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一個沒有地圖的世界,人們如何旅行?現在手機裡有地圖,電腦上有Google Maps, Facebook的出現更繪出一幅新的社群圖譜──數位革命對地圖的改變遠超過各時期所有地圖學的總合。讓我們回到一萬四千年前,穴居人首次在石頭上刻下地圖開始,是否地圖的產生──甚至啟動了人類大腦的擴張與發展?
關於地圖的事實代表一本世界演變史:西元前的扁平世界,中世紀的宗教奇想,十五世紀的地理大發現、十六世紀晚期的三角測量、十八世紀的經度確立、二十世紀的飛航與空中觀測。到了今日,拜全球定位系統、衛星導航之賜──世界的中心不再是耶路撒冷或是帝國首都,我們開始Me-Mapping──從自己的位置規劃路線。走到哪裡,「你」就是地圖,就是世界旋轉的樞紐。地圖確實描述每個時代對世界的看法,掌握你我之所以為人的線索,並反映出發現與好奇,衝突與毀滅──也標記出權力的更迭。
地圖即故事,地圖即生命。地圖的力量能迷惑、能振奮、能煽動,能無聲傳遞迷人的故事,講述我們曾經經歷以及即將前往之處。作者以其獨特的眼界,解說地圖如何表達、又如何巧妙在時間長流中重塑了歷史。地圖在這本書中,不僅是用來觀察周遭世界的跳板,還反映出更具定位的自己。
(如果蘋果公司讀過這本書,應該就不會在地圖軟體上跌了這麼大一跤。)
本書特色:
1. 一場想像大展:橫跨一萬六千年,超過130張地圖,內容包羅萬象
古希臘損毀已久的世界圖像、世界各地大學的馳名珍藏、大英圖書館令人讚嘆不絕的珍品、來自世界各地的稀世文物,包括手稿、航海圖、地圖集、螢幕截圖以及手機App。
2. 地圖嚮導帶路:介紹史上留名的偉大製圖家,和鮮為人知的地圖奇人
自吹自擂的商人、吹毛求疵的測量員、天馬行空的哲學家、一擲千金的收藏家、不可輕信的航海家、初出茅廬的地球儀匠、緊張兮兮的館長以及貪得無厭的征服者。還有些如雷貫耳的名字──托勒密、馬可波羅、邱吉爾和印第安納瓊斯
3. 資料無所不包:新奇詭異的地圖和前所未聞的地圖軼事,都在「地圖大小事」單元中
藏寶圖、龍出沒地圖、謀殺案地圖、火星上的地圖。窮人與富豪地圖、電影地圖與藏寶地圖、獵捕章魚用的地圖、非洲詐騙地圖、南極洲地圖,還有那些烏有之地的地圖。
(只是「地圖愛好會」的層級,說真的,沒啥大用,也不用去記,需要時,只要去Google就好。其實多數的教授也不知道亞美尼亞在哪,也沒辦法正確的指出巴勒斯坦的國土,但這不影響他們在學術上的成就)
你只需要多想想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
利用地理環境及指南針找出自己在地圖上的位置,再定出前往目標的路線。