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地方已快一輩子,我決定要了解住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如下是不負責的猜測。
在非洲上的原紿人類,經由中東的塧口向世界各地擴散,向東往北是草原民族,向東往高山走是羌族保留了用羊向天獻祭,向東往南是海洋民族。
最先到達台灣的是無洪水記憶羌族人,是經由台灣海峽的冰橋,他們有部份還是習慣生活在高山,做為高貴的原住民。
在世界稱族群熔合的地方,第一是美國,他的熔合的方式是各族群平生活在同一塊土地。黃河流域,他的熔合方式是多次的草原民族用武力強迫取代原有的文化。在台灣不一樣的是,最後是外來的文化熔入原來的文化中。
目前台灣的主體文化是台語白話語,推測其來源,如下圖所示,是黃河流域的華夏東夷的語言,可以對上一些詩經的字音。而布袋戲的文言音可以對上的是唐詩。當然客家話也可以對上一些四書五經。
大部份的人說台灣是屬南島語系,也可能是發源地,這可能是對,但台灣的族群架構是更為複雜許多。
原住民族群的起源傳說可分為原生論(無大洪水記憶)、有大洪水記憶、火燒島轉進、西南海岸上岸和東海岸上岸等。
在台灣的族群可以有如下七大分類。
原生族群論及來源為由其他的物質轉生而來,如石頭或蛇。因沒有大洪水的的記憶,故猜測是在冰河時期由大陸走到台灣,算是最早到台灣的族群。因其可近親結婚,所以基因純正,是屬挪亞時期的人種。這類族群有阿美族、泰雅族、排灣族、布農族、部份卑南族、部份魯凱族、鄒族、雅美族、賽德克族、部份阿魯哇族和卡那卡那富族等,佔原住民的大多數。以語言學推測這些群族也有可能是南島語系群族的發源地。
有大洪水記憶的族群,猜測是在冰河時期以後才到台灣的,這類的族群有賽夏族、達悟族、部份阿魯哇族、平埔巴宰族和平埔拍瀑拉族。其中比較特別的是平埔巴宰族,他們原是居住在山上,是在大洪水之後移居到山下居住。
有火燒島傳說和東海岸上岸的族群,比較可以確認是由南島語系的島群移居而來。這類的族群有噶瑪蘭族、撒奇萊雅族、部份魯凱族和平埔凱達格蘭族。
由西南海岸上岸的族群,這類群族有太魯閣族、平埔西拉雅族和平埔道卡斯族。如上圖猜測的可能,百越是比較原始的族群,對映的可能是太魯閣族。古越族群是比較靠近黃河流域文化的群族,對映的可能是平埔西拉雅族和平埔道卡斯族。
此族群的來源是來自夏商周時期的河洛人。
族群的來源主要是來自夏商周時期黃河流域的人(東夷),為目前白話台語的主來源,在遷移中熔合一些古越重要辭彙,也有南島的辭彙,也吸收了一些日語外來語,而文言台語是遀唐官話,是做為外來語的別音使用。正在熔合中的台灣國語,尚不知會如何演變,會是台語變為方言,而一般交流使用台灣國語(漢人);還是生活用語使用白語,正式場所使用台灣國語。
荷蘭、日本、非洲、新住民等,對族群的熔合產生一定的影響。
在台灣的繩文遺蹟年代判斷,在彌生人進入日本後,繩文人就開始進入台灣。以時間來看繩文人可能是平埔族群的一個。
繩文人是一個和平的民族,在日本未發現繩文人的遺蹟中有戰爭的蹟象。
以地理位置判斷,繩文人是由東北部上岸。
繩文人是不願意和他族混合才會移出日本。台灣原住民也是不願和其他種族混合才會留在高山之上。
最早在台灣設立政府機構的是荷蘭和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