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 / Activities
活動 / Activities
Photo credit: Ingrid Weng
典藏管理組數位化作業考量與流程介紹。2024年9月24日,國立臺灣博物館,臺北(吳士緯、紀子勤、楊富鈞共同發表)。
昆蟲中⽂名稱推動議題介紹。2024年9月24日,國立臺灣博物館,臺北。
臺灣的自然史博物館 對公民科學與生態監測 的推動格局與展望 - 以國立臺灣博物館為例。2024CABE動物行為研討會。2024年1月22日,中央研究院,臺北(吳士緯 & 楊富鈞共同發表)。
應當重視公民科學與生態監測等生物多樣性議題?。2024年1月19日。國立臺灣博物館,臺北。
人工智慧大型語言模型(聊天機器人)輔助博物館業務與生活面向的分享。2023年10月31日,國立臺灣博物館,臺北。
個人興趣與博物學發展-通往普世價值之路。2023年7月20日,國立臺灣博物館,臺北。
博物館回春術|解鎖庫房青春探秘 昆蟲標本影像數位化工作介紹與體驗。2023年7月12日,國立臺灣博物館,臺北。
綜談影像對現代博物學發展的重要性。2023年5月24日,國立中興大學昆蟲學系,臺中。
推廣教育在生態學研究與應用中扮演的角色。2022年11月4日,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臺北。
高多樣性蛾類與其化學溝通初探。2022年5月13日,國立中央大學化學系,桃園。
公民的科學日常 - 青少年知識共創的想法與實踐。2022年3月24日,臺北市青少年發展處,臺北。
公民科學實例分享與應用-以台灣近十年蛾蝶知識發展為例。2022年3月24日,臺北市青少年發展處,臺北。
From moths to all insects- how we can deepen Entomology and engage the public。2022年3月23日,國立臺灣大學昆蟲學系,臺北。
近十年臺灣蛾類多樣性的研究與推展。2021年11月24日,2021埔里自然特展,埔里。
日日森。2021年4月25日,森3 Museum,臺北。
生物多樣性研究與推廣併進之路 - 眾人與我的蛾類世界。2021年4月21日,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百川學程,新竹。
Introduction to the fern-feeding moths, with emphasis on spore-feeding group。2021年4月16日,臺灣蕨類社群,新竹。
身近常見植物的蛾類訪客。2021年4月3日,南庄 LuLu Camping,苗栗。
夜露風華。2021年4月2日 & 1月1日,南庄 LuLu Camping,苗栗。
Explore colorful life in the changing world。2020年3月13日,國立臺灣大學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學程,臺北。
There are moth things to do。2019年12月6日,國立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臺北。
從發現到發表,近十年我的蛾類研究與推廣歷程。2019年11月1日,臺灣蝴蝶保育學會,臺北。
在美好的時間點成為蛾類公民科學家。2019年10月27日,新北市青少年圖書館,臺北。
森山蛾。2019年7月15日,森3 museum,臺北。
部落蛾彩-環繞山谷的繽紛蛾類世界。2018年11月11日,喝納灣露營區,苗栗。
Taxonomy, biodiversity informatics, citizen science: moth information exchange in Taiwan。台灣昆蟲學會第三十九屆年會,2018年10月29日,國立成功大學,臺南(invited speaker at the Entomological Citizen Science Symposium)。
DearLep - The integrative biodiversity platform of Lepidoptera in Taiwan。台灣昆蟲學會第三十九屆年會,2018年10月29日,國立成功大學,臺南。
An integrative study on the colorful life of mountain moths。2018年9月25日,國立臺灣大學昆蟲學系,臺北。
台灣蛾類資訊推展的現況與展望。2018年7月5日,東湖國小,臺北。
「台灣產蝶蛾圖鑑」– 劃世代的生物多樣性資訊平台。2016年10月29日,中央研究院,臺北。
高多樣性分類群之資訊整合、普及與延伸研究 -以台灣產鱗翅目為例,2016年5月4日,國立中興大學,臺中。
野營幻彩 – 走入夜飛蛾的繽紛世界。2015年9月5日,Amouter,臺北。
夜蛾總科與其台灣產分類群之研究進展,2014年11月13日,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南投。
台北賞蛾趣。 2014年7月20日,臺北市大地工程處內溝生態解說教育館,臺北。
幻蛾 – 台灣蛾類多樣性與研究。 2012年9月6日,臺灣蝴蝶保育學會,臺北。
幻蛾。 2011年4月26日,東湖國小,臺北;2012年2月20日,嘉義縣香林國小,嘉義。
Moth Magic – The Beauty of Taiwan Moths。國立臺灣大學農學院 – 國際暑期課程BACT,2012年7月9日,梅峰農場,南投。
【小人1號】線上課X我的常見蛾類朋友,2021年6月23日,小人1號:南澳小孩的圖書遊樂場,宜蘭。
蛾類鑑定與生殖器解剖,2018年11月15日,安康高級中學,新北市。
蛾類標本製作與相關考量,2018年11月8日,安康高級中學,新北市。
台灣無發生記錄之鱗翅目介紹。「植物重要防疫簡易害蟲診斷鑑定教育訓練」,2014年9月2日,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北區場);2014年9月10日,屏東科技大學,屏東(南區場)。
浸液與玻片標本製作。「研究基石 – 昆蟲標本的製作與管理」研習營, 2014年9月9日,國立中興大學,臺中。
福山研究中心的蛾(Moths of Fushan Research Center)。2023年12月29日,開放博物館。
虫域。2022年10月29日,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中心,臺北。
陽明奈奈。凝視夜徑,2021年12月,陽明山實驗山屋,臺北。
夜的陽明。開門見山微型展,2021年7月,陽明山實驗山屋,臺北。
含 陽明山屋電台 Y. M. Podcast|夜的陽明 X 夜間生態觀察
夜的教室。如果山是一所學校,2020 桃園文創博覽會,2020年10月,馬祖新村,桃園。
展翼的多樣性。「繽紛的生命」特展,2020年5月,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臺中。
森山蛾。2019年5月,森3 Museum,臺北。
尋訪高山蛾蹤。2018 臺灣文化博覽會,2018年4月,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臺北。
趨向性 - 關於蛾的一場展覽。2014年9月,小路上藝文空間,臺北。
虫域(2022)
森山蛾(2019)|Photo credit: Te-Fan Wang
尋訪高山蛾蹤(2018)|Photo credit: Ingrid W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