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氣
# Gaia #Logia
# Gaia #Logia
生痕化石|休止角|沉積岩|波痕|洋蔥狀風化|砂頁岩互層|順向坡碎石風化地|節理|層面
摘自:台北秘密花園。二格山自然步道地質教室。鞏老師
彙整|2021/2/18|2021/2/25|2022/1/11|2022/1/14#2001
古生代:Age 500-250m|三葉蟲
中生代:Age 250-65m|恐龍、菊石(頭足)
新生代:Age 65m-|隕石、象
火成/安山岩:蘭嶼、綠島、龜山島
火成/玄武岩:澎湖
嘉明湖:無變質岩?
石灰岩:小琉球
礫岩:東岸
安山岩 > 圓礫石:阿朗壹、龜山島、三仙台
板岩 > 扁礫石:南澳
9|順向坡|坡腳
202?
8|洋蔥狀風化
7|厚層砂岩節理面
6|完整厚砂岩的層面
5|風化|頁岩
4|層面和節理面
3|順向坡坡腳完整
2|順向坡坡腳被切除|層面上有波痕
1|順向坡|波痕
地質學之父赫頓(James Hutton, 1726-97)
是第一位以地質學的證據主張地球變動需要漫長的時間才能完成
他這樣的說:「我們找不到開始的跡象,也望不見終點。」
200+萬年前大陸板塊擠壓的造山運動,隨著台灣島嶼浮出海平面,大台北開始形成最古老的丘陵地景
20萬年前數條活耀斷層,在現今之盆地與丘陵交接處,留下台北盆地和二格山系的大致樣貌
1萬年前冰河期的結束,二格山接納了冰河孑遺和海岸植物,水系參與了台北的半鹹水湖到淡水沼澤濕地的漸變
5000年來,原住民粗放漁獵的生活,陪伴著淺山的豐富資源
200年來,人類的足跡踏過二格小徑,交會著開墾、農耕和貿易的脈絡
2023新的一年
走在沿著等高線開闢的二格路(志工暱稱的中山南北路)
謝謝鞏老師陪伴著解說夥伴們走讀「二格山的前世今生」
路旁的地質露頭,展示從6500萬年前,靜靜地在大洋底沉積、壓密、膠結的「沉積岩」故事
有別於火成岩@蘭嶼、綠島、澎湖的熱情奔放
不同於石灰岩@小琉球的精雕細琢
翹首探望「洋蔥狀風化」和「砂頁岩互層」
低頭算計,「順向坡碎石風化地」和「休止角」
放空望遠,「單面山」像綠手指般延展
觸摸著,海拔500公尺的「波痕」粼粼
轉個彎,不變的岩層「走向」,我們默數著從青春到成年、成年到青春的「層面」
對比著民國91年的底片照,和這幾年定點觀察的影像數位記錄
資深的夥伴總不經意地驚訝著眼前,短短近20年的時空轉移和變化。。。
《心向群山》副書名所寫,是a history of fascination,一部沉迷史
「當時間意識的單位不是日、時、分或秒,而是幾百萬年或者幾千萬年,這粉碎了人類的短暫尺度,將之碾成薄薄的一片。」
路過的朋友,別忘停下腳步,換個角度,欣賞二格不同風景
礦物 > 岩石 > 認識三大岩類
石英7|長石6|方解石3
石英:2氧化矽、矽鋁長石:矽鋁方解石:生物、碳酸鈣沈積岩 = 磨圓的顆粒
沈積物 > 壓密膠結(矽、鈣)@海洋
火成岩 > 沈積岩
碎屑岩:礫岩、砂岩、泥岩/頁岩(黏土)
蒸發岩:鹽岩(岩鹽)
生物或化學岩:石灰岩、煤(生物遺骸)
增加地勢起伏|地質構造
擠壓、可塑、深埋
平行
上下盤|移動方向
擠壓 > 逆斷層 拉張 > 正斷層 剪力 > 右/左移斷層地勢平坦|水、風、太陽
原地|靜態 > 土壤(有機質、水)
物理|化學離開|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