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又稱延老、幼羅 ,海拔900至1500公尺之間的高山。
是2 0幾戶的泰雅族人組成的小型部落,近年大多部落觀光盛行,相比這裡保有部落的原貌,發展農業與傳承文化,摸索著科技與文化的發展,在這可以感受部落純樸的樣貌,享受山林的滋潤!
在這會看到許多年邁的長著守護著部落,期待著孩子在假日回到部落,也會看到少數青年人返家傳承農業與文化,在這能聽到族人說著的流利賽考利克泰雅語(Squliq Atayal) ,時常需要請他們翻譯成中文,很有趣呢!
這裡一年四季可以看到不同風景,更可以遇見很多動物朋友在路上悠閒地散步呢。
這邊可以看到各式花海美景,一路從年初的梅花、櫻花、桃花、桐花、百合、銀杏、到年底的芒草花、落雨松、楓葉,還有常常出沒的壯闊雲海。
霞喀羅古道 全長22.2K海拔介於1300公尺至2322公尺之間 ,橫跨養老→五峰鄉清泉 的森林古道,由日據時代開闢,森林資源相當豐富,這裡有滿滿的楓樹林,在冬末春初來這享受賞楓之旅。
霞喀羅(Syakaro)為泰雅語的`烏心石`,因山區盛產此樹而得名。古道早期是聯絡外面的交通要道。是一處具歷史與美景的夢幻級古道,日治時期修築警備道路,設立砲台及白石派出所,現仍留有許多遺址。步道有一大片賞楓景點,入秋可見滿山火紅的楓樹林,是台灣最知名的賞楓景點。
シャカロ(石鹿):高度1510公尺,位民都有山東方小山頭之南向長稜上,終戰後改稱為「石鹿派出所」。
小林:高度1652公尺,位於霞喀羅駐在所東方的第一條長稜上。
庄子:高度1780公尺,位於今日霞喀羅步道入口停車場上方,1922年4月1日設置,1924年撤廢。
田村台:位於高橋山與1998峰山腰上,在1917年、1920年霞喀羅事件爆發後,此地被命名為「木喀拉卡高地」。1925年開鑿鹿場連嶺道路,即以田村台為起點。
高橋ː因崩塌遺跡難覓。
松下ː 標高2043公尺,霞喀羅道路沿線最高的駐在所,位於霞喀羅大山北稜線鞍部。
楢山(青山)高度1978公尺,位於霞喀羅大山東南向長稜上。
朝日:高度1722公尺,位於霞喀羅大山東南向長稜上。
石楠:高度1683公尺,位朝日駐在所南方隔小溪的小支稜上。
サカャチン(白石):高度1630公尺,位於佐藤山北側沿稜2328峰之東北延伸稜尾上,48M的夯土圍牆是目前霞喀羅道路中,最完整的遺址之一。與北坑溪道路間之檜山警察官吏駐在所有聯絡道,昔登大霸尖山多由此駐在所出發。終戰遭改名為白石派出所,1969年改建新派出所與宿舍。
見返:高度1484公尺,位於薩克亞金駐在所所在的長稜稜尾,駐在所得位置突出,視野遼闊。昭和5年(1930年),薩克亞金社、馬鞍社及塔拉卡斯社,接受官方集團移住,見返駐在所撤廢。
武神:高度1427公尺,大正11年(1922年)4月1日設置,位布奴加里山西北稜,隔薩克亞金溪與對岸之見返駐在所相望。
馬鞍:高度1458公尺,大正11年(1922年)4月1日設置,位於養老山西稜小鞍部。
タラッカス:高度1500公尺,大正9年(1920年)9月1日設置,終戰後更名為「栗園派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