曆初三、十八的大退潮,因潮水退得很快這些螃蟹來不及隨潮水退走,而留滯在淺灘漥地,此時 牠們會躲在石縫中或泥沙中等待下次潮水淹起來後才出來活動。由於牠們在深水區食物來源多敵害少,因此體型都較大,成蟹都可長到 6-15 公分大,甚至有更大的。
勝利黎明蟹:
這種蟹喜歡居住在沙質的水中,黃色的外殼配上許多紫紅色的點並在兩側外沿有兩隻尖刺,八隻腳的腳尖演化成漿狀,是所有蟹中的異類。在泥沙中活動的螃蟹八隻腳尾端都是尖的以利爬行,在水中活動的螃蟹最後一對會演化成漿狀,以利潛泳,唯獨勝利黎明蟹八隻腳都成漿狀,因此可知 牠定是潛泳的高手。不錯,牠在水中的動作非常敏捷並且可隨意改變方向,而且也是潛沙的高手,遇上危險會以後 掘式的方式潛入沙中。
當牠被抓時會把所有的腳向腹部緊縮,動也不動的裝死,此時兩側外沿的尖刺更為明顯,令人難以捉拿,在快天亮時是其活動高潮背甲又成V字形,故勝利黎明蟹便以此得名。牠是一種食肉性螃蟹,常會偷食卡在魚網中的魚獲,但由於其身上刺及關節折痕很多,所以一卡網就很難脫離,又其肉味不佳沒人吃,所以 漁民最討厭牠們,幾乎在沙灘上的棄網都可看到牠們被纏在網上的屍體。
短漿蟹:
青色的外殼配上大又尖利的大螯,第四對腳較短且成漿狀,故名短漿蟹,喜住在水下石縫,大退潮時,可在潮水邊扳開石頭便可發現 牠們,但抓牠們可得小心,因為牠們是所有蟹類中攻擊性最強,反應速度最快的螃蟹,每遇有騷擾或危險,會立刻就舉起雙螯準備反擊,就像眼鏡蛇一樣遇到危險馬上豎起脖子準備給你致命一擊一樣。
若是不小心被牠夾到,保証你痛得頭皮發麻,恨得非吃牠的肉啃它的骨不可。有大螯的螃蟹都會夾人,都具傷害性,小隻的如沙蟹、招潮蟹,被夾到的反應是,唉唷,好痛,很快的把牠甩掉,其痛就像被人捏到一樣,一下子痛很快就過去了,被短漿蟹夾到,應是,哇唒,喔,***,保証夾著不放手,痛徹心骨大概就是這樣。春蠶到死絲方盡,爉炬成灰淚始乾,短漿蟹夾人是不到極痛死不休,牠死了還是照樣夾著不鬆手,恐怖吧!螃蟹有截肢的行為,當 牠遭受強敵攻擊時,牠會用大螯夾住敵人後截肢脫逃,那麼那兩隻大螯就永遠留在你身上當紀念品了。所以被螃蟹夾到比被狗咬到還慘,萬一不幸被夾到千萬不能甩因為用力甩會使牠截肢,那麼大螯與身體脫離因神經反射作用,夾的更緊,會讓你更痛,此時唯一的解決辦法只有用一字起子從中轉開,不然就用石頭砸碎它就能解困了,其實被夾最好的解困方法是迅速的將手和螃蟹一同放入海水裡放鬆手部肌肉,不要動很快 牠就鬆開逃之夭夭,只留下懊惱痛苦的你在那檢視撫摸你被凌虐過後的傷口。
青蟳: 俗名「沙尋」、「花腳仔」
香山溼地蟳有青蟳,及菜蟳及紅蟳,它們除了色彩有少許的差別,青蟳大螯有青紋斑點,紅蟳腹部螯足成棕黃色,其外表大小相近,蟳是溼地類中的巨無霸,大的可重達三斤,大螯比大人的拳頭大,喜歡躲在水面下泥洞中,生命週期三至五年甚至更久,以甲殼類、貝、蚵為食,所以在養蚵場最容易發現 牠們,此蟹除了用網籠或抓蟳管,才可能抓到它們,偶而也會被釣魚的釣客釣到,不然平常是不見其芳蹤的。每年的秋冬交接時,是其交配期,公母蟹會大量出洞交配,此季節最容易發現 牠們。這種巨無霸力大無窮,若被牠大若拳頭的大螯夾到,那麼你唯一的反應是,喔~~~,接著一個字音,你都已痛到吼不出來,如同被老虎鉗夾到一樣,痛徹心骨,是頭暈眼花,但絕對不能甩,一甩,保証皮開肉綻,血水如流,此時唯一的辦法就是忍住痛苦迅速找石頭,砸爛它,動作愈快愈好,超過三分鐘保証你痛暈過去,不然就和我一樣一隻指頭三個月沒知覺。
勝利黎明蟹
鋸緣青蟳
斜紋方蟹:
顧名思意就是常在岩壁上活動的螃蟹,香山溼地海山 漁港防波堤消波樁上都很容易看到,扁平四方近圓形的外殼,披上深綠色加上白色網紋的色彩,配上那長又尖的腳,且腳上長有粗粗的鋼毛,一對短小的螯,這就是斜紋方蟹,由於身體構造的特殊使得 牠能攀爬岩壁自如。牠為了要有強硬有力的腳爪用來攀爬岩壁,因此大螯退化又短又小的螯,一方面減輕負擔,二來可用小螯撿食附著在岩壁上的藻類。因為牠沒有防禦的大螯,因此遇危險只有快速躲藏縫隙中,所以練就了一身攀爬倒掛的好功夫。
瘤突斜紋方蟹: 俗名「白底仔」
這和前面所介紹的斜紋方蟹長得很像,遠看很難分辨,近看可以發現它之所以叫瘤突,只因為身上背甲有一顆顆突起的像瘤一樣的甲殼,因此得名,全身呈黑褐色或棕褐色,腹面白色。此蟹身體較厚,腳的鋼毛較少,因此相對的較不利於攀爬。所以此蟹大部份都活動於岩壁消波樁的下層或底部。但由於牠肉質鮮美,蟹黃又有藻香味,味道不亞於毛蟹,因此常被識貨者抓去吃,由於溼地可供躲藏的岩壁不多,所以其族群數量可能不及百。
寄居蟹:
此蟹大家一定常聽到,但不一定看得到,在香山溼地,有相當多的數量,牠身體外形長得像蝦子,卻有大小一對的螯,尾部退化成螺旋狀的尾肢,因尾部沒有硬殼,所以 牠必須躲入螺類的殼內做為保護,螺殼不會長大,而牠身體會慢慢長大,以致於牠必須找更大一點的殼來住,由於牠是拿別人的殼來住,且不久又會換另外更大個的殼,其行為就如同寄居,所以就叫寄居蟹。香山溼地有蚵田,其間有為數眾多的蚵岩螺和其 牠螺類死亡後的空殼,這都成寄居蟹的好住所。每當大退潮,乾潮時,在海山漁港尾端防波堤下,水的邊緣及潮溝沿,均可看到以蚵岩螺為殼的寄居蟹。
瘤突斜紋方蟹
瘤突斜紋方蟹
寄居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