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十二年國教的核心素養理念,結合「做中學/學中做」之體驗課程--筏現稻鄉,每一次的實作課程都是藉由教師間的協同教學與引導(Cross),學生間的混齡分組與跨年級學習,讓孩子一步步的完成學習任務。在每三年循環的48個課程裡,各個課程獨立存在又環環相扣(串珠式循環課),交織成一幅幅絢麗成長圖像。
將學習內容結構化,提供學習鷹架,建構學習策略與方法,讓孩子探索、學習、成長。
學生為課程主體,透過混齡分組、合作學習方式,討論完成任務、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真實的情境中執行課程任務,具脈絡化的學習環境,讓孩子能紮實增長技能,也形成良好學習態度。
自編及動態的課程,讓學生開展更多方面的學習,回饋在評量上,亦大量使用多元評量,如影片製作、實作評量、挑戰任務、口說、海報發表等,讓孩子充份展能。
學生的學習不只是在乎過程,透過課程設計讓孩子體認自己的學習歷程、評量結果,瞭解自己學習內容。
探究對烏溪中上游不同的地形地貌,以及追溯烏溪源頭。
-- 能力 --
學習安全溯溪方法,透過小組合作,運用溯溪方法完成挑戰。
-- 態度 --
能在溯溪活動中,珍惜生態資源,展現永續環境保護情懷。
透過水深測試認識烏溪水位的變化,以及各項繩結。
-- 能力 --
探究結繩與造筏技能,透過實做竹筏活動,學會生活技能。
-- 態度 --
主動參與烏溪造筏活動,表現小組團隊合作,促進人際關係。
透過對日常生活週遭事物的觀察,能了解稻田耕種的順序及友善土地的方式。
-- 能力 --
探究插秧與田間行走技能,透過實際插秧活動,學會基本技能。
-- 態度 --
能認真參與自己所分配到的工作,並與他人合作。
掌握腳本寫作步驟,具備擬定拍攝腳本的規劃與實作。
-- 能力 --
應用攝影器材實際拍攝,並以資訊設備進 行影片剪輯。
-- 態度 --
對自己負責的工作認真負責,並對家鄉產生認同,勇於上台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